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在大明王朝的都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被判处凌迟之刑,刘瑾的凌迟之刑整整执行了三天,刘瑾最后算是被活活剐死的,当时有人愿意出钱买刘瑾身上被割下来的肉,生吃下去,表示自己对刘瑾的痛恨。
凌迟之,三日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于天下。诸被害人,争买其肉啖之,有以一钱易一脔者。——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刘瑾用事》
趣付狱。狱具,诏磔于市,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示天下——《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刘瑾被处决了,而且是凌迟处死,那一个曾经在正德朝呼风唤雨的大太监,被称之为“立皇帝”的人最终还是死了,死无全尸,骨肉都被人给生吃了,不可谓不惨,刘瑾死了大家拍手称快,特别是大臣们。他们终于搬倒了那个祸乱朝纲的大太监,朝政可以恢复清明,他们也可以继续好好的辅助皇帝治理江山,百姓又有好日子过了。
明武宗
事实是真的是这样吗?小枫认为不见得,甚至小枫认为,刘瑾只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推出来的一个打手,用明武宗用来实现目的的一枚棋子。下面小枫就具体来说一下。
一、刘瑾是正德推出来的打手
刘瑾是明朝一个比较有名的太监,在正德朝呼风唤雨,威风无比,甚至超过了他的前辈大太监王振。只不过明朝的太监刚一开始命运比较悲惨的,明太祖朱元璋就规定太监不得干预政事,否则立即处斩,这是朱元璋根据历代的教训做出来的规定,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孙在太监上吃亏。
(朱元璋)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敕诸司不得与文移往来。有老阉供事久,一日从容语及政事,帝大怒,即日斥还乡。——《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而且为了让太监不干预政事,祸乱朝政,朱元璋还规定太监不准读书识字。所以你看到明初那些太监去宣读圣旨的影视剧,这不可能。其实朱元璋想的也不错,太监不读书不识字,在皇帝身边也不认识机要文件之类的,这样危害就十分的小了,不过他想不到了这一切被蟋蟀皇帝给破坏了,明宣宗不仅让太监识字,而且还专门设置让太监读书的机构,让大学时教授这些太监,这下子规格提高,也给那些太监读书识字的机会。
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不仅太监可以读书了,而且可以参与政事,并且能够掌握朝政大权,比如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他就是在内书堂读书,被明英宗重用,一心说服明英宗亲征,结果导致土木堡之变,最后王振也被杀死。死了一个太监没有什么,关键是太监以后可以参与政事了,也比如曹吉祥和汪直等大太监,在当时的朝堂上都掀起了血雨腥风。所以到了太监刘瑾这里,参与政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刘瑾,这个人本来不姓刘,他只是被一个叫刘顺的太监给收养,他就跟着刘顺姓刘了,在弘治皇帝的时候,他犯罪差一点被处死,最后被派去伺候太子朱厚照了,朱厚照是唯一的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刘瑾很会讨朱厚照的喜欢,因此他深得朱厚照信任,很快从小太监开始升迁。
刘瑾,兴平人。本谈氏子,依中官刘姓者以进,冒其姓。孝宗时,坐法当死,得免。已,得侍武宗东宫。——《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不过此时的刘瑾再怎么样也只是一个小太监,只不过被朱厚照看中而已,手中没有真正的实权,他更加不是太监中最有权力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但是他为什么会慢慢的被朱厚照给提拔起来,最后成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大权在握,这主要和朱厚照有关系,他需要推出来刘瑾来和那些人对抗,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弘治皇帝驾崩朱厚照登基,弘治皇帝在位的时候对待大臣十分尊重,几乎达到言听计从的地步,他给朱厚照留下了一套班子,也许他在这些人的辅佐之下,就能将国家治理的好了,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正德皇帝是一个崇尚个性解放的人,根本不不想让这些老臣管着,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那还有什么意思,在刘瑾等八人的陪伴下,正德皇帝过的很快乐,这就让这些大臣不乐意了。
皇帝什么有奸臣,是他们怂恿的皇帝,不能让皇帝陛下继续这样下去了,我们要锄奸,这些奸臣是谁,就是刘瑾等八虎,他们整日带着皇帝不干正事,真是该死,一定要诛杀这几个阉人,让皇帝陛下当一个明君,于是他们就要诛杀刘瑾等人,内阁三大臣直接请求诛杀这几个阉人,正德皇帝根本不愿意。
