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建国,今年56岁,家住在一个小县城。年轻的时候,我在县里的供销社上班,后来单位改制,我下岗了。
那几年日子不好过,干过搬运工、摆过地摊,最后靠着一点人脉关系,进了一家私营工厂做仓库管理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两年前,工厂效益不好,老板年纪大了,干脆关了厂,给了我们这些老员工一笔补偿。我也正好到了退休年龄,算是正式退下来了。
我的退休金每月6100元,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算是中等水平吧,日子过得去,不算太富裕,但也不至于太拮据。
我老伴儿李兰英,比我小两岁,年轻时在粮站上班,后来粮站解散了,她就去菜市场摆摊卖菜,这些年也算攒了点钱。
她的退休金比我少些,4200元,但我们两口子一起,每个月加起来一万多,日子算是宽裕了。
我们有一儿一女,女儿周慧,今年32岁,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嫁了个本地人,日子过得还不错。
儿子周亮,比女儿小四岁,学历不高,高中勉强毕业后,在外面打了几年工,后来结了婚,媳妇是隔壁镇上的,生了个儿子后,就留在县里发展。
我们当初为了让他成家,掏空了积蓄,给他在城里买了房,后来又帮着带孩子,操了不少心。
按理说,儿女都大了,我们也该享享清福,可偏偏,我妈还健在,今年78岁,她住在老家农村,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脾气大,尤其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特别严重。
从小到大,她对我的两个妹妹都不好,甚至连我这个儿子,她也不是一视同仁——她最疼的是我的侄子,也就是我弟弟的儿子。
我弟弟周建军,比我小八岁,年轻时在外面跑运输,后来在城里买了房,把全家都接到了县城。
他的儿子周浩,今年25岁,大学没考上,后来靠家里关系进了一个国企上班,工资不高但稳定。
我妈一直觉得,这个孙子才是家里的根,我们这些做长辈的,都应该帮衬着他。
前不久,我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语气试探地问:“你现在每个月退休金多少?”
我随口回道:“6100。”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接着她“哦”了一声,没再多问,就挂了电话。我当时没多想,以为她只是随口问问,可没想到,一周后,邻居悄悄告诉我:‘你妈带着你侄子去你家了!’
听到邻居这么说,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妈带着我侄子上门,肯定没好事!
我赶紧往家赶,果然,刚到小区门口,就看到我妈和侄子周浩站在单元楼下,旁边还摆着两个大行李箱。我妈脸色不太好,坐在台阶上,嘴里嘟囔着:“等这么久都不见人,也不知道回来接一下。”
我快步走过去,勉强笑了笑:“妈,您怎么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她抬头瞥了我一眼,没好气道:“打电话?你还不就是那点敷衍人的话,我还不如直接过来!”
我看了看周浩,他站在一旁,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连个招呼都没打。我心里更不舒服了,但还是耐着性子说:“妈,快上楼吧,站这儿怪冷的。”
进了屋,我妈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环视了一圈,皱着眉头说道:“你这房子,住着倒是挺宽敞。”
她这句话让我警觉起来,果然,她这次来肯定另有所图。
果不其然,没等我问,她就直接开口了。
“你侄子现在工作虽然稳定,但工资低,住的地方也小,结婚还没个合适的房子。”她叹了口气,看着我,语气带着点试探的意味:“你这房子,反正你和你媳妇住着也宽敞,要不……让你侄子过来住一段时间?”
我一听这话,心里的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这房子是我和老伴儿辛苦一辈子买的,凭什么说给就给?
我尽量控制住情绪,语气平淡地说:“妈,这房子是我和兰英的养老房,我们年纪大了,也需要一个安稳的地方住。”
我妈立刻不高兴了,声音高了八度:“你一个当哥的,连个房子都不愿意帮衬弟弟的儿子?你看看我这把年纪了,还要操心这些事,你就一点都不觉得愧疚?”
愧疚?我有什么愧疚的?
我从小到大,什么事都听她的,小时候家里穷,我的学费要自己挣,妹妹们更是被她随意打发,早早嫁人。
而我弟弟呢?她把家里所有的资源都给了他,供他读书,后来还帮他在县城买了房。可现在,她却要我再为她的“心头肉”让出我的房子?
我忍不住冷笑了一声:“妈,当年家里的条件,你最清楚。我和兰英这些年辛苦攒钱,才有了这套房子。再说了,周浩不是有房吗?怎么就住不下了?”
我妈的脸色一下子变了,瞪着我:“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周浩的房子小,住着不舒服,你这个做大伯的,有条件帮一把,怎么这么绝情?”
周浩这时候也开口了,语气带着点不耐烦:“大伯,我也不是白住。我每个月给你们点房租不就行了?”
我看着他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心里一阵发寒。这个侄子,打小被奶奶宠着,根本没吃过什么苦,连说话都透着股傲气。
“周浩,房子不是用来租的,这是我和你伯母的家。”我语气坚定,“你要住,就回你爸妈家,或者自己再换个大点的房子。”
我妈一听这话,立刻拍着大腿哭了起来:“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冷血的儿子!你小时候,我没少为了你受苦受累,现在你翅膀硬了,连自己的亲侄子都不愿意帮!”
我深吸了一口气,压住怒火:“妈,这不是帮不帮的问题,而是原则问题。”
可她根本听不进去,继续哭闹了一会儿,见我没有松口,干脆冷哼了一声:“行,你不愿意帮,那以后也别指望我再来照顾你!”
说完,她拉着周浩就要走。可刚走到门口,她又回头加了一句:“你们不是每个月拿着6100的退休金过好日子吗?以后我老了,别指望我不找你们养老!”
她这句话,彻底让我寒了心。
03这件事之后,我妈真的很久没再联系我。但我心里清楚,她并不是彻底断绝关系,而是等着我低头认错。
可我不想再妥协了。
这么多年,我一直活在她的偏心里,忍让、退让,结果换来的却是无休止的索取。我不是不孝顺,可孝顺不是一味地满足她的无理要求。
我不是她眼里唯一的“儿子”,但她却希望我承担所有的责任。
后来,我听妹妹说,我妈最后还是回了弟弟家,周浩的婚房问题,最终还是我弟弟自己解决了。这才是正常的家庭关系,不是吗?
至于我妈,虽然她还在生我的气,但过了几个月,还是打电话让我给她买点补品,说身体不太好了。
我听了,没多说什么,按照往年的习惯,给她买了东西送去。
她接过东西时,脸色缓和了一些,虽然嘴上还是埋怨我“太小气”,但我知道,她心里其实也明白,我不是不孝,只是不愿再被她无休止地剥削。
有时候,亲情需要界限,才能真正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