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墙者”王树国!

镐京笔 2024-03-20 09:59:29

备受关注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刚刚官宣卸任。

因公开演讲时频频金句“出圈”,王树国近年来成为网友们口中的“网红校长”。而在西安交大学子口中,他又是谦逊可爱的“小宝”校长,建设没有围墙的新校区,开设储能等前沿专业,十年任期学校排名一路上涨。

从农民、工人,成为学者,又放弃一路高走的仕途,潜心高校教育……

纵观王树国的履职生涯,在“守”和“闯”之间,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拆掉了大学的围墙、教育者思维的围墙、高校制度的围墙,王树国的人生与“创新”二字密不可分。

反映在公众舆论场,王树国之所以好评如潮,有观察人士指出,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大家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家?”的追问。

工人、农民和校长

1977年的夏天,对王树国来说,至关重要。

后来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时,其回忆了诸般细节。

彼时,王树国在钻井队工作,一根油管13米长,将近270斤,要两个人抬起来走5公里。为了获得高考机会,在此之前,还下乡插队做了两年农民。

他看一切能看到的书,《资本论》《马列全集》、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刻在了他的心间。

王树国始终在等待,也一直怀揣着希望。

终于,等到改革开放,高考恢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钻井平台干活的他,激动得难以言表,自己终于有机会考大学了!

不久后,王树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个人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发生了转折,这一次他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本硕博十年苦读,毕业后王树国留任哈工大做讲师,并且获得学校资助,1987年被公派法国留学。

走出戴高乐机场的一刹那,他惊呆了。

无数小汽车在公路疾驰,高速路两旁还有金属护栏,而中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沪嘉高速公路,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金属也处于短缺状态,极度的差异让王树国心惊。

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个体,而是面对中西方巨大差异下,需要奋斗的中国人。带着这样的压力,他在法国拼命地学习。

直到一次回国,汇报演讲机器人仿真技术,学校领导对他说,“你该回来了”。当时正值“863计划”兴起之时,机器人课题正在物色负责人。

尽管法国的导师极力挽留,王树国还是决定回到哈工大,担任讲师。1993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被国家科委聘为“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专家组副组长。

他与科研团队开创中国医工学研究新领域,主持研制了世界第一个创伤康复仿生手、中国第一个人脑解剖电子图谱及中国第一个腹腔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1999年,王树国从哈工大副校长转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东北网相关文章曾提到,其后有机会成为副省长,不过王树国还是选择重回校园,担任哈工大校长,选择将一生都放在教育领域。

彼时,其44岁,是当时C9高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交大十年,力挽狂澜

2014年,百年名校的西交大已经有些“没落”。

多项科研指标乃至名气大不如从前,排名下滑、设备陈旧、建设落后……这一年,王树国从东北走马上任西北,不少人将希望寄予这位新校长。

上任当天,他说的三句话或许很多朋友还记得,“交大不仅仅是交大人的交大,也是陕西省的交大;交大不仅仅是陕西的交大,更是中国的交大,乃至世界的交大。”

有网友在知乎上记录,“记得120(周年)校庆的时候,‘小宝’校长说在几年内让学校重回前十,我们在台下也相视一笑,主要是自嘲。但后面几年学校是在慢慢变好。”

事实是在十年的漫长发展中,西交大的各项排名得以提升。2017年,交大创新港开始建设;2021年,西交大科研经费突破百亿大关,一跃成为全国第七,同年学校综合排名重返前十……

王树国个人也成为“明星校长”,无论风雨中的演讲,还是与时任党委书记张迈曾卸任时的拥抱,都备受关注。

而纵观王树国的西交大十年,“西迁精神”“创新融合”是关键词,他的诸多举动颇具前瞻性,走在西北乃至全国的前列——无论是管理,还是教育。

各个媒体平台上,对王树国的评价总结下来,都是“王校长没有官架子”“王校长比较重科技”类似的言论。

这或许是西交大成为西北高校典范的原因之一。

譬如,2017年西安交大“拆掉”围墙,与西咸新区共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我们期待着它不是一座孤岛,能够引领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示范作用”,王树国曾在公开报道中这样说道。

交大创新港官网显示,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科技实打实赋能经济发展的典例。

再者,如何做好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墙?

聚焦当下企业“招工难”与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矛盾,西交大的人才培养策略正在与当下的真正需求逐渐接轨。2021年,西交大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未来技术学院设立了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医工学四个专业方向。

大学要打开围墙

“其实,我认为在校企之间,大学的责任更大一些,我们应更主动一点,不要习惯等着企业找过来,大学更需要转变观念,要打开围墙,主动去融入社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王树国曾就产教融合现在面临的最大阻碍提出见解。

他习惯“往前闯”,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几乎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主旋律。

2019年,在储能市场尚未火爆之前,西安交大就已经申报了该专业,2020年获国家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储能专业。在去年6月,已经迎来了28名首届毕业生。

从创新港打破藩篱,到西交大科转项目在陕西“遍地开花”,学校改革成效初显。

2023年毕业季,王树国在大雨中脱稿演讲15分钟,特别是殷殷嘱咐学子,不要错过第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机会。

在西交大已经迎接新浪潮之时,部分高校似乎还在“沉睡”之中。

对此,区域观察人士指出:“一些高校还是沉浸在传统的教育框架和思维模式中,未能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这种现象导致了明显的需求断层:一方面,部分产业在寻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却发现自己的技能和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这一现实问题的后果,便是严重阻碍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此前,陕西人社厅发布《2023年陕西省24条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其中显示,陕西目前急需紧缺类别岗位579个;企业所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岗位数量占比合计超过90%,岗位急缺人才需求排名前三分别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光子产业链。

从更深层次理解,正是教育产出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错位,间接导致了人才短缺的局面,这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项改革”以来,西安交通大学与国家电网、华为等领军企业院所共建38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在陕就地转化成立191家科技型企业。

在王树国带领下,西安交大多年来步履不停,成为新时代高校圈的“弄潮儿”。

正如其在大雨中讲道:“大国博弈、区域地缘政治、技术封锁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干扰,但是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我们只有大胆地前行,就像今天这场风雨一样,来吧,无所谓!”

(图片来源:西交大微信公众号)

0 阅读:0

镐京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