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网购时,本来只想随便逛逛,结果莫名其妙地就“0元下单”了?
甚至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时候,快递就已经到了家门口,接着就是紧随其后的扣款通知。
央媒曝光
近期,有不少消费者都反应碰到过这种情况,而这都源自电商平台大力推出的“先用后付”功能。
不过这种看似便捷的支付方式,却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消费争议和社会关注,那么,“先用后付”到底是真香,还是“天坑”呢?
便捷背后暗藏的支付风险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让网络购物变得越来越便捷,“先消费再付款”这种新型的支付模式,更是让支付过程变得超级方便快捷。
热搜第一
只需轻触屏幕,无需密码、指纹和扫脸,便能瞬间下单,这种“无感支付”的体验,无疑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是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先用后付”功能令付款变得超级方便,很多消费者都表示用了这个功能后购物感觉顺滑多了。
对于那些喜欢冲动购物的用户,“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让购物门槛更低,更易让人产生冲动购物的念头。
一些对产品质量不确定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先用后付”试用商品,再决定是否购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家的试错成本。
然而,便捷的背后往往暗藏风险,“先消费后付款”这功能,虽然很多人默认选择开启了,但怎么关却不容易找到。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先用后付”功能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就连央媒都对“先用后付”的千层套路进行了曝光!
例如,黑龙江的王先生就发现,自己的父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先用后付”功能购买了大量商品。
江西的吴先生也表示,他网购时无意中点了“0元下单”,结果几天后货就送到了家门口。
这些案例并非个例,类似的投诉在各地频频发生,老年人刚开始接触互联网,往往弄不清“先消费后付款”这种支付方式。
他们对网络购物的规则和流程不熟悉,容易被“0元下单”、“0元试用”等字眼误导,以为商品是免费的。
而“先用后付”功能的默认开通和隐蔽关闭入口,更是加剧了老年人误操作的风险。
一位网友反映,自己的爷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先用后付”功能购买了多达54样的商品。
最令人气愤的是,有些网站把退出按钮藏得很隐蔽,得让人找半天,就算找到了关闭的通道,也可能因为还有没完成的买卖不能直接关掉。
相关记者亲测后,也证明了关闭“先用后付”功能确实挺费劲的,折腾半天也没成功。
然而,“先用后付”功能带来的麻烦还远不止这些。
有些平台的“先消费后付款”功能不支持使用红包或优惠,这十分影响消费者的实惠感,这些隐藏的风险,部分平台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
其实“先买后付”这种模式出了问题,和电商平台脱不了干系,有些商家为了多卖货,会忽略顾客的利益。
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对“先用后付”功能进行模糊宣传,甚至刻意误导消费者。
许多平台在推广“先用后付”功能时,往往只强调其便捷性,而对潜在的风险轻描淡写。
他们使用“0元下单”、“0元试用”等具有诱惑性的宣传语,吸引消费者点击下单,但这些宣传语往往具有误导性,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商品是免费的。
网友评论
一位网友就反映,自己的父母被“0元试穿”的广告吸引,结果下单后才发现需要付款。
缺乏监管是“先消费后付款”乱象频发的关键因素,一些平台对商家的监管不到位,放任商家利用“先用后付”功能进行不正当竞争。
相关律师建议,平台需要好好监管商家,合理使用“先买后付”这功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商家有义务让消费者明白自己享有的权利,需要把服务条款说明白,还得让用户能轻松地退出服务。
上海市消保委就建议,消费者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开启“先试后付”功能,并且取消这个服务应该方便快捷。
这样子才能确保“先买后付”真正帮助消费者,而不是变成消费圈套。
平台还应该在消费者使用“先用后付”功能后,及时向消费者提供交易记录、费用明细等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有专家指出,“先用后付”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信贷模式,与信用卡交易机制类似,如果消费者未能按时还款,还将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因此,商家有责任清楚地告诉顾客这种风险,同时,面对平台的违规行为,消费者可以向平台客服投诉,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举报。
总体而言,“先享受后付款”这种支付方式确实很方便,但要使其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平衡便捷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消费者使用“先用后付”功能前,应明确告知其逾期费用、信用影响等信息,并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过度负债。
平台需要严禁商家利用“先用后付”功能进行不正当竞争,例如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
同时身为消费者也得学会保护好自己,别乱买东西,在使用“先消费后付款”服务前,务必认真看看使用规则和承诺,弄清楚自己能享受什么、得遵守什么。
相信“先用后付”功能在未来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打造出一个公平、和谐、井然有序的网络购物空间,让消费者能轻松、安心地买到放心的商品。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央视新闻 2024年11月28日 关于“明明没付款但商品到家了?来看‘先用后付’的千层套路”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央视财经 2024年11月10日 关于“‘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 上海消保委发声→”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首都网警 2024年11月11日 关于“莫名其妙开了‘先用后付’?消保委发声!”的报道
拼夕夕[静静吃瓜]
还有免密支付也要关
我就遇到了,我一直以为我睡着了,不小心点到了,想想也就几十块,也没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