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商代晚期母[鼓女]方罍

文字绘者青青 2025-03-19 05:02:17

(商代晚期母[鼓女]方罍 藏于洛阳博物馆)

铜罍léi ,是商代及西周早期比较常见的青铜酒器,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其形制特点是器身最宽处在肩腹交接处。由于流⾏时间较短,铜罍相对数量较少,方罍更为稀少。

这件母[鼓女]方罍高50.3厘米、最宽33厘米、重约23公斤,器体呈方形,直口短颈,溜肩深腹,腹壁下收,圈足有盖。

器盖为单脊四坡屋顶状,上脊、边棱及中线各起一道扉棱。以中线扉棱为鼻梁,四面各饰一个倒置的兽面纹,云雷纹铺地。

兽面椭圆眼、粗刀眉、尖翘耳、倒S角、大张嘴、弯钩牙,两侧的兽面因为受限于三角形空间而有些变形。

盖顶有一个同样单脊四坡屋顶状的盖钮,亦饰兽面纹,只不过兽面简约得多。

颈部短直,边棱和中线亦起扉棱。四面各饰两条夔龙纹,隔着中线扉棱相对。

夔龙头朝下、嘴微张,角在上、倒C形,足前伸、尾上卷,我感觉似乎在学游泳~

肩部上三分之一部分饰两圈凸弦纹。下三分之二边棱亦起高凸平整的扉棱,前后面中点饰浮雕小兽首,左右面中点饰兽首衔环。

四个小兽首的造型一致:椭圆眼、大弯角,满口尖牙。

侧面的兽首衔环,半环上饰两列方形鳞纹,悬环上亦饰精美花纹。

四面兽首两侧的纹饰相同,主体为大口朝下、身体后展的夔龙纹。在夔龙高翘下卷的后半段身体下方,还饰有一钩喙的小夔龙。

肩部与腹部之间、腹部与圈足之间,各有一条凹带为界。八条扉棱亦一直延伸过腹部至圈足。

腹部有两层纹饰带:上层中线扉棱处饰鼻纹,左右各饰一条钩喙圆眼、直身卷尾的夔龙纹。夔龙横向展开,隔着扉棱相对。

下层则饰竖向钩喙夔龙纹。夔龙两两相对,各构成一个等腰三角。

腹部正面下方有一兽首鋬,造型与肩部兽首一致。

圈足四面各饰两条拱身卷尾小夔龙,隔着扉棱两两相对。

器盖和颈内壁均铸有铭文“母[鼓女]”二字。据专家考证,“母[鼓女]”是鼓国女子嫁给母氏为妻的称谓。鼓国,据说在今天河北晋县附近。

也就是说,这件方罍是鼓国女子与母氏男子通婚的证物,是鼓国女子的陪嫁器物。

全器纹饰精美繁缛,三层满花,是典型的商代晚期器,但它却是在一座西周墓葬中被发现的,可能是武王伐纣时周人获得的战利品。

这件文物时间是商代晚期,岀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北窑西周墓,藏于洛阳博物馆。

0 阅读:2

文字绘者青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