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凿壁偷光风流无二,老时被贬为民病逝故里

蔡应涛聊历史 2023-05-12 14:32:09

匡衡,年轻时风光无限,老年时平凡无奇。匡衡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再加上他的“凿壁偷光”的传说,他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才。但是,匡衡“考试”的道路并不顺利,匡衡九次应试,仅以丙等成绩,被推举为太渊县的一名秀才。

匡衡在《诗经》中的造诣很高,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推崇,成为了皇帝的座上宾,还是太子的门客。于是,在汉元帝即位之后,匡衡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从大夫到尚书,一路升迁。

一年长安遭遇天灾,匡衡借此机会,以《诗经》中的名言,劝汉元帝节衣缩食,“节华服,重礼法,重礼节,重礼教,远离奸佞,亲近忠良贤臣、修正制度。”匡衡的奏折得到了汉元帝的赏识,于是匡衡再次晋升为中书舍人,还当了太子的老师。汉元帝最爱的就是诗经,匡衡是这方面的高手,由此一来,他的声望就更高了,短短几年时间,他就被封侯拜相,成了一方大员。

或许是因为职位越高,人越懦弱,匡衡就越阿附于权贵,不敢直言相告,还贪污受贿。汉元帝末年,宦官石显出任中书,与人勾结,垄断朝政,危害天下,却无人敢于违逆,因为他深得皇上的欢心。就连匡衡都对他唯唯诺诺,更别说是其他人而来,无人敢上书讲明石显的过错。《汉书·王尊传》说:“起初,尚书使史显贵得贵,以作恶。”匡衡与张谭皆是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什么。”

汉元帝驾崩后,匡衡因“专地盗土”,被废为平民,遣送回国,没过多久就病逝了。且不说匡衡是否因派系之争而被揭穿,就说他的贪赃枉法,《汉书》中有载,汉元帝册封匡衡为乐安侯,其侯国的粮田原本只有三十一万顷,但匡衡借着地图错误,将粮田扩充到了四十万顷。一个勤劳节俭的人,最终因为腐败而变得一贫如洗,而“凿壁偷”,则是匡衡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光。

0 阅读:4
评论列表
  • 2023-06-13 14:13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