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许多人将明朝灭亡、清朝兴起的原因轨迹于天气。理由则是恰逢小冰河发作,酿成非常严重的气候灾害,对明朝的正常经济造成致命破坏。否则清军绝无入关的机会,顶多只是在关外兴风作浪。
然而,作为同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难道满清就不受小冰期影响?看完本文,你或许会对这段历史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两国都有通胀问题入关前的满洲诸部 并没有后世想象那么落后
事实上,关外的女真诸部很早就发展出农耕经济。例如在可木以南的靠近汉地区域,农业耕作一贯相对成熟。即便是遥远的黑龙江诸卫,也经常能与汉人产生贸易往来。至于地处松花江下游的弗提卫,因为是占据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必经之路,所以在永乐年间便成为区域贸易枢纽。后来被努尔哈赤征讨的萨哈连部,居住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交汇处,经常拥有1-2年的粮食储备。只有撒鲁温以北地区比较落后,虽知耕种而专以渔猎为生。
相比之下,建州是所有女真部落中最开化的一支,农耕经济经颇具规模。根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在刚创立八旗时,就下令每牛录各出10丁+4牛,用于垦殖荒地、设立谷仓、以备凶歉。
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基础 就是关外的大片农垦区
正因如此,小冰期对农耕经济的破坏也适用于满洲地区。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史料发现,两国境内都出现有物价飞涨,其中后金/清的控制区比明朝地界更为严重:
例如天启年间的明朝,位于辽北锦州的广宁每斗米价值8钱。明金战争的相持阶段,辽东地区的米已涨价到每斗1两2钱。崇祯继位后,陕西爆发饥荒,稻米粟米每斗2两3钱、小麦每斗2两3钱、大麦每斗1两4钱、荞麦每斗9钱......
反观后金方面,皇太极刚刚登基时物价已涨每斗粮价银8两。以至于多次希望与明朝媾和,用千张貂皮+千斤人参作为交换,获得黄金10万两、白银100万两、绸缎100万匹,毛青细蓝布1000万匹。后来发现该提议被冷处理,又把要价降低至5万两黄金、50万两白银、绸缎50万匹、毛青细蓝布500万匹。最后不得不出兵勒索,咬牙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
明清战争的长期化 很大程度源于双方都很贫穷
应对方法大不相同面对小冰期 明清双方的应对策略大不相同
既然明朝和后金都面临小冰期压力,为何结局却完全相反?这可能与制度惯性有很大关系!
作为典型中央王朝,明廷在解决天灾方面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办法,包括减免赋税、发放赈济来平抚灾情。例如,作为重灾区的陕西就一次性发帑金10两赈饥。然而,明朝中后期的吏治早已朽烂不堪。以至于10万两救灾款总共不过安抚7000人,平均每10两白银救不活1个灾民。这些款项的真实流向,想必读者都心知肚明。
除旱灾外 明朝方面还遭遇到多次蝗灾
同时,民间自组织也积极发挥救济功能。特别是在经济盈余较多的东南地区,因崇祯十四年的旱灾与蝗灾而遭遇赤贫,许多大户纷纷设粥厂援助灾民。只不过力度不及官方的集中投放,持续时间不可能太长。如若换到一些财政本就吃紧的边区,那么恐怕连这类乐善好施的善举都数量稀少。
另一方面,因为辽东战事吃紧,崇祯皇帝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用其他各镇的军饷填补无底洞。从而导致整个九边沿线的士兵拿不到工资,前后欠着足足520余万两。长年累月的欠饷加天灾,导致明朝军队的大小哗变不断,集体逃亡现象更是从未断绝。不少军镇实际在役人数不足理论编制的一半。
为了贴补辽东 九边沿线几乎都发不出工资
为了补贴军需,崇祯有下令对拖欠的赋税要“勒令速催”,对于收税不利的官员要“指名参究”。这迫使官员们一个个变成了“恶吏”,同时也让更多的自耕农走上了造反之路。于是,大量逃亡军人和破产农民成为流寇主力。这些人对明朝腹地的不断扫荡,又进一步破坏了国内经济,使得灾情愈发严重。
至于满清方面,主要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应付小冰期灾害。特别是对明朝议和遭无视后,利用蒙古归顺部落帮助,绕开山海关攻入明朝腹地。这次对北京城的突然围困,成为后来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己巳之变。但包括皇太极在内的满洲亲王们都惊讶发现,原来明朝的边防如此之空虚。如果不是缺乏重型攻城火炮,或许可以连京师都一并拿下。
小冰期迫使清军不断以战养战
此后,八旗军又多次绕道北部长城一带破口入关、大肆劫掠。仅崇德元年的一次入关便转掠2000里,俘获人畜46万2千3百有奇、黄金4039两、白银977460两。贝勒阿济格更是纵横关内长达8个月,攻克三府、十八州、八十八座城镇,击败明军三十九处、获得黄金12250两、白银225270两,珍珠4440两,各色缎共52330匹、缎衣与裘衣13840领、貂狐豹虎等皮500余张、俘获人口369000人,以及驼、马、牛、驴、羊321000余头。最后,连替后金掌管财会的汉官都不禁发出赞叹:我国地窄人稀、贡赋极少,全赖兵马出去抢些财物。
此外,八旗大军还经常光顾明朝的铁杆小弟--朝鲜。公元1627年,后金爆发大饥荒,大贝勒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拖等人便率军发动进攻。他们强迫朝鲜签订了《江都之约》,下令朝鲜每年缴纳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对、豹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以及水獭皮四百张。
朝鲜也是满洲以战养战对象之一
总结明朝双方的策略差异 并不能直接反应根本问题
从表面上看,明朝对国内灾荒的处理方式不够高效,却不违天道仁义。后金靠劫掠壮大国力,却显得野蛮横暴。但如果深入分析二者背后的管理逻辑,就会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崇祯面临的实质情况,既不是天灾作祟,也不是官员贪腐,而是行政效率低到极致。皇帝陛下既无法监督自己的赋税收入能否足额获取,也无法跟踪自己的财政支出能否流向确定的目标。
效率优势 让清朝在对明战争中获胜
皇太极的后金则是另一番景象。虽然八旗军所到之处大掠人畜金银,但这些行为都受到上级严格监控,绝非为个人私利而肆意妄为。所掠夺的财物人畜归国后,都要经由高层按需分配。
换言之,双方真正的差距在于管理效率的不对等。或许有人会说明朝体量太大,不像满洲那般船小好调头。但行政管理的精细程度,从不与国家大小相绑定。唯有将所有权势强加到自己和周围一小撮人头顶,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爱莫能助。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入关后,愈发变得像明朝那般低效。可惜权力的诱惑总是过于妖艳,总能让当事人在万千宠爱的包裹中愈发不能......
清也受影响的,但是晋商走私了女真需要的60%的铁;80%的粮食;100%的火药。
怎么会跟天灾没有关系?正因为有了天灾,文明才无法和野蛮对抗,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劫掠也永远比生产便捷,烧杀抢掠的行动力肯定是比赈灾救民的更强,这时候去提什么管理效率,烧杀抢掠需要什么管理效率吗?只不过是释放了本性中的恶罢了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新兴政权打败末期政权。这是一个持续了几千年的治乱循环,没什么稀奇的。
别的民族也受影响,但他们不象汉族那么爱造反,所以没发生内乱
满清能入关真是走了狗屎运
小冰河是全球性的,明末欧洲发生三十年大混战,死了一半人口
[抠鼻]清朝取代明朝自然有其道理。要不然也不会统治长达二三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