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漫人生征途,奋斗与躺平,宛如天平两端,不断在我们心间摇晃,引得无数沉思。一句 “奋斗是牛马,躺平也躲不过被宰割”,如平地惊雷,直直击中灵魂深处,勾起人们心底无尽的共鸣与感慨。
奋斗,这一贯穿人类文明史的永恒命题,向来被视作叩响成功与荣耀之门的金钥匙。马克思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奋斗,意味着要挥洒如雨的汗水,要在满布荆棘的道路上咬牙前行,要在无数个寂静深夜里默默坚守。但在现实语境下,“奋斗者” 被戏称为 “牛马”,这看似戏谑的称呼背后,是人们对奋斗途中无尽艰辛与疲惫的苦涩自嘲,是身处高强度竞争与巨大压力漩涡时,内心深处那一抹迷茫与彷徨的真切写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浪潮里,许多奋斗者把加班熬夜当作工作日常,为拿下一份订单、完成一个项目,他们忍痛割舍陪伴家人、朋友的时光,身心皆承受着沉重负荷,恰似负重拉犁的牛马,在生活的田埂间艰难挪动。
再看躺平,这一近年来在网络上火爆的热词,宛如一股逆传统奋斗价值观的思潮,席卷而来。秉持躺平理念的人觉得,既然奋斗之路如此艰辛,且付出后也未必能收获理想结果,倒不如就此躺平,远离尘世喧嚣与纷扰,回归内心那片宁静天地。他们不再执着于功成名就,不再为追逐物质财富而拼尽全力,转而以一种低欲望、随遇而安的姿态,淡然面对生活。

然而,“躺平也躲不过被宰割”,这句直白的话语,冷酷地撕开了现实的遮羞布。生活的压力不会因我们选择躺平就自行消散,房贷、车贷的还款压力,医疗、教育的高额支出,像一柄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在头顶,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即便我们试图借躺平避开竞争,可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社会发展变革带来的冲击,依旧如影随形。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中,即便收起船帆,任由船只随波逐流,也躲不开狂风巨浪的拍击、暗礁险滩的碰撞。
既然如此,我们到底该如何抉择人生航向?“与其浮游海上,何如扬帆斩浪”,这句话恰似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浮游海上,乍看轻松自在,实则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汹涌海浪吞没,被神秘洋流带向未知险境。而扬帆斩浪,则代表主动出击,意味着怀揣坚定信念、鼓足无畏勇气,直面生活中的惊涛骇浪。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奋斗,绝非仅仅为了功名利禄,更是为了找寻并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在有限人生中镌刻下独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当我们毅然扬起奋斗之帆,在与风浪的殊死搏斗中,意志得以锤炼,能力得以提升,视野得以开阔。每一次战胜艰难险阻,都是一次自我超越;每一回突破自身极限,都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一步。
回顾历史长河,众多仁人志士用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奋斗的真谛。司马迁遭受宫刑,身心遭受重创,却未一蹶不振、选择躺平,而是发愤图强,笔耕不辍,最终铸就史学巨著《史记》,这部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鸿篇巨制,成为留给后人的珍贵历史文化瑰宝。屠呦呦身处艰苦科研环境,历经无数次失败,却始终坚守奋斗初心,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事业立下不朽功勋,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面对困境,他们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果敢扬起奋斗风帆,在人生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成为世人敬仰的榜样。

置身当今时代,奋斗依旧是我们追逐梦想、缔造美好生活的关键。诚然,奋斗之路布满荆棘,但只要我们信念如磐、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冲破风雨阴霾,拥抱绚丽彩虹。让我们彻底摒弃 “奋斗是牛马” 的消极认知,拒绝躺平带来的短暂安逸诱惑,以昂扬向上的积极姿态投身生活洪流,高高扬起奋斗风帆,乘风破浪,驶向属于自己的辉煌彼岸。因为,唯有在奋斗中,我们才能真正握紧命运缰绳,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