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故事长话短说。这个时候,历史上著名的BSA集团出场了。在日系摩托车的冲击下,曾经是世界最大摩托制造商的英国品牌BSA,这会儿已是风雨飘摇,正急切地想进军轻便摩托车来一场翻身仗,于是很自然地收购了沃利斯的专利。但由于财务等问题,BSA不愿意继续进一步的开发,所以沃利斯通过谈判保留了自己的设计权,并拥有“向国外制造商授权生产”的权利(这家制造商后面就会提到)。
1970年7日,世界上第一辆量产的倾斜式三轮车——Ariel 3以100英镑(今天约合人民币910元)的价格上市,当时还要加上10%的税率,相信大家对这个价格没有概念,实际上它比当时市面上同级别的轻便摩托车都要贵。车辆搭载50cc 荷兰Anker二冲程发动机,其亮眼之处在于拥有多项防倒设计:如果驾驶者锁定刹车,车辆会滑行一段距离并自动直立停止(这意味着驾驶者摔下车,车辆也能保持不倒继续前进);此外,如果踩下车上的一个脚踏板,也可以立刻锁定车架以防止倾倒(这个设计沿用至今),上市之初,媒体纷纷称赞这是一台“让你永远不会摔倒的摩托车”。
据称,BSA给这款新车制定了25,000辆的销售目标。然而事与愿违,BSA的产品部门似乎完全不懂包装,使其玩具感太强(甚至出厂时没有配备速度表);产品调试也不走心,导致车辆难以上手,失控、爆胎事故频发,甚至被调侃为“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摩托车”(一些专业车手对此并不认同,并指出后世许多差评都是从未骑过、或没有长期体验的人瞎编的),糟糕的口碑令Ariel 3一落千丈,最终只生产了可能不到7000辆就黯然收手,成为压垮BSA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世有人说,BSA为Ariel 3烧掉了200万英镑(放在今天约合人民币1817.28万元)的研发费用,然而这已经很难求证。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BSA并没有为原型车投入太多的改进与优化,导致浑身破绽。按照股东报告,BSA在1971年发现自己亏损了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732万元),当时的理由是“管理失误造成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有专业媒体追查产品编码时发现,存世的Ariel 3基本都是在1970年很短的一个时期生产的(毕竟其产能可达每周2000台),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都只是在清库存而已。当时就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破产前的几年,BSA集团不仅管理不善,营销方面更是昏招叠出。要知道,Ariel是BSA旗下经典越野摩托车子品牌的名称,其铁粉有理由认为这台“买菜车”是在“蹭流量”,抵触情绪相当强烈。另有批评指出,BSA集团的管理层中不仅没几个当过赛车手,一些人甚至很讨厌摩托车,更别提看起来很“廉价”的Ariel 3了,有人甚至觉得销售这台“买菜车”是种羞辱,其广告语“Here it is - whatever it is”还一度成为业界笑柄。
相信大家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正在与沃利斯商谈技术授权的海外制造商,而这就是日本大发,该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初推出了Hallo三轮踏板车,小清新的风格在当时就已经基本定调。比较有趣的是,当时除了传统发动机版本,大发还在1974年尝试开发了电动版Hallo——ES38V,其续航里程为30公里,最高时速为每小时30公里,可惜很快就被放弃了。令人略感欣慰的是,BSA集团破产之后,倾斜三轮车的专利被交还给了主要设计师——沃利斯,老爷子随即联系了各家日本公司,本田、川崎、雅马哈纷纷前来竞争,本田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收购了全部设计与技术专业,以及所有原型车。其实,在此之前,本田就已经在开发新型踏板车,并希望在汽车和摩托车之间再开创一条新赛道——sleater车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带有摆动式机构的三轮车,结合两轮车的灵活和四轮车的舒适性,其首款产品便是Stream。从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眼光来看,1981年首次亮相的本田Stream一定代表了未来:极度简约的设计、宽大舒适的座椅、类似汽车的仪表盘,搭载一台49cc单缸风冷二冲程发动机。
有意思的是,1982年,年逾80的沃利斯第一次体验了本田Stream,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在许多摩托车发烧友看来,老爷子的许多概念和理想都在本田后来的产品中得到了实现。1984年,本田Stream宣告停产,此后陆续推出的JOY、JUST、Road Fox和Gyro UP等车型,产品周期也都比较短暂。而最为经典、直到今天仍在销售、并且不断更新换代的,就是我们的主角——1982年诞生的Gyro X和1990年诞生的Gyro Canopy。Gyro源于希腊语意为Gyros“一个圆圈”,曾经是指一种土耳其烤羊肉卷,不过后来多被用来作为陀螺仪(gyroscope)的缩写,本田用这个词给这台“不倒翁”小车取名可谓十分贴切。而Canopy就是顶篷的意思,相当直白。相信大家一定都关心这台“不倒翁”小摩托是如何做到“不倒”的呢?从车身设计上来看,本田Gyro上轻下重,极低的重心带来较高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当驾驶者需要转向时,本田Gyro的前车身可以自由左右摆动,安装在两个后轮的驱动轴上的差速离合器协助完成转弯,不管向左还是向右倾斜都会自动归中,保证驾驶者的行驶安全。同时,由于传动轴和车轮通过液压铰链连接,车辆并没有特别复杂的机械结构,所以能降低噪音和震动的产生。
