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和李讷虽都是毛主席的宝贝女儿,但两个人同父异母,从小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有所不同。后来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难免有摩擦。不过在毛主席的教育下,两个孩子一直相互关心和鼓励,尤其是毛主席逝世后,两个人依然感情很好,互帮互助。
1.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父爱
1936年7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经过20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从瓦窑堡到达陕西保安。
别看这里人烟荒芜,偏僻荒凉,仅有四百多口人,但是在唐朝时,这里可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要塞。
到保安后,毛主席和夫人贺子珍居住在一个破旧的窑洞里,和其他窑洞一样,这是一个石窑洞,据说是北宋名将杨继业凿出来的。
屋子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有一个方桌外,基本上是一无所有,只有一个地图,重要的奢侈品就是一个蚊帐。
好在贺子珍勤劳贤惠,而且心灵手巧,把一个简陋的家收拾的井井有条。
贺子珍和毛泽东十年婚姻,多次分娩,眼看第五个孩子就要来了,那段时间贺子珍一直在家里休息。生孩子那天,邓颖超和康克清闻讯赶来,或许是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听到了孩子的啼哭。
邓颖超看孩子瘦小,给孩子取名“娇娇”,毛泽东也十分喜欢这个名字,随后一锤定音。
但遗憾的是,党中央迁到延安后,贺子珍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延安,去了苏联。留下了仅有一岁的娇娇,后来贺子珍在苏联生了一个男娃“廖瓦”,但是廖瓦也不幸夭折,她整日以泪洗面。
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告诉毛主席,廖瓦就葬在后面的花园,贺子珍每天去坟上哭,伤心欲绝。
毛泽东得知后大为震惊,为了缓解贺子珍的悲痛,决定把不到4岁的娇娇送到苏联陪伴贺子珍。
娇娇到了莫斯科后,不仅找到了妈妈,还和两个哥哥在一起生活,因为当时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
就这样,娇娇和两个哥哥,还有妈妈贺子珍生活在苏联,一直到1947年。期间,娇娇经常被同学们问,你爸爸是谁呀?娇娇不知道,因为来苏联的时候年纪尚小,根本不记得爸爸是谁。
一直到1949年,娇娇才回到毛主席身边,可以说,娇娇的童年是缺少父爱的。
但李讷就不一样了,从小就生活在爸爸身边,甚至和爸爸最多分开不超过一个月,她一度被称为是毛主席的“掌上明珠”。
1940年八月,李讷在延安出生。
毛泽东在此前十年经历了千难万险,从未好好品尝过做父亲的滋味。1927年他上井冈山后便和妻儿失去联系,后来和贺子珍生的孩子中,也只有和“小毛毛”(毛岸红)短暂地享受过父子之情。
现在李讷出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对他来说,十分不易。
毛主席工作繁忙,废寝忘食,更多的时候都是让韩桂馨帮助照看李讷。但是毛主席工作之余,多数时间还是和李讷在一起。
据李讷回忆,她小时候最喜欢拉着爸爸的手出去散步,她还说,最早学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散步去”,后来毛主席进城后还说她,“你小时候啊,就会说爸爸散步去。”毛主席还称她是大娃娃,李讷叫毛主席“小爸爸”。这是多么美好的父爱。
2.毛主席巧妙处理两个女儿的摩擦
李讷和李敏虽然在解放前一直没有见过,但毛主席经常给毛岸英写信,信中常常提到这个妹妹,还把李讷的画作寄过去让毛岸英收藏,当然李敏也自然听说过,但她一直不相信毛主席就是自己的爸爸,一直到1949年到北京后,她才终于知道,原来毛主席真的是她的爸爸。
娇娇在贺怡的带领下,第一来到北京,当时毛主席还住在双清别墅,毛主席见到娇娇后,一把把她了拉在面前,惊讶的地说:“小鸡蛋也长成了大娃娃。”
娇娇虽然只有13岁,但嘴巴和神态都酷似毛泽东,她皮肤白皙,身材瘦小,邓颖超高兴地说:“和她妈妈贺子珍很像!”
