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向贝莱德资本出售43个港口交易金额高达1376亿,该事件再度升级,李嘉诚家族和长和实业的麻烦真的来了。

李嘉诚出售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一开始只是自媒体作者在批评,说李嘉诚不爱国,将巴拿马运河港口出售给了美国贝莱德资本。
紧接着粤港澳办三天内两次转载《大公报》评论,《莫天真 勿糊涂》和《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希望面对大事大义大节,有关企业当三思,要站在什么立场,站在哪一边?
到了3月18日,记者直接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如何看待香港长和向美国财团出售资产一事。

李家超做了明确指出三个要害:第一,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第二,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当被追问港府是否可动用《香港国安法》阻止交易,李家超重申,任何交易要符合法律法规,港府依规处理。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表示,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以为一切“在商言商”,但他强调,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没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
我们注意到长和实业的这笔交易中,涉及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分别是巴尔博亚港、克里斯托瓦尔港口,而接盘的正是美国资本贝莱德。
一旦交易完成,美国就会完全控制巴拿马运河,只需要简单的提一下运费,卡一下过关时间,中国商船就会遭受巨大损失。

还记得1993年8月“银河号”事件吗?美国谎称银河号货轮装载了剧毒化学品,要登船检查。导致这艘商船在公海上漂了33天,损失了1293万美元,很多船员也因为食物和淡水短缺,生病了。
我们试想一下,巴拿马运河全部归美国所管辖,它会不会以设备故障、运河问题来制造麻烦,影响中国商船通行,进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就在2025年1月1日,巴拿马运河开始实施新政策,若船只在预定日期7天内未到达,需要支付原预订费的250%的附加费。
同时,MSC和达飞等公司开始对中国至美国东海岸航线征收40美元/TEU的巴拿马运河附加费。照此计算,一艘12500TEU的集装箱单次过境附加费高达50万美元。
美国还没有拿下巴拿马运河全部控制权,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出台新政策。
在新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商船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费用,至少增加10亿元以上。
在军事、地缘领域影响更大。

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对全球战略布局以及对西半球的战略影响非常大。
二战期间,美军通过巴拿马运河,快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战场上投送兵力;
冷战时期,美军利用巴拿马运河监控苏联舰艇在拉美地区的活动;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又利用巴拿马向中东运输装备物资;
现在,美军要重返“东亚”,同样需要“借道”巴拿马运河。

目前,美军在巴拿马运河布局了两个军事基地,罗德曼海军基地、华德空军基地,负责舰队维修、后勤补给、情报监视等。
而且美军舰艇通过巴拿马运河是不需要支付“过河费”的,直接把费用转移至他国的商船即可。
可以看出,巴拿马运河对美国非常重要,对中国同样重要。因为大家都清楚,美国重返东亚的目的是什么?
有网友可能要问了,既然巴拿马运河如此重要,为什么咱们的央国企不早点布局进来呢?
举个例子:

1、大家都知道辽宁舰(瓦良格号航母),它就是借道香港商人,以建造“海上赌场”的名义买到的,运回国后,捐赠给国家,最终改造成辽宁舰。
如果当初国家直接出手购买,能买到吗?当然不能!

2、2013年6月,尼加拉瓜总统丹尼尔·奥尔特提交了关于尼加拉瓜运河的法案,同时宣布把经营许可权交给位于香港的中资财团——香港-尼加拉瓜发展投资公司。
尼加拉瓜运河全长278公里,运力超过巴拿马运河,如果通航,届时将一举改变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世界贸易格局,也会对巴拿马运河造成压力。

再来看巴拿马运河港口,央企国企直接出手非但买不到这两个港口,还会被西方国家扣上干涉他国经济、垄断的帽子。
所以香港长和实业应该继续持有这两个港口,给国家争取几年的时间,而且我们也注意到,长和在2021年续签了合同,延续到了2047年。
但是精明的李嘉诚没有等,而是利用中美两国的争端,特朗普要“不计成本”拿下巴拿马运河这个特殊的时机,计划把43个港口以1657亿的高价,卖给了贝莱德资本,长和拿走1376亿,赚到盆满钵满。
而美国可以通过提高运费,转嫁成本的方式拿回投资,还可以掌控大西洋连接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同样是包赚不赔。
唯一受到影响的恐怕只有中国,不但要承受货运涨价的风险,还要承受美国迅速重返“东亚”的压力。
那么李嘉诚的这笔交易是否违反《香港国安法》呢?目前尚未有官方明确结论,不过我们从相关内容中来看,这笔交易真的值得深思。

我们看到,主要罪行中有一条,勾结外国货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这笔交易信息未显示直接涉及此类行为,但至少已经是在擦边了。
因为,长和出售的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具有战略意义。交易完成后,美国财团将控制巴拿马运河关键节点,可能影响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布局。
当然还需要港府进一步的评估。

不过,国务院港澳办连续转载《大公报》评论文章,批评该交易“漠视国家利益”“背叛民族大义”,并指出其可能涉及“美国霸权行径”,这已经是在点名长和实业和李嘉诚了。
二级市场上,长和实业的股价出现快速波动,也反映出了投资者的担忧。
面对国家安全、民族未来,李嘉诚家族能否悬崖勒马,我们边走边看。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