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闻帝与八人戏亡度,连疏请诛!——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刘瑾用事》
内阁三个大臣只是一个开始,朝臣一看内阁都开始行动了,他们也开始一波接着一波去弹劾刘瑾等人,没有别的就是要诛杀这几个太监,皇帝不好好处理政事就是他们几个给带坏的,他们是罪魁祸首,一定要诛杀,自内阁一下六部尚书,还有什么御史一个个的都上奏章,无论说的什么,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瑾等八虎不能留,这是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着想,陛下您可一定要答应呀,刚继位的小皇帝哪里经过这么大的阵仗,看大这么多的大臣上书,心里也有些动摇了,但是他还是不想要杀刘瑾,想着把他贬到南京去吧。
正德皇帝剧照
外廷知八人诱帝游宴,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骤谏,不听。尚书张升,给事中陶谐、胡煜、杨一瑛、张襘,御史王涣、赵佑,南京给事御史李光翰、陆昆等,交章论谏,亦不听。五官监候杨源以星变陈言,帝意颇动。健、迁等复连疏请诛瑾,户部尚书韩文率诸大臣继之。帝不得已,使司礼太监陈宽、李荣、王岳至阁,议遣瑾等居南京。——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正德皇帝在大臣们的攻势下,决定将刘瑾等贬到南京去,这是皇帝做出来让步了,可是大臣们并不愿意,文臣和太监那是死敌,反正在他们眼中太监就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家伙,一定要他们死,大臣们上奏已经让皇帝头疼不已,这个时候司礼监太监王岳和范亭也参与进来了,这是弘治皇帝时期留下的老人了,掌握着司礼监和厂卫,他们也支持内阁的提议,这让正德皇帝大怒直接罢免了王岳和范亭,直接让刘瑾入掌司礼监,谢迁和刘健致仕,这一次大臣们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损失惨重,内阁首辅和次辅被迫辞职。
害奴等者王岳。岳结阁臣欲制上出入,故先去所忌耳。且鹰犬何损万几。若司礼监得人,左班官安敢如是。”帝大怒,立命瑾掌司礼监,永成掌东厂,大用掌西厂,而夜收岳及亨、智充南京净军。旦日诸臣入朝,将伏阙,知事已变,于是健、东阳皆求去。帝独留东阳,而令焦芳入阁,追杀岳、亨于途,箠智折臂。——《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时王岳与司礼太监范亨、徐智等亦助文等,密奏上,上不得已允之,待明旦发旨,捕瑾等下狱。而吏部尚书焦芳者,故与瑾善,遂以所谋泄之瑾。瑾等亦廉知王岳密奏事,八人者遂夜趋上前,环跪哭,以头抢地,曰:“微上恩,瑾等磔馁狗矣。”上色动,瑾辄进曰:“害瑾等者,岳也。”帝曰:“何也?”曰:“岳东厂也,外谓谏官,诸先生有言第言,而阁议时,岳又独称是。此何情也?夫狗马鹰犬,岳买献否?而独咎瑾等。”帝怒曰:“吾收岳矣。”瑾曰:“狗马鹰兔,何损万几?今左班官敢哗无忌者,司礼监无人也;有则惟上所欲为,谁敢言者!”上怒,是夜立命刘瑾入掌司礼监兼提督团营。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张永等并司营务,分据要地。——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刘瑾用事》
自从刘瑾开始上位,入掌司礼监并且提督团营,有实权也有军权,这一切都时正德皇帝的一道圣旨,至于正德皇帝为什么要从想要驱逐刘瑾等人,直接改为提拔,其实他是想要刘瑾作为自己的打手!
为什么这样说呢,先前是大臣们接二连三的上奏,让皇帝已经不耐烦了,即使正德皇帝做出了让步,处置刘瑾等人,但是他们依然不罢休,非要诛杀刘瑾等人,这是逼迫皇帝,可见那些大臣们胆子大到什么地步。身为一个皇帝最反感就是你们这些大臣一心逼迫皇帝,哪一个皇帝也不会甘心,如果放到朱元璋时代,这些人绝对会一个个的砍头,现在的形式不一样了,皇帝也无奈,其实也许正德皇帝最后会按照大臣的意思将刘瑾等人给杀了,但是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不能容忍的事情,那就是皇家的鹰犬太监王岳和范亭,也居然和内阁和大臣们站在一起,这就让他不能忍了。
太监是皇帝的家奴,无论何时应该和皇帝站在一起,司礼监掌握批红就是为了和内阁分庭抗争,达到平衡,厂卫就是皇帝的私人武装,现在你们和那些文臣站在一起了,也不由得朱厚照不怒。也让他看清了,即使自己今天妥协了,他日这些文臣会更加的得寸进尺,而且王岳和范亭两个大太监居然和他们勾结自己一起,以后自己这个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甚至连安全都不能保证,既然这样我还不如直接推出来一个真正为自己服务的人。
刘瑾就是这样一个正德皇帝需要的打手,他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正德皇帝授意的 身为皇帝自然不可能直接出手对付这些人,刘瑾就是最佳人选,事实证明,刘瑾也没有让他失望,大臣们被他玩的团团转,所以说刘瑾是一个称职的打手。
二、正德皇帝为何杀刘瑾
刘瑾成为有权力的太监之后,也确实做了不少的事情,尤其是刘瑾将那些大臣整治的服服帖帖的,正德这个皇帝耳边清静了不少,谁不听话就放刘瑾就是了,刘瑾当政的时候应该是正德皇帝过的最舒服的时候,他想要办什么事情,刘瑾自然会给他办妥,堪称是一个能看懂皇帝心思的打手了,但是正德皇帝最后还是杀了他,这是为什么?
