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什么落得被杀的下场呢

天枫说 2019-08-22 12:37:58

韩信大家都知道,是汉初的有名的统帅,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兵仙,极其善于用兵,留下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美谈。可以说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韩信功不可没,韩信统领汉军击败了强大的项羽,成就万世基业。“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灭楚刘邦称帝,刘邦给予高官厚禄,甚至说刘邦许诺韩信有三不杀:

一、天不杀韩信:只要能见天日有光的地方不能杀韩信。

二、君不杀韩信:皇帝不能下令杀韩信,而且男人也不能杀韩信。

三、铁不杀韩信:金属类的什么刀枪剑戟都不能杀韩信。

即使这样在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韩信被萧何所骗,被吕后诛杀于钟室,一代兵仙惨死于妇人之手,真是可悲可叹,那么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功高震主

这一条是最主要的,历朝历代最忌讳的就是臣子功高震主,你的功劳太大了,盖过了皇帝,那就是你死的时候了,韩信的功劳大不大,这自然不用说了,没有韩信也许刘邦能不能取得天下都另一说,韩信投靠刘邦的时候,老刘被排挤在汉中,周围被三王给看管着,韩信来了,在萧何的劝说下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从此刘邦开始腾飞了。

韩信用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终于让刘邦出蜀,平定三秦之地,开始争夺天下汉二年(前205年),刘邦率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昂降汉 ,这一切都建立在韩信帮助他取得了三秦之地的基础上,老刘联合几家军队攻打楚,结果打败而归,还是韩信重新整理败军,让汉军得以重整旗鼓。此后韩信开挂一样灭魏破代、东进灭赵、东进灭齐,替刘邦扫荡群雄,最后垓下将楚军彻底击败,项羽乌江自刎,所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不要说能打败项羽,就是项羽封的那些诸侯都不一定能扫平,这功劳大不大,还用说吗?功高震主呀。

二、君臣关系紧张

韩信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有时候情商确实有点低,他和刘邦的君臣关系不怎么融洽呀,怎么说呢,当初齐国平定之后,韩信手中兵多将广,于是就派人对刘邦说请刘邦封他暂时做齐王。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当时刘邦正在被项羽围困,你韩信不仅不来救援,要趁机要挟要做齐王,刘邦大怒,刚想要发作,幸亏张良和陈平在一旁提醒,最后刘邦才封韩信为齐王。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刘邦迫于形势封韩信为齐王,心里老大不痛快,你今天能胁迫我做齐王,明天是不是就要做我的位置了,心中的隔阂已经产生,后来刘邦趁着韩信睡熟的时候走进他的大帐,将兵符拿到手里,将韩信这个齐王改为楚王,在灭掉楚国之后,又说有人告韩信谋反,将他逮捕,最后削去楚王爵位,封为淮阴侯,自此韩信在刘邦这里彻底失宠。

我认为刘邦早在韩信请封齐王的时候,君臣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早已经不信任,所以韩信在刘邦心中远不如刘邦的那些沛县哥们,他的死也在情理之中。

三、韩信不懂得兔死狗烹

争夺天下需要有才能之士,等到天下平定这些人总要被清理,韩信此人功劳太大,还有逼迫刘邦的前科,十分危险,如果此时他归隐什么事情都没有,韩信身边又一个榜样,张良,他可是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呀。刘邦定天下后,这一位杰出的谋臣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甚至晚年云游去了,这样的人对新生的大汉没有什么威胁,刘邦自然不会杀他。

但是你韩信不一样,你小子能带兵打仗,将项羽那样的人都给干趴下了,你的影响力还在,在我眼前晃悠,我都心烦,我死了我的继承者能使唤动你吗,还是将你扼杀在摇篮里吧。如果韩信懂得收敛,像张良一样当一个若有若无的人,那绝对不会被惦记的,说起来还是韩信打仗是好手,情商有点不够用呀。

所以韩信的死是注定的,一方面是最高统治者希望他死,另一方面韩信自己也有原因,不管怎么样他终究是死了,一代兵仙就死在了女子之手,可以说窝囊,没有瞧不起女性的意思,只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这样死简直有点不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