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新校长的期待与挑战!

镐京笔 2024-04-09 02:01:16

公开影像资料中,张立群总是很爱笑,学生评价其“积极向上脾气好”。

“接棒”王树国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当日,一篇关于其风格介绍的知乎文章在网上流传。据自称张立群学生的作者回忆,老师总是平易近人的模样,带领年轻学者做科研,拿自己的收入资助贫困生,等等。

但对于陕西公共舆论场而言,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了解这位西交大新校长。概因其此前大部分职业生涯在北京度过,长期专注橡胶体研究,并获评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准的学者形象。

直到2022年8月,张立群从北京化工大学转场华南理工大学,出任校长职务,其高校管理者的形象,逐渐为舆论所关注。

将近两年后,其又从广州到西安,履新西交大校长一职。

接下来的关注点是,面对前任王树国的好评如潮,以及科技蓬勃发展需要重构大学形态的当下,张立群将会如何回应期待与挑战?

橡胶材料领航人

备受瞩目的校长身份之外,张立群更根深蒂固的一个标签是学者。

作为长江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在橡胶领域,曾率先提出橡胶纳米增强的逾渗机理,在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有过多个突破性研究成果。

北京化工大学新闻网相关文章,曾详细记述了他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1986年,张立群考入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橡塑工程专业,在此完成他的本硕博学业。1995年博士毕业后,他应学校要求留校。当时北化的相关专业并不强势,不少教师陆续离开。

但是张立群留了下来,选择和这个年轻的团队一起成长。没有项目,他们就从几千块的小项目做起,积极和企业对接沟通。1997年初,他拿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次年,他就被破格评为教授,再一年又被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年仅29岁的他,成为当时北京化工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常与企业合作,也成为其研究特色。上市公司道恩集团从2003年起,就与张立群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基于团队的技术支撑,道恩集团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3000吨TPV生产线,中国也由此成为第三个拥有TPV技术的国家。

另一方面,在做科研时,他很愿意带别人。当时,北化有位青年教师刘力,科研工作面临困难。张立群就和他合作研究项目,起步时他投入了大量精力,情况有所改善后又放手交给刘力。经过多年研究,刘力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知乎上,也有自称学生的作者回忆起张立群对自己的帮助。2014年,该同学去国外交流,除了奖学金,张立群也为他贴补机票和生活费。

也许,正是这样的传帮带让团队逐渐壮大。目前,北化的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已是一个全球知名的橡胶领域研究中心。

面向贫困生,张立群与中心老师共同设立了“弹性体阳光奖学金”,每年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大一、大二年级的贫困学生。又因为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北化还设立了多个由企业出资的奖学金。

2016年,他出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开启了高校学者向行政管理者转变的第一步。

注重产学研生态

回顾张立群的管理思路,很明确,产学研是工作主线。

镐媒体·镐科技(ID:Hao-keji)翻阅相关报道,发现张立群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活动不在少数——总结下来,他在对接企业资源层面,经验确实丰富。

北化新闻网显示,张立群与国内工业企业合作密切,曾带领团队促成与无锡宝通、东方雨虹等近40家企业在北化设立奖学金,建立起30余家产学研联合研究中心,支撑和服务近10家上市公司……

到2020年,其升任北化副校长。在此期间,他赴华南理工大学调研并指出,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华工服务于国家发展的策略,以及科技管理体系规划建设经验。

巧合的是,两年后,53岁的张立群南下,成为华南理工“掌门人”。

当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张立群声称自己是新“华工人”。彼时,华南理工的学子对这位来自北方的校长充满了好奇,期待着这位研究方向与学校优势学科适配的“院士校长”,能带来更丰富的资源,比如“将自己做产学研的经历推广到整个华南理工”。

张立群率队走访宁德时代

上任之后,张立群则延续在北化力推产学研的风格,多次带领学生走访小鹏汽车、TCL、粤芯半导体等校友企业,以及赶赴宁德时代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且,华南理工与北化的关系更密切了些:

2023年1月,宝通科技与北化和华南理工就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宝通科技方称“迎来了特殊的新老朋友们”;

5月,华南理工与北化、黑猫股份三方达成产学研合作;

今年1月,海达股份与华南理工、北化产学研合作;

……

此外,张立群多次公开表示要锁定“卡脖子”领域难题,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华工模式”——在他看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拔尖创新人才。

去年,华南理工组建超级机器人“珠峰班”,建设集成电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年底,华南理工出台《华南理工大学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行动方案》,从项目、师资、机制等方面有组织地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如何迎接新挑战?

在华南理工将近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3月19日,张立群一路向西北而行,“接棒”王树国出任西交大校长。

王树国在任十年,西交大从兴庆宫到创新港,新当选4位中科院院士,科研经费突破百亿大关,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优势显现,综合排名重返前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西交大的发展空间仍旧充满想象力。

譬如,院士增选不及预期、领军人物青黄不接、创新港设施配套仍需优化等一系列现实状况。

张立群“接棒”校长职务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优势,推动教学、科研、人才等重要领域实现进一步跃升?

这是在科技创新蓬勃向上的当下,亟需考虑的问题。

“沿着学校目前的工作主线,持续深入推动产学研融合、寻求人才培养新机制、全方位打通发展路径,应是新任校长未来需要秉持的重要方向。”上述人士称。

值得关注的是,张立群本人深耕的化工领域,恰恰是西交大目前比较优势不足的学科之一,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于开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排名,西交大位列29名,而张立群任教多年的北京化工大学则位列第4。

所以,也不乏有人评价,这次调动,西交大化工学院或是最大赢家。

另外,在最近几年的院士评选中,西交大的表现的确引人关注。譬如,2019年未有学者当选院士,2021年仅有一位学者获此殊荣,2023年同样无人当选。

一般来说,当选院士的学者数量并不能对学校的实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高校业内人士指出,“两院院士虽然不能直接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但他们往往拥有广泛的学术资源网络,一定程度上会带动高校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这在促进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水平提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据悉,张立群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期间,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主管审计、发展规划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审计处、发展战略与规划处、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这位西交大新校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解决好备受师生关注的创新港及其周边配套完善、规避西北高校地域优势短板、强化部分学科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官微、官网)

0 阅读:0

镐京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