其实小枫觉得这是无奈还有刘瑾触动了正德皇帝的底线。
首先刘瑾得罪了太多的人,身为一个打手自然不能不得罪人,他得得罪的都是朝中的大臣,根据史书记载,刘瑾得志之后便借故将韩文革职,杖罚请求留用刘健、谢迁的给事中吕翀、刘郤和南京给事中戴铣等六人,御史彦徽等十五人,守备南京武靖伯赵承庆、府尹陆珩、尚书林瀚,都因传递吕翀、刘郤的奏疏而获罪,陆珩、林瀚被勒令辞职,赵承庆被削去一半俸禄。南京副都御史陈春,御史陈琳、王良臣,主事王守仁又因救戴铣等人而被贬职或杖打。这只是一个开始,刘瑾掌权的这么多年不知道整倒了多少人,这些人又有多少门生故旧,所以说刘瑾将整个官僚机构都给得罪了。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千万不能得罪文官,因为他们的掌握这笔杆子,和整个舆论的走向,得罪他们死的都会很惨,可惜刘瑾不知道这一点。
这还不算,刘瑾不得得罪文官武将,连同类也得罪了,身为八虎之一,刘瑾还打压自己的同伴,张永谷大用都在刘瑾的打击之列,你得罪整个文官集团就算了,现在居然还将自己的同伴都给得罪了,这一下连一个盟友都没有了。
刘瑾和张永剧照
初,与瑾同为八虎者,当瑾专政时,有所请多不应,永成、大用等皆怨瑾。又欲逐永,永以谲免。——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估计正德也看到了这一点,你是我的人不假,你为我办了不少的实事,可是你真的不会做人,现在整个朝廷都没有给你说话了,你不是找死是什么?你如果只得罪了文官,起码还有你的太监兄弟给你求情不是吗?现在你连你的太监兄弟也没有了,这就是取死之道。
所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把事情做绝,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像刘瑾得罪文官不算,居然连太监集团也得罪了,你说这不是作死吗?
如果说得罪了文官和太监集团,正德皇帝还有点不必直接杀他,但是他触及了朱厚照的底线。
刘瑾你贪污就算了,可是也不能谁的钱都要把,你居然连藩王都结交,这可是大忌。
宁王朱宸濠为了恢复宁王的卫队,他给了刘瑾大量的礼物,转达了宁王希望有卫队,并有维持给他恢复了的卫队的收入的要求。刘瑾同意了。尽管兵部反对,宁王的卫队还是恢复了。
宁王宸濠图不轨,赂瑾求复护卫。——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时籍瑾书,得秦府永寿王为瑾庆寿诗序,过于卑谄。——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刘瑾用事》
可以看出来当时刘瑾确实和藩王有联系,即使他不会勾结藩王谋反,但是和藩王结交是帝王所忌讳的,刘瑾已经犯了忌讳,正德皇帝已经不可能那么信任他了,再者在刘瑾的家中搜出来违禁的物品(估计皇帝也知道那是怎么来的。)终于决定凌迟处死刘瑾。
帝亲籍其家,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带诸违禁物。又所常持扇,内藏利匕首二。始大怒曰:“奴果反。”——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宦官一》
从这一段上来看正德是看到了从刘瑾家中搜出的假玉玺以及铠甲等违禁的物品,还有刘瑾经常拿的一把扇子,里面还藏着匕首,这是要弑君呀这个,所以刘瑾悲剧了。
所以说刘瑾一方面结交藩王,已经让正德皇帝心中不愉快了,心中你还在家中放这些东西,随身带着一把匕首,这还了得,这是要刺杀我吗,反正你个奴才也没有用了,去死吧。
就这样这个被正德皇帝亲自推出来的打手,被他自己亲自下令给用最严酷的刑法给处死了,也怪这个太监太不识时务了,分不清谁是奴才谁是主子,有这样的下场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