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对朝鲜李朝的影响:以明代汉典籍流入朝鲜为例说明

天枫说 2019-11-27 18:52:4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汉文化从没有停止它走出去的步伐,汉文化以及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周围的国家,比如日本朝鲜等。在汉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汉典籍是传播汉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朝鲜等在古代从中国流入大量的汉典籍。在明朝朝鲜是大明王朝的附属国,明王朝的皇帝通过赐书、朝鲜国王求书、中国文人赠书、两国学者互赠等形式传入朝鲜,这些汉人典籍在朝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汉典籍能够广泛流传首先要得益于印刷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雕版印刷术的逐步形成就给印制典籍提供了前期的准备,到唐末民间已经出现了刻印历书的形象,到五代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印制儒家经典,在这一时期私人印制图书也开始流传起来。比如后蜀宰相孙逢吉等印刷成了《文选》、《史记》等史书,到了宋朝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更加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明代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巅峰时期,明代刊印的书籍文献数量巨大,但是在明清两朝对文化的钳制比较厉害,很多书籍被毁掉,但是现存下来明朝刊印的书籍文献也不少,以国内收藏明刻本最多的南京图书馆为例,共收藏明刻本7000 种,而由《中国古籍善本》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录有明刻本书目1 万种,由此可以保守估计,明代的各种刻书应不少于两万种。

明朝繁荣的出版业,造就了大量的书籍被印制出来,大量印刷的书籍流向周边的国家,其中就包括了当时是明朝附属国的朝鲜,这些流到朝鲜的书籍被称之为汉典籍,它们对朝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时汉典籍流入朝鲜的途径主要有这几种:使者求购、明朝赐予书籍、官员的私下赠与三种主要方式。

1、使者求购

在当时是汉典籍流入朝鲜最主要的形势,当时朝鲜对大明文化十分想我,派出的使者来到大明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求购汉典籍,所求购的种类繁多。《李朝实录》有记载:“以经学、理书为主,故多抄实学也。诸子百家不能尽抄,故只抄名家。几杂书、医药、卜金、 天文、地理亦不可不抄,故名录若是其多也。”

当然了不仅是儒家的典籍,就连小说《三国演义》等也在他们的求购之列,反正只要是当时明朝人喜欢的他们都喜欢,这一点也不夸张。

那个时候的汉典籍,在朝鲜看来就是宝贝,就像现在我们出国去购物一样,他们来到大明什么都不想,现在购书,这些在他们国内可都是稀缺的东西,现在流传的史料中也有朝鲜使者在大明王朝的求购书籍的记载。

建文三年十二月癸亥:“领议政府事李舒、总制安瑗等回自京师;舒等进《大学衍义》《通鉴集览》《事林广记》各 一部。”

不仅明朝的史料有这些记载,就连朝鲜人自己的文献中也有记载

朝鲜的《眉岩日记》记载:壬申(1572 年),谢恩使贸来书册《文苑英华》一百卷、《濂溪周元公集》五卷、《敬轩先生集》八卷、《崆峒集》三卷。

似乎那个时候朝鲜的使者来朝见,求购汉典籍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想,作为使者除了要完成他们朝见任务,还有一项重要的考核任务,就是你们要给朝鲜弄回来汉典籍,不然就是出使任务没有完成。

至于在明朝一朝朝鲜的使者从明朝购得多少书籍,现在也已经无法统计,不过有一个例子却可以很好的说明,朝鲜有一个人叫许筠曾经担任过使者,仅在1614~1615 年,许筠在中国就购买了 4000 多册书籍,所以说朝鲜的使者购书成了一个任务。

2、 朝廷赐予

朝鲜作为明朝的附属国,奉大明为正朔,身为宗主国的大明也经常赏赐东西给朝鲜,其中就有汉典籍,当然了当时赐予最多的就是明朝的《大统历》,这历法书籍是朱元璋没有登基的时候就颁行的,似乎成了定制,每年朝廷都要赐给朝鲜《大统历》,当然了不仅是历法其他书籍也有。

3、官员的私下赠与

礼尚往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明朝的官员向朝鲜的使者官员赠送的礼物很多都是典籍,你来了,我招待你,送点啥,送你基本书吧,比如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 年),李朝圣节使质正官李昌臣奉命赴明廷获进士前知县邵奎赠《苏文忠公集》。许筠的《乙丙朝天录》中记录着漂人河三才、方初阳、顾 起元、周秀、林正茂等以《历代名臣奏议》百余册及《四及秘 籍》、袖珍本《五经》等书籍相赠。这些虽然不多,但是你想想明朝官员送出的,那绝对是真品呀,这也成为汉典籍流入朝鲜的一个重要途径。

汉典籍对朝鲜的影响

汉典籍中有不少关于诗歌的,这些带动了朝鲜文学的发展,在那一时期朝鲜的许多文学评论家和诗人编著的文集都是用汉字完成的,也使得朝鲜诗歌的兴起,这些无一不受到汉诗歌的影响。

此外汉典籍中很多都是儒家经典,这也促使在朝鲜国内形成了尊儒文化,具体表现为朝鲜境内各地修建孔庙,开设儒学馆,在中央设立最高教育机构—— 太学。在地方设立普通教育机构——扃堂,招收王族、贵族和部分平民子弟,向他们传授儒家经典,以培养精通儒学的高级官员。

而根据四书五经而编写的《老乞大》和《朴 事通》成为朝鲜学子学习汉语的入门教材。《小学》《洪武正韵》的传入推动了朝鲜文字的改革,催生了拼音文字《训民正音》的28 个拼音字母的诞生,为汉语语教学与儒家经典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些无一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在法治方面,依《大明律》而编的《大明律直解》及朝鲜王朝的第一部法典《经济六典》都显现了《大明律》对朝鲜王朝 法律制度的重要影响随着中华文献的传入,儒家的思想对朝鲜的宗法制度、 爵秩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服饰制度等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朝鲜在当时可以看成是第二个大明,即使是明朝灭亡了,朝鲜依然用这崇祯的年号,可以看出来汉典籍和汉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不仅如此当时的流入的汉典籍在朝鲜得以保存,为现在研究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