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西藏的日子(二十三):退休回川——腾冲探寻飞虎队驼峰航线

藏二代历史 2024-09-25 13:33:08

​​​#‬腾冲‬##驼峰‬航线‬##飞虎队‬##二‬战‬#

退‬休回川,拉萨从此成为我遥远的远方。目前我家的藏四代已经开始在拉萨念小学。从父母上世纪50年代进藏到现在,我们一家人已经在西藏生活工作了70多年。可以说,西藏就是我们真正的故乡。

在西藏我曾探访过驼峰航线,这次又亲临腾冲,对这条航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腾冲是座英雄的城市。我把他理解为:腾空而起,冲锋陷阵。正是由于腾冲的奋力抵抗,才使日军想从西线进攻昆明、贵阳、成都等大后方的企图成为泡影,也使重庆这座民族的精神堡垒屹立不倒。

冒雨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祭奠了国殇墓园。除了心里无比沉重外,也被那些民族英雄们舍身取义的壮举深深感动。

在纪念馆买了一支英雄牌钢笔✒️,和一枝在细雨中开放的菊花,他们代表了我现在的心愿和往后的决心:祭奠和书写。

英雄牌钢笔上刻有“滇西1944”的字样,那是腾冲收复的日子。那一年的9月13日,整个腾冲人都是英雄。

只因为腾冲把县域里的机场命名为“驼峰机场”,我才临时决定去坐一次从驼峰机场出发的航班。从腾冲到昆明,有很大一部分航线是和二战期间的驼峰航线并线的,只是现在最低的巡航高度都达到了7000米以上。

腾冲到昆明飞行距离仅489公里,波音客机50分钟就可以到达。航线飞越横断山脉、云贵高原,跨过怒江、澜沧江。气流不稳,飞机颠簸得十分厉害,下降过程中,乘客中的小孩子们发出了不适的尖叫。

然而当年的飞虎队就是在这样的飞行环境里,开辟出一条飞越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的生命通道——驼峰航线。它在抗战的后勤保障和制空领域里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感觉现在腾冲把机场取名为驼峰机场,也是对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的致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现在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的历史遗存和遗物,很大一部分都被收藏在成都的建川博物馆和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里。

二战期间,由于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盟国提供的大量抗战物质只能改为空运,飞机从印度的阿萨姆邦往东跨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最后到达腾冲、昆明和成都,这条空中保障线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也被称为“驼峰航线”。

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美国空军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美国空军飞虎队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

前几年我在西藏也一直关注着驼峰航线与西藏的关系:沿喜马拉雅一线的深山峡谷、原始森林和冰川上,曾发现过多处当年飞虎队坠毁的飞机残骸,这些逐渐被发现的飞机残骸和飞行员遗骸,一部分通过政府移交给了美方,一部分则被成都建川博物馆所收藏。

在八盖乡若果冰川海拔4100米处发现的那架坠机和3具飞虎队队员遗骸,是近年来波密八盖人讲得最多的话题。在一些民间的口述历史中,还出现过一个这样的版本:

一飞虎队队员坠机后,当地一个藏族姑娘救下了重伤的飞行员,在给飞行员疗伤的过程中,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伤愈后的飞行员必须回到美国,临行时告诉藏族姑娘,等战争结束后就回来娶她。由于种种原因,飞行员一去不返,藏族姑娘就一直等待下去,直到飞机残骸旁长满了血红的杜鹃花,一年又一年……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管有多大,但那种“不求生死相依,只为与你相遇”的跨国恋情,还是比较能够打动人心的。这个故事,后来还是被拍成了电影《西藏往事》。

0 阅读:13

藏二代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