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多年前写过《毛主席下了20道电令,措辞一封比一封严厉,终使林彪成不世奇功》一文,讲的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林彪在毛主席的指导和敦促下发起了辽沈战役,建就不世战功,扭转了全国的战略态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全面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蒋介石是“合格的战略家,蹩脚的战术家”。
可是,拿蒋介石的战略眼光和毛主席相比,就会发现,二者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在一开始是看不上东北地区的,当时,他的军队龟缩在大后方,他所垂涎的是中原沃土。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是争天下的根本。
老蒋的目光紧盯这块地盘。
对于东北地区,他和国民党内大部分庸才一样,认为东北地区沦陷了14年,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可有可无。
毛主席却在抗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5月31日开始,多次在党内强调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定下了“即使现在根据地不要,也要发展东北地区”的战略方针。
所以说,蒋介石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而毛主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伟大的战略家。
1945年8月24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高层会议,就要不要放弃东北地区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毛主席也在这一天联系到了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的运输机,将我党的一批高级干部由延安运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这其中包括林彪、李富春、张闻天、高岗、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薄一波、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张际春、滕代远、萧劲光、杨得志、邓华、宋时轮、李天佑等20人,然后再由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分赴各大战场。
这架美国运输机是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制造的DC-3型客机,很简陋,有两个螺旋桨,起飞要靠人推动。里面的座位是一个个短小的铁架子,人坐在座位上连头都抬不起来。
但军情如火,实在顾不了许多了。
现在我们回视这一段小插曲,不由得捏一把冷汗——如果飞机出现了什么不虞之患,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飞机上的这20人,可都是支撑起未来新生共和国的擎天大柱!
幸好天佑中华,飞机在空中飞了4个多小时,顺利通过日军占领区,平安抵达太行腹地的黎城长宁机场。
在蒋介石所召开的国民党高层会议上,白崇禧、戴传贤等人主张放弃东北,以巩固国民党在华北的实力地位。但熊式辉、杜聿明为等人却坚决主张进军东北。
蒋介石最终采纳了熊式辉、杜聿明等人的意见,将东北列为“国民革命最重大的目标和最迫近的工作”,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将东北划分为9省2市,任命了各省省长和市长。
当时,苏联红军在东北地区打趴了日本关东军,暂管东北地区。
由于苏联和蒋介石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我们要与蒋介石争夺东北地区,是很被动的。
不过,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动作迅速,他率领部队进入沈阳后,与苏军取得了联系,并征得了苏军的同意:中国共产党只要不用八路军、共产党的名义,而用“东北人民自治军”等东北地区地方性部队的名义,就可进入苏军未占领的城市和乡村,接管政权,维持治安。
到了9月15日,苏联远东司令部还派了一名苏军大校由曾克林陪同,飞抵延安,直接通知中共中央,希望中共中央尽快派负责人去东北,以便协调与苏军的行动。
在重庆进行谈判的毛主席知道了这一情况,急派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和莫春6人,于17日乘苏军飞机飞抵东北,在沈阳建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
国民党那边,也在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陆、海军司令的全力帮助下,源源不断地运送军队前往东北。
9月19日夜,毛主席为了进一步加强东北的领导力量,决定加派林彪、高岗、李富春、张闻天及在山东的罗荣桓几位军政要员赴东北。
原本,毛主席是特派林彪到山东接替得了严重的肾病的山东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的。
毛主席突然改派林彪赴东北,是考虑到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等人都缺乏在战场上临阵指挥的作战经验,而林彪却是他从林彪当营长的时候开始一手培养起来的独挡一面的超一流名将,所以特派林彪到东北地区担任最高军事首领。
说回到林彪那边。
林彪乘坐美国道格拉斯运输机来到太行八路军总部后,和早几天来到的妻子叶群、女儿林豆豆会合,住了一周,便开始往山东走。
9月3日半夜时分,他们在从河南境内越过平汉路,遇上了冀鲁豫军区派来迎接他们的一个班的战士。
大家有说有笑地走了七八里,突然与一股敌人不期而遇。
双方乓乓乒乒地开起了火来。
夜间天黑,又下着雨,伸手不见五指,林彪指挥着队伍且战且走。
等到枪声渐歇,敌人已不知所踪,林彪停下来清点人数,发现随行人员差不多都打散了,他的刚满周岁的女儿林豆豆、以及负责保护林豆豆的警卫员董科生也不见了。
林豆豆是叶群的第一个孩子,叶群急得快疯了,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昏天黑地。
陈毅赶紧组织人员回去寻找。
过了半柱香功夫,被打散的人员已聚拢得差不多了,董科生也抱着林豆豆赶了上来。
总算是有惊无险。
叶群破涕为笑,把林豆豆抱在怀里,跟着部队走了一夜。
第二天,冀鲁豫军区派汽车来接。
但是车况和路况都差,没走多久,汽车的车轮陷入了路面的泥潭,出不来。
林彪等人只得下车走路,天黑才走到濮阳冀鲁豫军区所在地。
刘少奇在9月19日发电报给毛主席,计划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
毛主席和周恩来商讨后致电中共中央:同意林彪去热河。
林彪在濮阳冀鲁豫军区所在地接到中央电报,得知了自己的新职务,但还没有到任,又被中央改派东北。
他在9月22日致电山东分局、华中局并转中央,表示自己由濮阳动身经冀中直到冀东,布置冀热辽一带的地方工作。
到了10月11日,林彪刚到冀东,又接中央电报,要他火速赶赴沈阳协助彭真指挥作战。
为了抢占东北,毛主席下了最大的决心,调2万名干部到东北,其中含中央政治局委员4人,中央委员21人,中央候补委员10人,几乎占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总人数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