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运动康复期间,大家除了要积极地带孩子进行康复外,为了保证孩子的康复效果、避免陷入康复误区,有一些原则大家一定要了解。本次,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几项在生活中与对于孩子康复训练的几项原则,一起来了解下!

1.循序渐进
对于孩子的运动康复训练,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情况与运动问题,并遵循儿童运动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如果因心急等原因,带孩子进行跨阶段的动作训练,那么不仅训练效果会不理想,甚至还会加剧孩子的运动问题,从而对孩子的整体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对于孩子每天的训练量与训练时间也要有规划,且不能过大、过长,以免孩子产生疲乏、厌倦、反感、不愿合作等不良情绪。同时,康复训练也要尽量多样化,使孩子觉得有新鲜感,从而提高孩子训练的积极性。
孩子每恢复一项动作或功能,都需要长期反复地进行训练才能最终巩固下来。并且想要孩子稳步的进步,只有待某一动作定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动作训练。另外,在训练时也要遵循示范-等待-鼓励-再等待-再示范的原则。

2.不过分照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会因心疼或看着孩子着急,而不自觉地过分照顾孩子。但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复与自理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过多的关照势必养成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因此,在生活中对于孩子自己能够完成的或是努努力可以完成的事务,要让孩子自己完成。
同理,在康复训练方面,当孩子无法独自完成训练动作时,都会需要一定的辅助,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不断的训练,大家一定要逐渐撤出辅助。
并且大家在辅助时,是帮助孩子纠正、抑制异常姿势,又或是通过辅助来为孩子减少训练的难度,而不是直接帮助孩子完成。所以,即便是辅助孩子完成训练,大家在引导孩子时,也要鼓励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动作、运动。

3.避免异常用力
孩子运动过程中的异常姿势,大多是由于孩子自身的运动问题,使孩子不能不正常地用力、发力而导致的,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孩子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
因此,我们也总是与大家强调,在孩子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纠正、抑制孩子的异常姿势。

4.正向激励
由于许多孩子因各种原因而没有进行过规范的关节活动和训练。因此,当接受大运动量、分解式的强化功能训练时,会难以接受,所以很多孩子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会出现哭闹、不配合等现象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
对此,大家除了要根据孩子的体质、能力与训练过程中、训练后的表现等因素,为孩子调整训练量、训练时间,避免孩子因过于疲劳而产生厌倦、反感情绪外。也要对孩子保持鼓励的态度,对于孩子做的较差的方面要给予鼓励,对于孩子做的较好的方面要给予肯定或夸奖。
另外,有一点大家要清楚,无论是对孩子过于溺爱,还是经常吓唬打骂孩子,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进而出现逃避心理、拒绝配合训练的情况,从而最终影响康复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几项在生活中与对于孩子康复训练的几项原则”的分享,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康复医院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