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集采大潮来袭,7种采购方式曝光。
内蒙古将启动医用设备集采
4月16日,内蒙古医保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完整见文末),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4月30日。

根据《意见稿》,内蒙古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购置医用设备,均应当参加集中采购。购置包括新增购置、更新和以核心硬件更换为主的性能升级等。
此次涉及的医用设备类型包括:纳入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内的大型医疗器械,以及单项或批量采购预算金额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医用设备,采购方式如下:

《意见稿》提到,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原则上每半年组织一次。根据工作需要等实际情况,可以调整采购次数。每年初拟订当年集中采购工作计划,采购意向由医疗机构先行发布。
此次医用设备集中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询价、政府采购合作创新、国家规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这7类方式。
集中采购一般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其他情形如下:

多地公布设备集采计划
积压需求加速释放
开年以来,医用设备集采计划在多地加速推进。
安徽官宣启动2025年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采工作,目前已开展标前技术资料的公开征集工作,涉及设备具体包括PET/MR、PET/CT、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医用直线加速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广西发文提到,原则上每年5月开始组织集中带量采购,每年不少于一次,并专门提到,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进口医用设备的医疗卫生机构,应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进口设备论证,并报经设区市以上财政部门审批同意。
近段时间,各类医用设备采购大订单已陆续公布,覆盖省级、市级、县域医共体等多种采购主体,其中不乏预算金额破10亿、20亿的项目。依托多层级采购模式,医用设备价格过高、使用场景、参数难统一等影响集采开展的堵点正在逐步被解决。
与此同时,从行业整体环境来看,经历过去年“小冰河期”的医疗设备市场,伴随设备更新政策的进一步落地,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回温态势。
根据平安证券研报分析,CT采购规模自2024年第四季度逐月上升,今年1月同比增长55%;MRI增长更为迅猛,12月招投标规模达32.8亿元;分子PET设备12月同比增长200%,2025年1月同比增长546%;DSA自2024年11月起保持较快增长。
开立医疗在近期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据该公司统计,2024年医疗设备行业批复的采购项目约600多亿元,完成招标采购仅有10%左右。根据市场反馈,尚未完成招标的,预计会在2025上半年加快落地,叠加2025年新批复项目,医院端的招采预期较好。
市场复苏叠加集采推进,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正在迈入全新周期。尤其在当下中美关税博弈的时代背景下,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国产医疗设备创造出替代缓冲空间,有望在设备集采的浪潮中加速兑换为业绩增长。
针对设备集采是否会过伤害企业利润的问题,耗材和药品经验已经证明以价换量的逻辑在商业市场中能够走通。迈瑞近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也回应称,集中化采购项目对利润密的影响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新一轮分蛋糕阶段正在到来。
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