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志远,今年65岁,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农村。
年轻时家里穷,父母供不起我们几个孩子上学,我小学毕业后便跟着村里的长辈们干农活,后来学了点木工手艺,勉强养活自己。
那时候,谁家孩子能读个中专、技校,都是了不起的事,更别说大学了。而我,连初中都没读完,就早早地踏入了社会。
我和老伴王桂英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她比我小三岁,性格温顺,勤劳能干。婚后,我们生了一儿一女,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
那时候,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重,家里人都觉得儿子才是将来的依靠,所以我们对儿子张磊格外上心,供他读书,希望他能跳出农门。
而女儿张瑶,虽然也是我们的亲骨肉,但由于家里条件有限,她初中毕业后,就跟着亲戚去城里打工了,这也是我们当时的无奈之举。
年轻时,我和老婆一直在县城的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后来,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我才回到村里接点木工活,给乡亲们打家具、修门窗,勉强维持生计。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正式工作单位,也没有社保,老了只能靠孩子。在我们那个年代,养老就是指望儿子,儿子孝顺,晚年才能安稳。
张磊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后来娶了个城里姑娘,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可自从他结婚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来都是匆匆忙忙的,好像家里的一切都和他没多大关系了。我们也不愿打扰他,想着只要他过得好,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可是,等我们年纪再大些,身体也逐渐吃不消了,才发现没社保的生活有多难。看病要花钱,生活得靠儿女接济,心里总觉得低人一等。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后来儿子竟然背着我们,花了15万块钱,替我和老婆补缴了社保。当时我知道这件事后,气得拍桌子,和他大吵了一架……
事情发生在2010年,那年国家出台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政策,我们这些没有正式工作、一直靠零工糊口的农村老人,终于也有机会补缴社保,领取养老金了。
村里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件事,有人说交的钱太多,不划算;也有人说,能拿到养老金,老了就不用靠儿女了,怎么都值。
我一开始是坚决反对的,原因很简单——这钱太贵了!
补缴社保的政策出来后,我们村的会计专门通知了符合条件的村民去了解情况。我和老伴王桂英也去了,村干部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现在政策好了,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按最低档次缴费,可以直接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国家补贴。你们俩虽然还不到60岁,但可以补缴15年的社保,这样等到60岁以后,每个月就能领养老金。”
我听着倒是挺心动,可当我问到要交多少钱时,村干部的话让我心里一沉。
“你们夫妻俩,一共要缴十五万左右,以后每人每个月能领1000多块钱养老金,医疗保险也能报销。”
十五万?!
我当场就摇头:“这不是坑人吗?十五万交出去,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村干部耐心地解释:“张大哥,这笔钱虽然不小,但你们想想,老了以后有固定收入,看病还能报销,不用每次都找儿女要钱,心里也踏实啊!”
我还是觉得太贵,直接回家了。可没想到,儿子张磊知道后,竟然瞒着我和老伴,把钱交了!
事情是他回来过年的时候才告诉我们的。那天,一家人吃完年夜饭,我还沉浸在和孙子玩耍的喜悦中,儿子突然清了清嗓子,说:“爸,妈,有件事我得告诉你们。”
我一看他的表情,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皱着眉问:“什么事?”
“前段时间,我听说你们可以补缴社保,后来和村干部打听了一下,觉得挺划算的,就……就把钱交了。”
我手里的筷子“啪”地一声掉在了桌上,眼睛瞪得老大:“你说什么?!”
“社保,我已经帮你们交了。”
“你疯了吧?十五万啊!你哪儿来的这么多钱?”我气得拍了桌子,“你是不是把你媳妇的存款都拿出来了?你们以后买房、养孩子怎么办?”
儿子张磊看着我,语气坚定:“爸,这钱是我和媳妇商量好的,我们不是乱花钱,这是给你们的未来做保障。”
“保障个屁!”我气得脸都红了,站起来指着他,“你们年轻人赚钱不容易,这十五万你们攒多久?我们老了,吃点粗茶淡饭就行了,何必花这么多钱?!”
儿媳妇王琳一直没说话,此刻轻声道:“爸,妈,我们真的考虑过了。你们年纪大了,没社保,以后生病了怎么办?难道每次都要找我们要钱吗?这样对你们来说,也太难了。”
我被她这句话怔住了,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这些年我也不是没想过养老的问题。没有社保,我们老了就只能靠儿子养活,可儿子自己也有家庭,他有妻子、孩子,还有房贷车贷,我们怎么忍心成为他的负担?可是真的要拿出十五万来交社保,我又觉得亏得慌。
那天晚上,我气得一夜没睡,心里翻来覆去地想:这钱交得到底值不值?
可是,等到第一个月的养老金到账,我的想法彻底变了。
那天,我去镇上的银行取钱,柜员把钱递给我:“张大爷,您的养老金到账了,这是您的第一笔社保金,3260块。”
我愣住了,接过钱的时候,手竟然有点抖。三千多块?这可是我过去干活一个月都挣不到的钱啊!
回家路上,我的心情复杂极了。以往,每次家里有开支,我都得精打细算,连买点好菜都要犹豫半天。可现在,每个月固定有钱进账,我终于不用再看着儿子的脸色过日子了。
更让我感激的是,几个月后,老伴生了一场病,住院花了八千多块钱。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找儿子要钱,可这次,我们用了医保,自己只掏了不到两千块。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儿子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他不是在浪费钱,而是在给我们一个体面的晚年。
如果没有社保,我们老了只能靠他接济,可有了社保,我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再成为儿女的负担。
有一天,村里老刘来找我喝酒,他叹着气说:“唉,我那儿子不愿意给我交社保,说太贵了,现在我每个月都得找他要钱,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庆幸。如果当年我真的逼着儿子退掉社保,那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他有些惊讶:“爸?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我沉默了一下,低声道:“磊啊,之前的事,是爸错了。你这孩子,心里有我们……”
儿子笑了:“爸,你们现在日子过得踏实就行了,不用想那么多。”
挂了电话,我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皎洁的月光,心里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
儿子当年的决定,让我们拥有了体面的晚年,而我,也终于不再是那个需要依赖儿子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