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聚焦基层治理“微生态”,开展“强基层基础 到基层领干 为基层赋能”工程,系统打出了一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合拳”,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两年多来,创新开展了“微心愿”“红色物业”“年轻干部‘四下基层’”等亮点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
“希望能有人帮助我家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来自林先生家的微心愿引起了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党委的重视。由于自身患多种病症,家庭有一定经济负担,林先生难以为性格内向的女儿提供课业上的指导。仰口路社区党委联合湛山街道社工站,广泛联系共建单位认领“微心愿”,最终链接青岛大学,招募4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提供功课辅导。
市南区按照“精准化、项目化”思路,确定服务对象,把“一老一小”、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列为重点群体,列出“微心愿”征集清单。明确界定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街道、社区4个层面责任主体,细化3大项12类职责任务,变“软约束”为“硬杠杠”。
市南区作为青岛主城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较早,80%的居民小区都是开放式的老楼院,物业管理可谓是老大难。“充分发挥‘红色业委会’战斗堡垒作用,逐户上门、全面征求、充分听取居民对引进‘大物管’的意见建议,探讨落地方案,为‘党组织搭台、物管企业登台、居民自治唱戏’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市南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苑文强介绍说。
市南区还持续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分期分批选派35周岁以下、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社区一线脱产锻炼,推动广大年轻干部在基层火热实践中练就真功夫、锤炼硬本领。实践干部在基层一线发挥“哨点”作用,把收集到的工作实情、民情民意、问题症结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新制定的政策文件、工作要求及时到一线宣传。对发现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邀请机关单位到社区“报到”,整合资源,在一线推动问题解决。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