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游戏圈有个“现象级最快塌房游戏主播”火了。
从爆火到“塌房”,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
简单给大家捋一捋这件事:
这个叫“小明”的游戏主播,爆火的原因一方面是打游戏水平可以,另一方面是以游戏主播的身份,说了几句“男女关系的金句”,被网友传来传去忽然就火了。
比如他说的那句:“结婚不是为了扶贫,上交工资就是自我阉割”。
被一众拥趸奉为“精神游戏主播”。
俗话说,网络上的他重拳出击,风光无两,大话说尽;
现实中的他唯唯诺诺,妻子面前大气不敢出,直播赚了上百万,手里只有500零花钱。
去哪儿了?
结婚给老婆28万彩礼,婚后又给了几乎全部的70万直播收入,而自己兜里只有抠出来的500来块钱。
他在屏幕面前外卖,熬夜直播;
他老婆在外面夜店,cos圈,追星,美食,奢侈品,晒出岁月静好的人设。
当他哭诉,想跟老婆要钱的时候,却被老婆直怼:“要钱就离婚”。
于是,2025年最荒诞,最喜剧,最具反差的一幕就出现了。
他老婆的金句是什么?
“要钱就离婚”
“这是你自愿给我的”
“你这样做就是不爱我了”
好话坏话都在她嘴里了。
跟大家捋完这件事,再跟大家聊聊男女感情的事。
作为一个资深情感博主,我一直在跟大家聊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关系逻辑。
这个年代,你的钱在哪里,你的感情就在哪里,无论男女;
你内在的价值有多高,你寻找伴侣的匹配度就有多高;
你吃得越多,见得越多,就越不容易被感情,被对方拿捏。
在感情里被对方拿捏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第一类:“高道德标准,低价值体系”,并且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
第二类:自我价值极低,并且连满足自我生活,精神的能力都没有。
第三类:匮乏孤独,且不具备自己主体性的人。
你对照周围遇到的所有感情不幸,所有一手牌打得稀巴烂的人,无一不是这些人。
-01
男女关系的核心逻辑:供需匹配
无论是这次的“小明和妻子”的事,还是之前“胖猫跟女友”的事,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供需不匹配。
或者说,并不能用“谁赚钱多,谁就有绝对主动权,绝对优势”来衡量关系。
男女之爱,你撕开“爱情”这层外衣,里面是什么?
就是供需匹配,是价值匹配。
你听过一见钟情,但你会对路边的流浪汉一见钟情吗?
你会对啥也没有,邋里邋遢,全身散发臭味的人一见钟情吗?
你肯定不会啊。
再比如说,男女双方刚认识没多久,还没有完全了解对方,就说遇到了这辈子的真爱,你信吗?
你说没有目的,没有理由,你信吗?
只不过是“打着爱情的幌子”,往里面填充一些不被人所接受的目的罢了。
为什么被对方拿捏,被pua,被曝光金币,还是不愿意离开?
只能说,对他而言,当下的对方就是最优选,最符合他价值体系的伴侣。
或者说,但凡这个“小明”,之前的那个“胖猫”,吃得多,见得多,社会化属性更完整一些,也不至于在现实中做出这样的事情,这样的选择。
这就是底层逻辑。
你没吃过,没见过,所以看到有人对你示爱,对你释放好感,对你好一点,你就忍不住了。
你见过哪个捞女,渣男轻易被拿捏过?
最后都是老实人承担了一切。
难道是渣男捞女段位多高吗?并不是。
而是他们吃多了,见多了,擅长表演,擅长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感情策略”。
说白了,只要你钱到位,想让他用什么姿势,他就能给你表演出来。
你手里有50万,你买bba,你副驾驶坐着的可能是随机的“职业伴侣”;
你会发现这个人放得开,玩得开,总能精准满足你的要求。
但你手里有5000W,你买500个的车,坐在你副驾驶的人,温顺得像一只绵羊。
为什么?需求不同,目的不同,价值匹配不同。
-02
有人用钱谋爱,有人“用爱换钱”
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场价值匹配。
一个人忽然有钱了,他最先做哪些事,就对应了他内心有哪些缺失。
有人谋爱,有人吃吃喝喝,有人买奢侈品,有人买车,有人买衣服,一切都是“内心的映照”。
当这个人对自我评价较低,自我内在价值感低,他就会用钱去换爱,有钱去买感情里的“安全感”;
不断在伴侣身上花钱,希望自己能得到相应的爱。
也有一些人呢?
“以爱之名”,或者说将爱情当成筹码,当手段,当技巧,去换取对方的钱,去“爆金币”。
什么段位的男人女人,就会干什么样的事儿。
小明的老婆,能pua他,能爆他金币;
但你让他去pua金城武,吴彦祖去试试?
怎么可能。
缺什么,才容易被什么欺骗;
想要什么,才会精准满足对方的某些需求。
这是亘古不变的关系逻辑。
就像感情结束的时候:
谁挽回,谁的需求就越高,谁就是“受益方”。
在感情里,谁投入越多,谁的需求就越高;
谁投入少,谁的需求就越少,自我价值就越高。
话题:你如何看待“爱我就要为我XX”的话术?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