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者手记|姜璐璐:从“课前听算”这件小事做起

齐鲁晚报 2024-09-10 07:20:59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

以下是山东沂南县大庄镇中心小学教师姜璐璐的教育手记:

2021年冬,我参加了一次临沂市的常态课观摩活动,自那我的数学教学观发生了质的转变。几位展示课的老师都是优中选优的“名将”,她们带来的课真实接地气,充满了多年教学经验累积起的教学智慧。赛课突出特色、新理念、新方式,常态课则更突出实效性。

我们常说:优质课听着很精彩但是学不来——往往是一个团队反复打磨一节课,费时费人。而常态课则是老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体现,也许讲的内容不同,但过程处理的思路、技巧、方法却是如出一辙。从那以后,我很迷常态课,其实也就是想从别人那,学点真招、好招甚至是绝招。

那次学习,我就学到了一个好招——课前三分钟听算。

这听起来,好像一点也不厉害,那是因为缺少了一个频率词——坚持。目前,我已带着两批学生坚持每节数学课前听算共计三年。暑假前刚带的一年级,让我对听算这件事更加坚定信心。一年级的小孩自制力并不高,但他们却都把听算这件事养成了习惯,奉为了数学必做的一件事。一开始,班级里还需要我时常提醒下节课由谁负责听算,到后来大家“开火车”轮着来,要是哪节课有人忘了,班长、组长、邻近的同学都会相互提醒。要是当天轮到的同学刚好请了假,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想要上去,替他主持听算。

孩子们慢慢习惯听算,到后来甚至爱上了听算。

轮值课后服务时,为经常让孩子们自由听算。毫不夸张,大家每次一到放学时间,总意犹未尽。偶尔有事晚去教室一会,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我知道孩子们肯定在忙着听算。

从专业角度来看,听算和普通口算不过是借助了两种不同途径的感知方式——听觉和视觉,都是我们接受外界刺激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听算由学生自己主持,把这件事交给学生,他们可以较自由发挥,下面的学生也必须提前做好课前准备,集中注意力竖起耳朵好好听才能听对题目。对孩子们来说,不论学习表现如何,他们都有机会做一次小老师去考考别人,哪怕是一些很简单的题目呢。

听算那么好就没啥缺点吗?还是有的。

实施起来,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出的题目超出当前的学习范围、听算的小老师声音太小、一开始有部分学生跟不上等等。那怎么处理呢?见招拆招,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后来规定,要出最近和之前学过的计算题。声音确实小的小老师,要提前借老师的小喇叭(或者班长帮喊)。一开始允许部分跟不上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再计算等。

当然,他们中有几个还会自己上难度,把一些较复杂的两步计算也作为听算题目。一学期下来,大家听算得不亦乐乎。对了,还得时不时来场听算竞赛,我会在规定时间内听算完一定题目,再进行批改,根据结果来评选一周的口算小明星。

当然了,实践中的招数还有一些,比如每课反思、每日三题、数学日记、改编题目等。形式花样很多,要做便要持之以恒,才能水滴石穿、铁杵成针。 实践下来,我发现听算真是件不错的事情。坚持下去,对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

我提到的这些,只是平时坚持做的一些小事。我们当有愚公“见山开山”的毅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别急于抛弃问题。人如果总是在“尝试-放弃”的反复中,就很容易自我怀疑并失去成长信心,莫不如坚持下去,学习工匠精神,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