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局势动荡凶险。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无法主政,武王的三个兄弟管叔、霍叔、蔡叔对于王室安排周公代政感到极度不满。
管叔以为自己排行高,理应是最优人选,周公近水楼台窃取了他的权益,因而发动夺权叛乱。
这么一闹,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东夷17个方国趁机起兵,意图重登天下共主的宝座。
东方大乱,周公组织军队本着不服就砍的原则,三年平叛,一切存在小心思的诸侯在周人的战车碾过之后,变得像小猫一样温顺,伏地表示永远效忠。
局势稳定后,周王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如何有效掌管大片领土,成为首要问题。
经过大会小会研究,最终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同姓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意思就是,天子把自己认为可靠的兄弟、亲戚和好哥们封侯派往各地,管理一方,诸侯定期对王室朝贡,并时刻履行拱卫京都的义务。
《荀子·儒效》记载:周初按照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封国七十一,其中姬姓五十三国。后面陆陆续续因为各种原因,又增加一些分封。
我们大致介绍一下,周代的主要诸侯国的建立与灭亡,对于后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比较有帮助。
分为下面几个梯队进行介绍:
一、名义第一梯队封国,公爵诸侯:
炎帝后裔焦国,姜姓。
黄帝后裔蓟国,伊姓。
尧帝后裔祝国,祁姓。
虞舜后裔陈国,妫姓。
夏禹后裔杞国,姒姓。
商汤后裔宋国,子姓。
前面的六大公爵,属于周王室面子工程——我与先朝子民共享天下,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该照顾的都照顾了,而且是最高爵位。
另外两个公爵封国是虞国和虢国,国君是周武王的长辈。
八个公爵国的共同的特点:国土面积较小,军事力量薄弱,基本上地处中原,周边被其他国家包围。如此一来,并没有什么发展空间,除了宋国偶尔闪出一丝火花,其他国家都是摆设。
蓟国虽然在北面有扩张的余地,但是安排了燕国进行压制,最终被燕所灭。
二、实力第一梯队封国:
1、齐国,侯爵,姜太公的封地。
疆域广大,临海,武王执政时期首批封国,旨在联合鲁国,镇守东方。
西周前中期比较消停,不显。
周夷王时,王室衰微而蔫吧,诸侯多有不朝,互相攻伐。周夷王为了震慑小弟,油炸齐哀公,以儆效尤。此举导致齐国40年内乱。
春秋时期,齐桓公中箭不死,启用管仲,始大,为五霸之首。九合诸侯,小弟不敢不从,年年参加齐国组织的团建活动。姜小白晚年昏聩,五子夺位,遂衰,后期几乎没有中兴的迹象。
战国初期田氏取代姜氏,窃其国。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
战国后期,齐国险些被燕国乐毅所灭,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复国。
齐国末代君主田建十分佛系,忽视军备,苟于一隅坐视山东五国灭亡,荣获“战国和平国君”荣誉称号。
公元前221年,秦伐齐,齐师慌乱应敌而被夹击溃败,齐王只好投降,国祚826年。
齐桓公剧照
2、楚国。周成王封楚人熊绎为子爵,建国。
最初楚国极小,方圆五十里,穷死,祭祀凑不齐三牲,要去偷邻国的牛。
熊绎在岐阳会盟时遭到中原诸侯歧视,被指派与东夷酋长一同帐外守燎,连入帐的机会都没有。大受刺激,回家之后开始疯狂发育。
楚武王熊通时期楚国平定了南方诸蛮,疆域、武力大增,膀大腰圆意图北上。
江汉平原十来个姬姓小国,屡屡被揍之后选择依附楚国,想叫楚君一声大哥,但是爵位都比他高,很尴尬。
为了避免这个局面,熊通让随侯通知周天子,请升我爵位。
周天子很不给面子,答曰:汝蛮子也!别不要脸!
熊通大怒,自立为王。
随国投诚楚国,使其拥有先进的冶炼技术和铜绿山的丰富矿源,挥师向北与晋国百年争战。
打了130多年,最惨的就是郑国和宋国,夹在两个大佬中间,得罪谁都不行,日子过得稀碎。
晋楚争锋期间,大多数时间是晋国占据上风,只有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当国时,做到了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楚威王时期楚国国力达到鼎盛,但是诸侯们已经打腻了,大规模决战很少。
后面楚灵王、楚平王败家,柏举之战差点被孙武、伍子胥灭国。楚平王的骷髅架子被伍子胥从坟里拖出来,鞭三百,碎屑满地,拼图大师都拼不完整。
战国的楚怀王更败家,被骗之后举国之力发动蓝田战役,战败导致国运式微,沦为二流诸侯。
前223年,秦将王翦率众60万灭楚,国祚约810年。
楚怀王剧照
3、燕国,伯爵(可能一开始是侯爵)。武王庶兄召公奭的封地。
史书几乎没记录燕国什么事,只有乐毅攻齐,太子丹忽悠荆轲刺秦比较重大。
刺秦失败,荆轲倚柱而笑,箕踞扬鸟,破口骂街!秦王很生气,复击轲,不解恨,又复击燕。
前222年,嬴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国祚825年。
太子丹剧照
这里插一嘴,诸侯死后,史官记录时会抬高其爵位,给予尊称。所以我们看到的鲁桓公、齐僖公等等称谓,并不是其真实地位。
当然,史官看谁不爽,也会嘲讽一下,例如克段于鄢的郑伯,就被鄙视了。
4、秦国,伯爵。
前一章刚刚说过,奄国的部分后人,被周公发配到边疆,成为戍边苦役,与西戎杂处。
秦始祖秦非子给周孝王养马,成为天子的附庸,还不算诸侯。
秦庄公打击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前770年,东周元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体贴入微,才被正式封为诸侯。
