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人热恋之时,总恨不得两个人时时刻刻贴在一起,简直舍不得有一刻分离,秀起恩爱来恨不得把旁边的人眼睛都闪瞎。可偏偏也有一种人反其道而行之,即便谈了恋爱也和没谈似的,不仅不想靠近自己的恋人,甚至像避嫌一样,恨不得离自己的另一半十万八千里,令人大惑不解。
谈个恋爱图的不就是两人在一起甜甜蜜蜜,怎么自己偏偏会遇上这样的人?遇上回避型依恋风格者的人郁闷地问:这群回避型经常无缘无故冷淡自己的爱人,难道不怕对方出轨吗?
你这种问法,还真是小瞧了回避型!
如果一个回避型依恋风格者仅仅因为害怕伴侣出轨的可能性就转变自己的冷淡作风,从此对恋人热情以待,那么他就不是回避型,而得叫“绿帽恐惧症”了。
回避型依恋之所以叫回避型,是因为这一类人在感情中最恐惧的就是亲密,而不是遭到背叛的可能性。他们害怕自己内心存在寻求他人支持、联接和关心的欲望,一旦有这样的苗头就用冷淡与回避来果断掐灭,唯有如此才能感到安心。被戴绿帽子当然不是好事,但对恋人出轨的恐惧在因亲密而变得依赖他人、失去自我的恐惧面前不堪一击。
打个比方吧,一个减肥的人在平时可能很在乎入口食物的营养成分,什么油腻炸物、超加工零食碰都不碰一口,碳酸饮料更是不可想象。可假如这个人被丢到沙漠中心,面临渴死饿死的绝境,这时他的身边突然变出一大堆零食和可乐,这时他还来得及考虑自己的饮食标准吗?他当然会先哐哐灌下几口肥宅快乐水,才不会考虑吃喝这些会让自己胖几斤,毕竟保命要紧。
对于回避型依恋风格者来说,恋人出轨的风险就像零食可乐,过日子能够不用碰上这些当然最好,可如果非要逼着他们在“保持亲密”和“对方可能出轨”之间二选一,回避型只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前者简直就是生死绝境。遭到对象背叛固然会让人受伤,但回避型看来,在爱情中投入过深的感情带来的后果比这可怕得多。
对恋人冷淡一点最多也只是提高对方出轨的风险罢了,出不出都还不一定。就算出轨了,只要之前自己一直和对方保持距离,没有昏了头陷进去,出轨受到的伤害也是在回避型认为的可控范围之内。
可如果不再冷淡、不再保持距离,那真的爱上了对象怎么办?剥去了疏离带来的这层保护壳,在对象面前自己岂不是仿佛赤裸的婴孩一般弱不禁风?回避型依恋风格者心中的信念让他们深信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受伤的几率才是百分之百,而且一定会受到毁灭心灵的重大打击!
在回避型的逻辑下,选择冷淡而不是亲近对象是合乎理性的,也是最能够保护自己,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
你在感情中的安全感也许来自于和伴侣的亲密,回避型依恋风格者却恰恰相反,来自于与另一半的疏远与距离感。
回避型对于“伴侣迟早会伤害TA”这件事,是有心理准备的。正是因为有心理准备,他才会在一切发生之前率先采取回避策略。
你以为回避型发现伴侣背叛自己后,会反思这一切都是自己回避和伴侣亲密而引起的灾难吗?不会的,回避型只会因此庆幸,觉得幸亏自己善于用回避策略保护自己,不然只会被这个人伤的更重。然后在今后的亲密关系中,更加强化这种回避策略,陷入更深的亲密焦虑。
你以为“出轨”是“回避”的后果,回避型只会认为“回避”是对于“出轨”的先见之明。
没错,回避型依恋风格者的确不像你那样害怕伴侣出轨,因为在长久以来他们都娴熟地压抑着自己对感情的需求,形成了三样“保护”回避型不受伤害的制胜法宝:
01悲观预期什么样的人在遭受背叛时受到的冲击最大?当然是对这段关系怀有美好预期、相信自己和另一半能够白头偕老、永远忠于彼此的人。
你相信自己摘到了苹果园中最好的一颗苹果,满怀着品尝甜美滋味的期待,大大一口咬下去却吃出了腐烂果肉和半截虫子……这使你承受的不仅是吃到坏果肉的难过,更有美梦幻灭的悲伤。
回避型依恋风格人群则采用了相反的策略:不管苹果闻起来看起来有多美好,一律视为里面藏了虫子的坏苹果,只允许自己浅浅啃一小口,或者只舔一舔果皮,只要把摄入的量控制在一定标准之下,就算苹果是坏的也不会受到太大伤害。
你想说,可这不也有错过好苹果的风险吗?没错,但比起错过的风险,回避型依恋人群更不愿意承受吃到坏苹果的风险。
所以,当你还在用出轨的可能性来威胁回避型时,对方心里老早就把包括出轨在内的各种悲观结局幻想了个遍:你说冷淡就会让对象出轨?咳,那些不回避的人的另一半难道就个个忠心吗?热恋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泼一盆冷水,依赖对方的说不定会被嫌弃太黏人而被抛弃,要是装得热情对方爱上的也只是假象,哪天装不下去了就会被嫌弃真实的一面……
回避型早就认定,无论自己在感情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段感情都有极大可能破裂,所以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并不是扮演成对方最想要的样子,而是一开始就降低自己对这段感情的依赖程度。
他们会在面对恋人时表现得若即若离,在你看来这是无缘无故的冷淡,可在回避型看来自己的举动完全是有理由的,他们不过是在提前预习,帮助自己适应这段关系的悲观结局罢了。
02情感隔离想象一下,两个人用同样的词语来责骂你,一个是你最亲近最在意的人,一个是你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哪一个会让你更痛苦?你当然会回答是前者,因为你更重视亲近之人的评价,相信对方了解你,而陌生人无论说什么都只会让你觉得对方脑子有毛病,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按照这样的道理,如果把自己身边的所有人对自己的意义都调整到接近陌生人的等级,不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了吗?
