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对于“翻车”,“塌房”,“割韭菜”...这些互联网热词,如今的中国消费者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最近的“优衣库事件”却再次挑战了大众的底线。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
近日,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扬言,他们公司不使用新疆棉花,该言论一经发布,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热议。
这也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曾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却又因“辱华”操作而黯然退场的国际名牌。
那么,这次发布不当言论的优衣库,会面临怎样的下场呢?这或许可以从H&M、耐克、杜嘉班纳的“前车之鉴”中找到答案......
优衣库:摇摆的立场身为优衣库掌舵人的柳井正,近日公开表示优衣库不会使用新疆棉花,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也将优衣库推上了舆论的断头台。
讽刺的是,中国市场目前是优衣库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其门店数量最多的地区。
优衣库门店
2024年8月的数据显示,优衣库在中国拥有1032家门店,远超日本本土的800家以下。
一边依赖中国市场,一边却在敏感问题上发表争议言论,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无疑是在挑战中国消费者的底线。
对此,11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既肯定了新疆棉花的优质,也提醒有关企业要独立自主地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商业决策,话里话外耐人寻味。
不难看出,优衣库的未来或许并不乐观,毕竟已经有不止一家在“新疆棉”问题上栽跟头了......
H&M事件:自掘坟墓的谣言2021年,H&M这个曾经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的快消品牌,也因新疆棉花问题栽了跟头。
它基于BCI(良好棉花发展协会)所谓“强迫劳动”的报告,发布声明表示停用新疆棉花,并声称不与新疆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
采棉机正在抢收新棉
然而,事实证明新疆棉花的采摘早已高度机械化,所谓的“强迫劳动”纯属子虚乌有。
中国外交部也多次澄清,新疆不存在任何“强迫劳动”和“歧视少数民族”的情况。
H&M的声明不仅罔顾事实,更是在挑战中国政府和14亿中国人民的智商。
结果可想而知,H&M在中国市场迅速“凉凉”,各大电商平台下架其产品,门店也门可罗雀,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昨日黄花。
从535家门店到如今只剩下300多家,H&M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no作nodie”。
抵制新疆棉的耐克和H&M一样的是,耐克也加入了抵制新疆棉花的行列,甚至变本加厉地要求其合作供应商自查是否使用新疆棉花,并停止雇佣新疆员工。
耐克的傲慢,源于其对中国市场的误判,作为全球知名的运动品牌,耐克在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份额,2020年其品牌年收入高达2400亿元。
王一博终止与NIKE品牌的一切合作
或许耐克高层认为中国消费者离不开耐克,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抵制行动迅速蔓延,耐克市值暴跌,各大明星代言人纷纷解约,销售额也大幅下滑。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财年第一财季,耐克净利润同比下滑28%,中国区销售额下降4%,曾经的王者如今也开始走下坡路,而这一切都是其咎由自取的下场!
试图卷土重来的杜嘉班纳如果说H&M和耐克的事件是商业决策的失误,那么杜嘉班纳的“辱华”事件,则是彻头彻尾的文化冲突和商业伦理的崩塌。
2018年,杜嘉班纳发布的宣传片《起筷吃饭》,以充满刻板印象和歧视性的方式呈现中国文化,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
设计师在社交平台上的辱华言论
随后,设计师在社交平台上的辱华言论,更是火上浇油,彻底葬送了杜嘉班纳在中国市场的前途。
明星解约,电商平台下架,门店关停,杜嘉班纳在中国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地狱。
各大明星相继发文抵制杜嘉班纳
尽管近年来杜嘉班纳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重返中国市场,例如任命亚太区CEO、参加进博会等,但其“辱华”的标签,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抹去的。
杜嘉班纳的案例再次证明,触碰文化底线和民族尊严,将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网友评论
这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接连“翻车”,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傲慢和信息茧房在作祟。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品牌习惯于以自身的文化视角和价值观来审视和评判其他文化,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尊重。
他们对新疆棉花的抵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西方媒体和一些机构的片面报道,而这些报道往往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色彩。
这些品牌就好比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只接收自己想听的信息,而对真相视而不见。
明星为新疆棉花发言
不过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的判断力和爱国热情,最终他们为自己的傲慢和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除了上述案例之外,还有许多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过类似的困境,例如,一些奢侈品牌因其高傲的姿态和歧视性的服务,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
一些快消品牌因产品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受到了中国监管部门的处罚,还有一些品牌因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和曲解,遭到了中国网友的抵制。
这些案例都表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认真研究中国文化,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情感和价值观。
对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市场“翻车”的品牌来说,品牌重塑之路注定道阻且长,杜嘉班纳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尽管杜嘉班纳近年来一直在努力修复其在中国市场的形象,但收效甚微,其“辱华”的标签,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消费者的脑海中难以抹去。
想要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杜嘉班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并展现出真正的诚意。
彼时,迪丽热巴作为杜嘉班纳的品牌大使,当场就和杜嘉班纳进行了解约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道歉和公关活动,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并将其融入到品牌的价值观和产品设计中。
在全球化背景下,品牌如何平衡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策略,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优衣库
一方面,品牌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特风格和价值观,以吸引全球消费者,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应。
中国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国际品牌来说,想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必须摒弃傲慢与偏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与中国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那些试图“玩弄”中国消费者,挑战中国文化底线的品牌,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交流和碰撞不可避免,国际品牌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拥抱多元文化,尊重不同文明。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舞台上赢得尊重和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华声在线 2024年11月29日 关于“优衣库称不使用新疆棉花 中国外交部回应”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 2024年10月02日 关于“耐克上季度营收下滑10%:净利降近三成,中国区销售额降4%”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都市现场 2024年06月28日 关于“冲上热搜!HM关闭中国首店!在中国已注销百家分公司”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界面新闻 2024年07月04日 关于“杜嘉班纳在中国卷土重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