当时李讷正好跟着她妈苏联还没有回来,一直到搬到菊香书屋后,李敏才见到这个妹妹。
中南海旧称西苑,水面占了整个院内面积的70%,自从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北京,20多年来这里无人打理,北平解放后,战士们把这里进行了大扫除,周总理为毛主席找到了这个好住处。
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前后有两个院子,毛主席住在这里后,很多领导人都搬过来了,周总理住在西花厅,刘少奇和朱德等都搬到了居仁堂以东,可以说大家庭了。
所以李敏到这里后,感受到了无限的欢乐,这里的孩子除了李讷,还有周总理的侄女等等很多。
李讷没有李敏个子高,皮肤也没有李敏白,但毕竟比李敏小4岁。但是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不适应,所以在刚开始一段时间,只要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书或者玩具闹别扭了,毛主席就会站出来,对李敏说,你是姐姐,要谦让妹妹。然后又对李讷说,你是妹妹,要听姐姐的话。
李敏日后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中曾回忆了对妹妹的羡慕之情。她说:
李讷是我们兄妹几人中最幸福的一个,得到的父爱比我们几个都多,她是在爸爸的膝下长大的,爸爸的言传身教对她的影响会更大更深,她受到的教益也更多,我真的有些羡慕她。
她还记得,李讷当时还保留在延安的习惯,称呼毛主席为小爸爸,有时候李讷不高兴了,就在屋子里喊着爸爸,正在东厢房北侧办公室中工作的毛主席闻讯走出来,一下子把李讷抱进了怀里,说我的大娃娃怎么了,李讷接着说小爸爸想我们吗?毛主席说小爸爸太忙顾不得想。李讷就不住地踢腿儿撒娇说小爸爸坏。
当然,毛主席对于两个女儿的关系十分上心,比如他给娇娇起了新名字“李敏”。李敏问过爸爸,为什么姓李不姓毛呢。毛主席虽做过简单的解释,但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先解释李讷的“李”,当年毛主席在陕北时曾化名李德胜,所以就给李讷起了姓李的名字。
第二,同样作为女儿,毛主席自然为两个女儿之后的关系着想,所以李讷已经有了名字,总不能让娇娇不跟着妹妹的名字吧,所以也姓李,李讷单李挎一个字,所以娇娇也是李姓外加一个字。
第三,至于“敏”,毛主席告诉娇娇,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名句,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中也有“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的句子。但从李讷的名字来源,《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看,李敏和李讷的名字应该取自同一句。
这也反应了毛主席对两个女儿同等的爱,难怪他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所以日后李敏回忆说:我们虽然是同父异母,但都是爸爸的女儿,他爱谁都很深,都很真,他希望我们成才,一视同仁,从不偏袒谁。
从1949年到1959年十年间,李敏和李讷相处的十分好,到了1959年,两个女儿都已经长大了。李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李讷则考入了北京大学。
此后李敏率先结婚,成家立业,李讷也在1972年结婚。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孩子就这样长大了。
3.毛主席去世,姐妹俩互相关心
1976年毛主席逝世,从某一角度来说,两个女儿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首先是李敏,因为贺子珍病情严重,她不得不去南方照顾贺子珍,所以生活也陷入了困难阶段,好在有刘英等老前辈的帮助,才让李敏渡过难过。
再就是李讷,她刚刚遭遇了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居住在北京的一个民巷里,生活如寻常百姓。关键是她一个妇女,带着保姆和孩子,十分艰难。
但是好在,随着环境的变好,两个人都熬过了那段时间,期间李讷因为母亲的事情一直不敢出门,甚至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也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我妈妈是她,谁敢找我啊。”
李敏多次打电话安慰她:“不要老想着那件事,你咋不说你的爸爸还是人民领袖呢。”
在李敏的鼓励下,李讷逐渐走出了阴霾,回归到了正常生活。
多年来,李敏和李讷一直相互鼓励,相互关心,而且他们的孩子也都长大了。
李敏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孔继宁,是毛主席亲自给起的名字,女儿叫孔东梅,也是毛主席给起的名字。李讷的儿子叫王效芝,“芝”也是取自毛主席的名字。
其实两个人虽然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和生活,但终究是亲姐妹,平时只要有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两个人都会现身,一起唠唠嗑,心情很好。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都已步入老年。
李讷在晚年谈论到姐姐李敏,李讷对其赞口不绝,她说:“我姐姐有本事,有耐心,把两个孩子都培养的很有出息!
孔继宁如愿当了一名军人,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任武官助理。
孔东梅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来又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来一直在国内做公益事业,传播红色文化。
王效芝一家
其实比起来李敏,李讷也还可以,她在李银桥的介绍下,和原中央警卫员王景清结婚,日子过的很幸福。
她的儿子王效芝很低调,他从来不会对外说起自己的职业和身份,如今也已经成家立业,他还有两个女儿,他给孩子起名“瑞雪”和“颢文”。每到毛主席诞辰日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
如今李讷三代同堂,也算十分幸福了。她和李敏更是关系很好,爸爸不在了,但她们一家人的亲情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