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动又躺不平?38岁,我的第三种活法

爱芬多学习 2025-02-22 18:50:50

深夜的朋友圈,有人晒出凌晨两点的加班照,配文“越努力越幸运”;也有人分享山间民宿的隐居日常,写着“躺平才是人生真谛”。

当“内卷”和“躺平”成为时代关键词,我们似乎被逼到了非黑即白的岔路口——要么拼命奔跑,要么彻底躺倒。

但真的只有这两种选择吗?

01.内卷:在狂奔中透支的人生

我毕业后即卷入教育培训行业,刚开始是给园长老师做培训。

非本专业入行,但被公司文化和高额报酬吸引,硬是逼着自己快速通过公司各项考核。

入园培训,有时会根据园区要求,开家长会。一天跑好几个园,做好几场会,考验的不止是脑力,还有体力和心力。

生病了也请不了假,必须将培训做完,必须要园长老师满意。

这样死扛换来的,并不是教研部经理对你工作的认可,也不是工资表上更多的薪水奖金,而是一张身体多项指标不合格的体检报告。

这种内卷,莫不是对我人生的一种讽刺?

内卷的本质,是“高投入低回报”的恶性竞争。

我如果今天不好好工作,没有给园长老师或是家长满意的讲课,明天我就有可能被替代,公司会安排其他老师入园。

后来我进入私立校,发现很多小学教师,下了晚自习后,自愿给学生补课至就寝时的前一刻。

这大概就是“时间陷阱”,老师们的“工时排名”都不需要校长逼迫,而是自己去“抢”。

有次听到校长对学校招聘部的老师说,现在不招本科生,学历要是硕士才行。

现在的“能力通胀”到这样了吗?原本本科就能胜任的岗位,现在需要硕士学历?

我从事教师行业多年,经常出现失眠症状,目前早已脱离教育体系,但脱发现象依然严重。

我想这也是一种“情绪负债”。

更残酷的是,卷王未必能笑到最后。

那些连续多年拿年终奖百万的大厂精英,很多人在35岁被裁员,最后却发现除了会做Excel和PPT之外,其它的什么都不会。

02.躺平:低欲望背后的生存智慧

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生存模式,其实有很多,只是我们从未了解。

当我看到一位95后青年,辞去月薪1.5万的运营工作,在云南租下每月800元的小院,靠接设计外包月入4000元时,我发现我的人生也可以不一样。

他说:“我现在每天看书、种菜,终于不用吃抗抑郁药了。”

原来年轻一代的躺平,并非是懒惰,而是重构价值体系。

看到豆瓣“抠门小组”480万人分享省钱妙招,践行“够用就好”。

原来很多人都开始消费降级了。

看到00后求职者面试时,反问HR:“贵司如何保障员工双休?”

原来年轻人开始对职场祛魅了。

看到B站“躺平哲学”视频播放超2亿,评论区高频词是“自我疗愈”。

原来现代人的生活意义已经在悄悄转移了。

然而,我知道,这种选择同样暗藏风险:社保断缴、技能退化、社交圈萎缩……

就像网友调侃:“躺平三年后,我连外卖优惠券都算不过算法了。”

03.第三种选择:在流动中寻找“动态平衡”

日本学者提出的“70分人生”或许值得参考:用70%的精力保障生存,留30%的空间滋养生活。

我所了解的自媒体圈里,有不少人都是副业自媒体。

比如老马,他在重庆国企工作,利用空余时间搞副业,现在副业收入远超主业。

不仅如此,他还成功带出他的老婆做自媒体。

他老婆辣欢是小学教师,白天教书,晚上写公众号,写了才两个月,公域私域相结合,变现 1W+。

老马说:“国企现在也会面临裁员,但这份‘备胎’让我敢对无效加班说不。”

在职场内卷的当下,副业可以做一个“缓冲垫”。

因为真正的平衡不是原地静止,而是像冲浪一样——借助浪潮的力量,在起伏中站稳身形。

04.做人生的“策略大师”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但我们可以修一条人生的“护城河”,为自己建立“弹性生存模式”。

最重要的是进行能力储备,我们可以每天抽出30分钟学习跨界技能,比如教师学习自媒体写作、短视频剪辑等。

其次,要建立财务安全网,在裸辞职前,我已经存够了未来3~8年的生活支出。

最后是人脉杠杆,我从教育行业出来,会加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社群,接触自由职业、远程办公机会。

自媒体行业虽然门槛比较低,但真正能做出成绩的人其实并不多。

我们要为自己设定“个人边界”。

具体说来,就是要量化付出。之前看到有的教师做一门课程,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最终卖得并不怎么好。

我们需要将工作按“时间-收益-成长性”打分,拒绝低价值任务。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制造“离线时间”。

每天早起时间,每晚睡前两小时,都不要再去看手机,刷各种社群,而是用读书、运动重建我们的生活节奏。

当我们不再用职场工资和职位定义自己时,反而会找到更扎实的幸福感。

写在最后

我们的人生不需要二选一

我曾见到过这样一家书店:工作日是共享办公区,周末变身为冥想工作坊。

这家书店的店主在接受采访时说:“卷和躺从来不是单选题,我们可以上午拼命搞钱,下午认真躺平。”

或许最好的活法,是把自己活成一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既有冲刺的野心,也有止损的底线。

就像《觉醒吧!薪人类》中所说:“对大多数人来说,两个极端可能都会导致不幸福。对我来说,我会选择在卷和躺平之间采取更有策略性的做法。”

以上,供君参考~

往期内容

0 阅读:8

爱芬多学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