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西藏的日子(八):母亲当年就是从柳园到的拉萨

藏二代历史 2024-09-25 13:07:00

退休回川,拉萨从此成为我遥远的远方。目前我家的藏四代已经开始在拉萨念小学。从父母上世纪50年代进藏到现在,我们一家人已经在西藏生活工作了70多年。可以说,西藏就是我们真正的故乡。

70年代我们的全家福

为了探寻当年我母亲进藏的路线,我来到了柳园:

从敦煌打出租车去往柳园。一路上,戈壁滩里全是已经开花的红柳。

1958年,兰新铁路修到了甘肃省瓜州县一处地图上没有的地方,在这块连接着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的交通要道上修建了车站。因为离车站西南方向10公里处有个叫红柳园的古老村落,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因此便将这个车站定名为柳园。

关于西藏物质运输的历史,柳园成为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在格尔木还没通火车之前进藏物质都是通过柳园转运,从柳园到拉萨有1900多公里。运一趟物质需要一个月时间。如今的柳园转运站的地位早已不在,这座戈壁上的小镇柳树并不常见。它离敦煌140多公里,拼的士每人60元。

柳园火车站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甘肃,但在行政上则隶属新疆。他现在所能扮演的就是西藏﹑青海西部﹑甘肃西部地区的客流到新疆最近通道的角色。老一辈西藏人对柳园都有很深的感情。“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血是肉我凝聚着你,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

母亲于柳园

柳园这个兰新铁路上的小站,在格尔木还没有通火车之前,一直是进藏物资和人员的转运站。

当年只有19岁的我的母亲就是从这里下火车,然后坐了1个月的汽车走进西藏,跟随我的父亲从此扎根边疆20多年。

这个曾经被喻西藏“旱码头”的地方身处戈壁滩里,并没有想象中的浪漫柳林,如今西藏转运站的痕迹早已不在,一年四季,茫茫戈壁吹来的干燥热风送来怅然的愁绪。

父母爱情

1956年,母亲19岁。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她扭得一身好秧歌,当年她可是四川岳池万能厂五朵金花里最美的那一朵。

这一年父亲30岁。他被抓过壮丁,也以炮兵的身份入朝参加过金刚川战役,战争结束后,他援助完非洲,又跟随慕生忠将军的部队把青藏公路修通,彼时,刚刚在拉萨稳定下来。

这一年是父母认识的第三年,三年前的约定

,已经到了该赴约的时候了。

于是母亲舍弃工作,告别家人,一个人从重庆坐火车,经过三天三夜才来到茫茫戈壁滩上的铁路小站柳园,然后搭货车去拉萨——她这是要去追寻她的爱情,去兑现三年前和父亲许下的那个誓言。

三年前,刚刚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父亲,在军民联欢会上认识了正在跳秧歌舞的母亲。穷苦出身的他怕高攀不上家底厚实的“三小姐”,就试探着找人去问母亲的意愿。没想到,母亲也对长相英俊,吹拉弹唱样样在行的父亲一见钟情。

于是他们便有了之前的那个爱情约定。

母亲从柳园搭货车到达拉萨的时候,父亲正跟部队在藏北拉盐矿,母亲就住在帐篷里,直到一个月后,他们才见面。就这样,父母结了婚,兑现了三年前的那个誓言。

爱情是甜蜜的,现实生活却是清苦的,为此母亲几度偷偷落泪,但他从来没在父亲的面前表现过。后来,父亲参加平叛、去藏北挖硼砂、去林芝拉柴火、再到转业下地方,长时间都回不了家,母亲除了抱怨几句外,对父亲总是不离不弃。

我们家一共有四个孩子,光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难以维持六口人的生活。没了工作的母亲,开始在拉萨各处打小工,以补贴家用。

她当过老师,种过温室,发过豆芽,养过兔子,敲过铁皮……这个倔强的女人彻底从“三小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

有一年,母亲把她的照片寄给内地家人,几个姨看了后,哭了很久,说她已经瘦得都认不出来了。

父亲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母亲捎个礼物,有一回父亲不知从哪里得来一个水蜜桃,在那个年代的拉萨,这应该是特别稀奇的水果了,他说母亲辛苦,桃是专门给母亲吃的。后来母亲只切下来一片含在嘴里,剩下的就全部给我吃了。

父亲是一个浪漫又有文艺细胞的的人,母亲说他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一个人就能拿下一台节目。

我还记得父亲曾送给过母亲一面鸳鸯镜,合起来是一个首饰盒,分开就是两片镜子,他们各自保管一面,只是那个时候,这两片镜子合起来的时间实在太少。

父亲总觉得愧对了“三小姐”,他说自己一生没给母亲留下什么财富,那些军功章,应该都有母亲的一半。

1 阅读:6

藏二代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