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今年的清明节又下雨了。如果大家打算今天去扫墓的话,估计有些人就要计划泡汤了。但即便是今天没去扫墓的话,大家也不用担忧。因为清明节扫墓,可不只是当天可以去,提前或者是推迟都是可以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虽然是清明节,但却是“大凶之日”。如果你们当地的天气好,打算去上坟扫墓的话,建议大家牢记“一不带,二不去,三不做”,老传统别坏了规矩。
(1)今日清明节,为什么是“凶日”?今日是清明节,也是24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同时还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而之所以在民间说今天是“凶日”,那是因为今年的清明节当天不仅是“破日”,而且还是“九星五黄日”,是诸事不宜的日子。
在古代这样的 日子是皇帝办大事、出行的日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样的日子被认为诸事不宜,尤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更是需要回避,不宜举办喜庆之事。
虽然是凶日,但是如果天气好还是要去扫墓的,因为清明节扫墓祭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古人既然设置了清明节,那每个清明节就都是可以扫墓祭祖的,只是大家在扫墓祭祖的时候,要慎言慎行,多注意一点就好。
至于有些人说“无春闰年不上坟”等说法,这都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可以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不应该被它们影响而连扫墓的习俗都给丢掉了。
(2)“一不带,二不去,三不做”各是指什么?这里所说的都是我们在去扫墓祭祖的时候,一些特别要注意的事情。其中“一不带”的规矩,即是上山扫墓时不能带火种。
这既是对个人安全的考虑,也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在清明时节,天干物燥,一旦火源失控,极易引发山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因此,我们要提倡文明祭扫,尽量避免烧纸、放鞭炮等传统方式,转而采用更为环保、安全的方式来缅怀先人。
比如,我们可以用鲜花替代纸钱,用鞠躬替代磕头,这样既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又保护了自然环境。像我的家乡这几天,村干部就都很忙,都在宣传“不带火种上山”,提醒村民千万要注意防范火灾。
“二不去”的规矩,则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约束。首先,不要在下午去上坟。这是因为下午阳气渐弱,阴气渐盛,古人认为此时去墓地容易招惹邪祟。
因此上坟扫墓的话,最好是在上午去。如果是下午去的话,也要在3点前结束扫墓。如果超过3点钟了,最好是第二天,或者是另外选日子再来祭扫了。
原因是下午的话,天黑比较早,而且气温也下降快,这样容易着凉、感冒,或者是因为光线不好,路面湿滑而发生意外。
其次,不要去别人家串门、走亲戚。老辈人的观念就是在上坟之后,身上可能会带有一些不好的气息,如果此时去别人家,可能会给主人带来不便。
但这主要还是因为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这样家家都很忙碌,没有时间招待客人,所以不宜去走亲戚、串门等。
此外,上坟以后也不要去荒郊野外,以防发生意外。这些规矩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背后蕴含的却是对生活的敬畏和对安全的重视。
“三不做”则是对我们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第一个,不要偷拿供品吃。供品是后人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的表达,偷拿供品不仅是对先人的不敬,也是对后人的不义。在上坟之前,我们是千万不能偷拿供品吃的,就算是在饿也不可以。非要吃的话,一定要等扫墓后才可以。
第二个,不要“一坟烧两纸”。这意味着在扫墓时,家族成员应该结伴而行,共同祭祀,而不是各走各的路,各烧各的纸。这样做既体现了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也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
第三个,不要非议先人。先人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寄托,我们应该怀着敬意去缅怀他们,而不是在背后议论他们的长短。不能在坟地说先人的不是,或者是埋怨他们。清明节扫墓祭祖,是让我们铭记和缅怀先人,记住他们的精神和美好的事情。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更应注意不要在墓地随意拍照。手机拍照虽然方便,但在墓地这样的场合,拍照可能会被视为对先人的不敬。我们应该尊重逝者,尊重墓地这个特殊的场所,用更为庄重、肃穆的方式来缅怀先人。
除了遵循这些传统规矩外,我们还应提倡文明祭扫,让清明节回归其本质意义。文明祭扫不仅包括不带火种、不烧纸钱等具体行为,更包括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我们可以通过植树、献花等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清明节虽被一些人称为“凶日”,但只要我们心怀敬畏、遵循传统、文明祭扫,就能让这个节日成为我们表达敬意、怀念先人、传承文化的美好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先人,以文明之祭缅怀逝者,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培养他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因为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节日,更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孝道精神的重要时刻。因此很有必要让青少年多了解它,而不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节假日”。要知道,放假不是为了出去玩,而是为了方便大家去扫墓、祭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