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亡簋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年第一天,必须得介绍一件够份量的文物。想来想去,我选了这件西周早期的天亡簋——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西周早期断代标准器、记述了“周灭商”事迹的唯二器之一。
天亡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深腹四耳,圈足方座,具有非常明确的西周早期特征。

一,器型:四耳方座
在铜簋圈足下再连铸方座,是西周人的发明。带四耳的方座簋,则是西周初期独有的样式。
四耳等距分布,上饰兽首,下垂长珥。

二,纹饰:蜗体龙纹
天亡簋的器身和方座都饰两两相对的蜗体龙纹。蜗体龙纹,也仅见于西周早期青铜器。这种龙纹的身体卷作螺旋状,形似蜗牛壳。

当然,天亡簋能成为国之重宝,器型和纹饰都是次要的,铭文才是首位的。
器底铸有铭文8行78字。78字,单从数量来看,排名并不靠前。但天亡簋铭文在时间和内容上十分特别。
先来看时间。通常情况下,学界把西周分为三期:早、中、晚。早期一般包括:武王、成王、康王、昭王。
天亡簋,被确定为武王时期的青铜器,也就是“西周早期的早期”。站在这个时间点,就很容易发现78字铭文非同小可。

内容更是重要。铭辞古奥费解,有众多古文字学家投入研究,至今仍争议很大。以下解读,只是众多说法中的一种,仅供参考。
铭文有这么几句:“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乍省,丕肆王乍赓,丕克讫衣(殷)王祀!”
大致意思是:文王德高于上天。显赫的文王(在天上)看得清楚。杰出的武王继承其大业,(推翻了商朝), 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
这几句被看作是“周灭商”的重要史实记录,其珍贵性可想而知。

此外,铭文还记录了王举行祭祀大礼。一般认为这是武王灭商后,为祭告其父文王而举行的。
“天亡”被认为是人名,是作器者,因辅助武王举行仪式有功受赏,所以铸造了这件铜簋来铭记荣恩。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周早期,出土于清朝,出土信息不明确,(一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一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反正是在陕西宝鸡——周王朝的发祥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摄于三星堆博物馆临展《吉金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