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铁帽子王,为何顺承郡王就不如克勤郡王?三大差距十分明显

左都御史有料 2025-01-20 16:50:34

清开国八大军功铁帽子王中,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的地位,自然是比不过六位和硕亲王的。但是两个郡王之间,其实也有不小的差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顺承郡王都不及克勤郡王。

首先是基础配置不同

崇德元年,皇太极登帝位,下诏封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岳托为和硕亲王。六个亲王中,只有岳托与豪格辈分最低,属于努尔哈赤的孙辈。

但是以年龄而论,岳托、豪格都比多尔衮、多铎年长,其中又以岳托年龄最大,比豪格还要大十岁。

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嫡长子,在后金政权建立和大清开国时期功勋不亚于太祖诸子,豪格、多尔衮、多铎都曾在他的手下为副将。

天命五年,代善因虐待次子硕托被努尔哈赤训斥,并以岳托、硕托成年分家为由,将代善手中的镶红旗分给了岳托、硕托。按照后金的分封原则,兄弟俩如果分在同一个旗,以年长者为旗主,所以岳托从天命五年开始,就执掌镶红旗。

天命时期镶白旗的情况也是这样,阿济格、多尔衮俩兄弟被分在镶白旗,因阿济格年长,封为旗主。后来阿济格因罪被皇太极处罚,才让多尔衮实掌镶白旗。

代善一家能征惯战者多,除了岳托、硕托之外,还有第三子萨哈廉,他年长之后被封在代善的正红旗下。

崇德年间,岳托战功最著,被皇太极封为成亲王,硕托封为固山贝子。萨哈廉由于和皇太极关系最亲密,继位后拟封他为多罗郡王,遗憾的是,崇德元年五月,萨哈廉去世,皇太极追封他为和硕颖亲王。

追封的颖亲王当然比不过实封的成亲王,岳托一年后因过被降为贝勒,又于崇德三年入关侵明不幸染上天花病逝,皇太极鉴于岳托功大,将其爵位封为克勤郡王,故而岳托既是第一代成亲王,也是第一代克勤郡王。

萨哈廉去世后,由他的儿子阿礼达袭封郡王,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阿礼达与硕托因谋立睿亲王多尔衮为帝被处死,其郡王爵位由弟弟(萨哈廉次子)勒克德浑承袭,封号为顺承郡王。

很明显,崇德时期克勤郡王原本是和硕成亲王,是在皇太极的打压下被降为郡王的;而顺承郡王不是崇德元年的“始封王”,含金量自然也就比不过克勤郡王。

其次是旗主和非旗主之别

前文也简单地提到过,岳托是镶红旗旗主地位尊贵,萨哈廉年长后是被封在正红旗下,顶多算是“领主”。

清初八旗旗主的政治地位极高,旗主对旗下属人有绝对的控制权,主奴依附关系很强。萨哈廉作为旗下领主,与代善不仅仅是父子关系,还有主奴关系,这是后金时期奴隶制的残余。

经济方面关外时期实行的“八家共分制”,打仗掠夺来的钱财、人口、土地,都是八旗旗主均分,萨哈廉作为领主尽管也能分到财产,但与岳托比起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入关之后,多尔衮又在京师、直隶一带大量圈地,这些土地被分给了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但是最大的获利者还是几个旗主王爷,他们的庄园、土地数量远远高于一般的贵族。

克勤郡王作为旗主王爷,关外关内的土地数量接近200万亩,而顺承郡王家族,仅分到了60多万亩。也许对第一代影响不大,可经过几代沿袭之后,差距就显示出来了,在数代子孙分家之后,土地数量相差就很悬殊了。

其三是有无配享太庙

清代太庙功王和功臣分为东西两个配殿,东配殿配享的功王总共13人,其中头四龛都是努尔哈赤的长辈或同辈,是顺治时期追封的。

剩下的9龛分别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岳托、胤祥、策凌、奕䜣。配享名单中,开国六个铁帽子王赫然在列,只有庄亲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被排除在外。

按照国家礼制,每年祭祀太庙,各配享王府都要准备祭品,并且全家老幼斋戒沐浴到太庙祭拜祖先。这样的场景不难想象,当克勤郡王府忙着准备祭品的时候,顺承郡王府心中肯定不是滋味。

不过也不用过于悲观,顺承郡王在所有郡王中还是天下第二,甚至在某些方面上已经与恩封亲王处在同一梯队。

与切身利益最相关的分封“佐领数”而言,道光时期就出台了新的规定:

军功亲王,应领满洲佐领8个、蒙古佐领4个、汉军佐领4个;军功郡王与恩封亲王同,应领满洲佐领6个、蒙古佐领3个、汉军佐领3个。在此之前,亲王、郡王不分军功还是恩封,皆领满洲佐领6个、蒙古佐领3个、汉军佐领3个。

相比较而言,克勤郡王由于有旗主王爷头衔,在政治地位上都全面与恩封亲王持平,而在家族经济方面,则是大大超越恩封亲王。

0 阅读: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