春秋时期秦穆公渴望东进中原,千里袭郑三军殁于崤山,被晋国摆了一道。郁闷之余狂扁西戎各国,辟地千里称霸西方。
战国初,四代国君上班玩手机致使百年衰弱,被魏国按在地上摩擦,失去河西之地。
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改革彻底而国力暴涨,又经六世经营,吞巴蜀而虐天下。
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前207年,农民起义加上六国复辟,大秦翻车,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后被项羽杀害,秦亡。国祚563年。
5、晋国,侯爵。
周成王和弟弟唐叔虞年幼一起游戏,周成王拿起一片桐树叶开玩笑说:“封你为诸侯。”
本是一句戏言,但是史官认为天子不能随便开玩笑,于是唐叔虞得到分封,国号初为唐,后改为晋。
晋的初期也是小而弱,经常与北方戎狄发生矛盾,发育缓慢。
春秋初内乱,曲沃代翼内讧了将近70年,晋献公时期才稳定下来,假道伐虢后,占据黄河重要渡口,开始向中原挺近。
公子重耳继位后,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巅峰状态。
由于晋国不设公室,宗亲势力薄弱,导致卿大夫强势。晋平公以后,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公元前453年,智瑶水淹晋阳,韩、赵、魏三家被弄急眼了,攻灭智氏,继而三分晋国。
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国祚657年。
三、实力第二梯队封国:
1、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侯爵。西周时国力很强,夷狄之民莫不率从。
东周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内斗。先后发生了长幼之乱,庆父之难,三桓兴起,九世争权,陪臣执国。斗鸡耍诈,都能引发重大政治事件。
尽管世人以为,鲁国人最重礼,“周礼尽在鲁矣”,实际上贵族们龌龊的事情也没少干,关键一直没有出现强悍的君主,来解决内部长期撕裂的问题。
前255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鲁顷公死于柯地,鲁国绝祀。国祚789年。
2、郑国,伯爵。
开国国君姬友是周宣王的弟弟,看到王室日非,周幽王与老丈人申侯矛盾深刻,感觉必有大难。
于是把郑国迁到在虢国与郐国之间,弄了个小地盘寻求避祸自保。
春秋初期故事比较多,桓公寄孥,庄公克段于鄢,掘地见母,周郑交质,射王于肩等等,为了发育不择手段,虽为小霸王,却没真朋友。
郑庄公死后郑国立马凉凉,晋楚争霸夹在中间只能当墙头草,实在不行就肉袒牵羊。
子产当政时铸刑于鼎,小小挽救了一下颓势,但终究因为祖宗选的这块地太好,兵家必争,安稳不了几年。
前375年,韩侯忽悠郑伯来开会,结果开完会回不去了,国家没了。郑国国祚432年。
3、宋国,公爵。
作为亡国子民,西周的时候宋人只能老实本分,东周后慢慢嘚瑟起来,宋襄公也想霸一霸,结果泓水之战不击半涉,大腿中箭几近半死。
宋襄公之所以位列春秋五霸,可能是春秋四霸念起来不顺口。
宋国人脾气倔,骨头硬,晋楚争霸时可不像郑国来回摇摆,誓死不降楚。大水灌城不降,易子而食也不降,牛而逼之!
由于苦于征战太久,宋国大夫华元奔波各国之间,促成弭兵会盟,给春秋后期带来了宝贵的和平,功莫大焉。
战国时期,宋康王实行改革,宋国强盛。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国。
四面树敌有些玩大了,把齐、楚、魏三位大佬气得小便分叉。
前286年,宋国内乱,齐、楚、魏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国祚829年。
4、吴国,子爵。武王伐纣前建立的古国,国君也属于周王室宗亲。
因在浙闽丘陵与百越杂居,几百年来没混出啥名堂。
前584年,晋国考虑到楚国后方没有威胁,北上中原没有后顾之忧,因此派遣申公巫臣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大力扶植吴国,目的是给楚国的侧翼捅一刀。
吴国战力爆发式提升,有点像打了激素,数十年如一日屡屡扰楚,楚人疲于奔命。
柏举之战,伍子胥为了报仇差点灭掉楚国,楚王被迫迁都。要不是申包胥跑到秦国哭七天,楚国没准就四分五裂了。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初败,勾践割地请和,后卧薪尝胆,誓雪前耻。
前473年越袭吴,夫差为了与晋国争老大,不回援,在黄池死撑,连斩七名使者,假装没事。结局可想而知,越灭吴,吴国国祚约650-700年。
吴王夫差剧照
5、越国,子爵。
《史记》记载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晋国扶植吴国,楚国浑身刺挠,扶植越国来牵制吴国。
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最终成为赢家,诸侯来贺,自称霸王。
勾践之后,越国严重内乱,弑君弑父事件频频,霸业不再。
越王无疆继位,本打算伐齐,被齐使摇舌鼓唇,一番洗脑,居然转头伐楚。
前333年,无疆兵败被楚威王杀死。由于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诸子逃向南方,均以越王自立,开枝散叶,形成南方百越。
公元前222年,秦在闽中设郡,诸越自去王号,为郡长,越国亡。国祚1810年,是历史最长的诸侯国。
四、实力第三梯队封国:
许国、蔡国、胡国、随国、曹国等等吧,一般都是打酱油的,篇幅问题,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了。
作者用心了,很好。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