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前敌司令官的邓艾反对伐蜀,为何身处后方的钟会却笃定可伐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4-25 06:54:04

对于曹魏伐蜀,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作为前敌司令官的邓艾都不看好伐蜀,可身处后方的钟会却笃定是伐蜀的最佳时机。

那么,钟会究竟有何依仗,为何竟能如此笃定呢?

甚至,钟会还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伐蜀,甚至在他的执行下,还戏剧般地圆满完成了灭蜀大计。更加戏剧的是,本不看好伐蜀的邓艾却成了灭蜀的最大功臣,而一力推动并主持伐蜀大计的钟会却成了灭蜀战场的陪衬。

那么,钟会究竟是依靠什么说服司马昭,并力排众议,促成伐蜀大计的?

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师说起。

▲钟会

根据历料记载,钟会的哥哥钟毓与司马师的关系非常的好,经常在一起嬉闹,比如:

钟毓为黄门郎,有机警,在景王(司马师)坐燕饮。时陈群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同在坐,共嘲毓。景王曰:“皋繇何如人?”对曰:“古之懿士。”顾谓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

如此关系,司马师对钟会有所认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并没有史料直接指向钟会是怎么投到司马师麾下的,但通过以下事实却能看出一些端倪。

钟会弱冠之时,初次踏入仕途的官职是秘书郞,隶属秘书省。

那么,秘书省是个什么机构呢?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也就是说,钟会的最初官职相当是国家的一个图书管理员。

这个时候的钟会,应该与司马师没有什么交集,也入不了司马师的法眼。

或许因家世的原因,经过四年的过渡,24岁的钟会又改任为中书侍郎,隶属中书省。

▲邓艾

那么,中书省是个什么机构?是中国古代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最高行政长官为中书令。该机构的主要职能:制命决策、发布政令、掌握机密要政。

显然,这时的钟会,已由原来的一个闲职机构,过渡到了实权机构。

那么,钟会的中书侍郞又是一个什么官呢?相当于副中书令。

也就是说,钟会的顶头上司就是中书令。

这下,就不得不说一说当时的中书令虞松。

在弱冠之时,虞松就跟随司马懿远征辽东,颇得司马懿赏识。回来后,被司马懿征辟为掾,二十四岁迁为中书郞,最终官至太守。

自此,虞松与司马家绑在了同一个战车上。

后来,虞松又跟随司马师,多次为其出谋献策,并且多次被其采纳。

因此,可以确定,虞松妥妥的是司马家的铁杆追随着。

有一次,司马师命中书令虞松写一个东西,司马师看后很不满意,让虞松去改。虞松不敢耽搁,急忙拿回去改,可即使绞尽脑汁,却连自己的这一关都过不了。

只见虞松一脸愁容,叹息不己。这一幕,自然逃不过钟会的眼睛。于是,钟会关心地问虞松,是否有什么烦心的事,说来听听?虞松也不矫情,遂具实相告,并将需要修改的文稿拿给钟会看。

钟会看后,当即提笔改了五个字,虞松看了甚是满意,便马上拿给司马师看。

然而,司马师看后却问他,这究竟是谁改的?虞松知道瞒不住了,便也不再隐瞒,直接说是钟会。司马师当即对虞松说:“如此,可大用,可令来!”同时,司马师又问虞松,钟会这个人怎么样,虞松说:“博学明识,无所不贯。”

数日后,钟会见到了司马师,一番交谈后,司马师感叹道:“此真王佐材也!”

此事出自《世说新语》,对于这件事的真假颇有争议,但虞松向司马师推荐钟会应该是极有可能的。

▲钟会

又因,傅嘏、虞松是司马师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两大重要谋士。也就是说,若非虞松推荐,钟会又怎么能够迅速进入司马家的决策核心。

随后,钟会就进入了司马师的大将军幕府,并且在司马师时期和司马昭时期,都是司马家的顶级心腹谋士,甚至一直管理着“典知密事”,就是情报机构。

所以,对于各国一举一动的最新消息,都会在第一时间,摆到钟会的案头。

当然了,有关蜀汉君臣不和,姜维被逼到沓中屯田等内幕消息,自然也就会在第一时间传到钟会的手中。

但是,身处前线的邓艾却未必清楚蜀国的内幕,加之他属战术型人才,而钟会则属战略型人才,在大局观上,钟会的眼光应该比邓艾看得更远、更准。

于是,最终就出现了前敌司令官邓艾并不看好伐蜀,而身处后方的钟会却笃定可伐的“怪异现象”。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