当然了,虽说本田Gyro以“不倒翁”闻名,但停在原地或车身完全离地之后仍有倾倒的可能——不要问为什么会离地,只因为很多车友就是爱玩。大家只需拉动扶手上的驻车开关,或踩下回正踏板,车辆就可以稳稳地立住了。过去网友在讨论本田Gyro为何没有引入国内这个问题时,价格往往会被拿来背锅。其实,自从1982年推出之后,Gyro X及其带顶棚的Gyro Canopy,本来就是针对寿司店、披萨店、快递员等外送行业打造的商业用车,所以定价一直坚挺,至今牢牢把持着日本“外卖神车”的王者地位。这也是为什么,随着两轮踏板车崛起,其它面向家用的倾斜三轮车型纷纷停产,而本田Gyro Canopy还能屹立不倒、并不断推出衍生车型的根本原因。
《早懂车》在检索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Gyro Canopy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过短暂销售,但都是浅尝辄止,核心市场还是在日本国内,海外似乎仅在俄罗斯有授权代工生产,自然也深得当地客户的喜爱。作为热衷于“不务正业”的本田技研工业来说,倾斜踏板车只是该集团旗下Honda Bike的一个小小的产品线,尤其是如今两轮车业务形势一片大好,对其海外推广自然不会特别上心,更新迭代也只能说是小打小闹。直到2008年,Gyro X和Gyro Canopy才升级为四冲程单缸水冷49cc发动机,虽说还是小水管,但终于和二冲程说再见了。这对最大马力只有4.6匹、峰值扭矩4.4牛米、油箱仅有4.6L和5.9L的双子星小车,百公里平均油耗1.83升,续航达到300公里,可谓相当吃苦耐劳。近年来,电动化浪潮席卷而来,势不可挡,Honda Bike终于坐不住了。2021年,姗姗来迟地推出了GYRO e:和GYRO CANOPY e:。其中,本田GYRO CANOPY e:的整车官方指导价高达104.2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1万元),车身本体售价为7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37万元),锂离子电池包每块10.8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127元),充电器5.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90元)。性能方面,在时速30公里、乘坐一人的情况下,本田GYRO CANOPY e:一次充电能跑77公里,与市面上常见的两轮电动脚踏车比较接近。不难发现,本田推出电动版倾斜脚踏车,仍然属于论证阶段,这从两款车型的国内年销售目标分别只有1000台和1500台就可见一斑,而且直到2023年下半年开放一般销售之前,它们还是只面向企业客户销售,足见Honda Bike对新产品的谨慎态度。2024年10月9日,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突然宣布在印度尼西亚推出两款两轮电动踏板车——CUV e:和ICON e:,以此向全球电动踏板车发起进攻,此前电动倾斜三轮车的实用经验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日来,相信大家都对本田首次公开自研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并宣布将于2025年1月开始生产倍感关注,本田汽车表示,全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高温的特点,因此有望作为新一代电池,以解决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价格、充电时间等问题。除了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本田汽车还计划把固态电池应用范围扩展至摩托车、飞机等领域,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正因为本田这番介绍,许多海外车友都把GYRO CANOPY视作极佳的候选平台之一,相信如果有一天真的搭载了全固态电池,这台“外卖神车”和“车坛不倒翁”还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补充一下,国内并非没有厂家对此类三轮车进行借鉴学习:如某知名品牌的仿制品,在后轮组上选用了老年代步车电机配减速器和差速器的组合,同时增加了可控制前轮偏摆的转轴和万向节。尽管成本控制得当,售价较为亲民,但老年代步车电机组的高扭力和较低的极速限制了其性能表现。未来如何通过优化设计、采用双轮毂电机配合电控差速技术等方式,来提升其性能,扩展应用场景等方面,行业内仍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