也许你觉得这个想法很滑稽、做不到,但回避型依恋人群的确就是忠实执行着这样的方案来保护自己。
回避型依恋人群并不是感受不到情绪,他们在生理上的反应方式证明他们实际的痛苦确实存在,但他们早在成长过程中便已经学会了压抑在依恋方面相关情绪的自动表达——只要自己先声夺人地不在乎所有人,那不管谁都伤不到自己了。
这就是回避型的信念:只要把自己对感受的觉知——特别是与依恋有关的感受——主动调整到最低,他们就能变得独立且坚强,拥有一颗永不受伤的钻石心。
在这种逻辑思维构建的世界里,与他人变得亲密是痛苦的,想要在爱情里减轻这种痛苦,就必须在自己和对象之间挖一条由疏远与冷淡构成的隔离带,保证对方的任何攻击都不会对自己造成致命威胁。
出轨?呵,一个我从来没有依赖过的人就算背叛了又有什么伤害?离了谁日子还不能过?
用出轨的可能性来威胁回避型不会让他们屈服,只会让他们更加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幸好自己早早就做好了情感上的隔离措施,就算另一半出轨了心里也不会有什么感觉——至少在回避型的想象中是这样的。至于是否真的毫无感觉,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03压抑创伤记忆就算有悲观预期和情感隔离两样法宝,伴侣背叛的伤害依然有可能穿过这两层防护盾,留下悲伤的记忆,这时就轮到第三样法宝出场了。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人的记忆是不是就像录像机一样,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如实被刻在光盘上,事情发生就是发生了,还能嘴硬没发生不成?其实,人的记忆还真没你想象中那么可靠。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解释、扭曲和重构的信息加工系统,个人信念、态度和经历都会令记忆产生偏差。
记忆通常被分为三个加工阶段,所有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都必须先经过心理加工,然后才会被我们永久性记住,所以最终你记住的往往并非是精确的事实,而是产生了各种预期偏差与自我一致性偏差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你并不会意识到你的记忆已经被改变了。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盖尔·古德曼的一系列研究就表明,回避型依恋通常不对造成创伤的事件进行心理加工,这使得那些记忆被编码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可能性降低(Goodman et al.,201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回避型依恋人群有时会觉得自己记性不好,或被别人认为记忆有问题。实际上,他们只是选择性压抑了那些对自己造成了伤害的记忆,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心灵。
有了这三样法宝护身,回避型依恋人群在感情中总是显得更钝感,更不在乎两人的亲密关系,也就不那么害怕自己被戴绿帽子的可能性。
比起被伴侣威胁出轨,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真的因为威胁而动摇,一个不会被这点小小威胁吓倒认输的自己,一个在感情中绝对无敌不会受伤的自己才是令回避型满意的。
因此就算他们内心实际上感到害怕,回避型也会压抑这种情绪,强迫自己不因为被威胁而做出改变:你要用离开我来威胁我?哼,那我更要证明自己绝对不怕你离开!
用“被冷淡就会出轨”来威胁回避型只会适得其反,放大对方对这段感情的不信任感,在已经十分脆弱的情感连接上施加更大的压力,将回避型的恋人推得更远,令其更深地缩进自我保护的蜗牛壳里。
就像你想用出轨的威胁来控制这段感情一样,回避型依恋也是在用自己的回避举动来试图把握这段感情的节奏,如果你们两个非要在这一点上较劲,结局一定是两败俱伤。
对于回避型依恋风格者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威胁或强迫,而是逐步建立信任的时间与空间,用安全的亲密关系体验来逐步覆盖过去被拒绝、被伤害的经历,逐步学习如何如何享受与他人的深层次情感交流,认识到深爱一个人并不会令他们失控或者失去自我与独立性。
理解回避型回避的缘由,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才是你们真正走向心灵上亲密无间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每一次理解与接纳不是妥协,而是夯实你们关系基础的坚实一步。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