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庆父后代会改恶从善,儿子却抢堂兄弟之妻,为了此女逃亡他国

欲云谈史论今 2021-10-04 10:47:09

公元前660年,鲁国发生一重大事件。人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庆父,在与情妇鲁庄公夫人哀姜合谋杀死鲁闵公后,逃亡到了莒国。在季友主导之下,鲁国人扶持鲁僖公为君,并让莒国人将庆父遣送回国。当庆父被送到鲁国密地(山东费县北)时,季友强迫他自杀了。

鲁桓公四个儿子之间的权力斗争,终于告一段落。

这场权力斗争,虽然鲁庄公与季友兄弟获得大胜,但落败的庆父与叔牙却却并没被灭族,他们的后代仍然生活在鲁国。季友之后发展成季孙氏,庆父后代发展成孟孙氏,叔牙后代发展成叔孙氏——这就是鲁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桓”——所谓鲁桓公之后。

庆父不但与鲁庄公夫人私通,还先后杀死了两位国君,可谓是罪大恶极。常理而言,庆父后代即便生活在鲁国,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牵连。无论是孟孙氏自身,还是鲁国国君,都不会希望他的后代在鲁国再那么高调了。

常人都这么想,可偏偏却不是如此。

鲁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因为楚国人攻打徐国,齐桓公在牧丘(山东聊城县东北)会盟诸侯,准备救援徐国。因为齐桓公年事已高,不能亲自上战场,所以这次救援之旅只能交由别人领军。诸侯们公推之下,最后由鲁国大夫公孙敖作为主将,率领诸侯大军出发了。诸侯国国君都不亲自出马,可见列国对救援徐国都是出工不出力,此行自然也是徒劳无功了。

公孙敖,就是庆父之子孟穆伯。在父亲自杀十五年后,公孙敖又被鲁僖公重用,成为鲁国重臣。虽然这次出征劳而无功,但此次救援还是得到《谷梁传》好评:“善救徐也”,即“救徐国是一件好事。”

庆父后代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亮相,颇有改恶从善的迹象。

公元前626年,鲁僖公死后,鲁文公继位。此时,公孙敖又成为了鲁国卿士,继父亲之后,走上了鲁国权力高峰。

这年2月,鲁僖公正式下葬,周王室派出内史叔服前来参加葬礼。听说叔服会给人看相,公孙敖利用职务之便,赶紧带着两个儿子谷与难前去见他。

在看过公孙敖两个儿子后,叔服说:“谷能继承您的祭祀供奉,难却能安葬您。谷下颌丰满,后代一定能在鲁国昌盛。”

为儿子看前程,这是普通父亲都常有的举动。看相,虽然是迷信,却更显得公孙敖对儿子颇为关心,是位慈父。

这年秋,因为霸主晋国与卫国矛盾激化,公孙敖参加了晋国划分戚地疆界的会盟;这年冬,又因为鲁文公刚上台,公孙敖与特地到齐国访问,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齐、鲁两国,自从齐襄公开始,就始终疙疙瘩瘩。公孙敖父亲庆父之死,跟齐国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庆父的情妇是齐女哀姜,庆父杀死的鲁闵公又是齐女叔姜之子。鲁僖公继位后,一度与楚国联手,前去攻打齐国。但随着晋文公称霸成功,鲁国被迫又投靠了晋国,与齐国站在了同一阵营。这次公孙敖去齐国访问,也是借新君继位之机,缓和与齐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对公孙敖此次访问,《左传》评价颇高::“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

公元前625年,因为晋襄公对鲁文公继位后不去朝见,晋国派兵来攻打鲁国。鲁文公被迫前往晋国朝见,在晋国备受侮辱。几乎在同时,因为要准备讨伐卫国,晋国又在垂陇(河南荥阳东北)会盟诸侯。人在晋国的鲁文公分身乏术,只得让公孙敖代为参加了。公孙敖能代替鲁国国君参加诸侯盟会,可见他在鲁国的地位之高!

自公元前645年公孙敖出仕,到如今他从政已有二十年左右。从这一时期来看,公孙敖不但是位慈父,还是位高权重的政治家,而且是忠心耿耿在为鲁国服务。

对比于庆父,公孙敖的表现,可谓是云泥之别了。庆父后人,果然是开始弃恶从善了。

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人们都以为孟孙氏已彻底摆脱了庆父阴影之时,意外就发生了。

公孙敖夫人戴己娶自莒国,生下了儿子谷(即文伯);其妹声己又生下了儿子难(即惠叔)。戴己不幸早亡,公孙敖想续娶一位夫人,公元前620年就到莒国去行聘。

公孙敖此举,确实让人吃惊:从时间上推算,公孙敖此时已五十多了,却还想着要娶新媳妇,真是人老心不老啊!

莒国人也觉得又些荒唐,便推说戴己的妹妹声己还在,可以作为公孙敖的继室。被人当面拒绝,当然丢丑。但公孙敖从政多年,临场应变能力极强。他马上改口,说要为公子遂娶妻下聘礼。公子遂,即襄仲,为鲁庄公之子,是公孙敖的堂兄弟。

这年冬,徐国入侵莒国。徐国是齐国姻亲,在淮河流域一带堪称强国。

为了对抗徐国,莒国派使者来到鲁国,请求结盟。趁此机会,公孙敖再次来到莒国,公私两尽:为公是与莒国结盟,为私却是为堂兄弟公子遂接亲。当他到达莒国鄢陵(山东临沭县境)后,意外地见到了将要出嫁鲁国的莒女。

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公孙敖顿时魂都没了!美女就在眼前,什么兄弟、什么礼义廉耻,霎时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二话不说,公孙敖就将莒国女子据为己有!

公孙敖的堂兄弟公子遂,在鲁国也是位高权重之人。被公孙敖这么欺辱,大为愤怒,就向侄儿鲁文公请求攻打公孙敖!

鲁文公对公孙敖作出如此丑行,也大为不满,一度想答应公子遂的请求。但关键时刻,“三桓”之一的叔牙之孙惠伯却出来阻止了:“臣听说,‘国内起兵叫乱,国外起兵叫寇;寇能伤害别人,乱只能伤害到自己。’如今大臣作乱国君却不能制止,那么外寇就随之而来,到那时可怎么办?”

鲁文公想了想,冷静下来,就出面制止了公子遂。

随后,惠伯又来调停公子遂和公孙敖之间的矛盾:让公子遂舍弃莒国女子,而让公孙敖将莒国女子送回莒国。在惠伯再三劝说下,公子遂和公孙敖各退一步,都接受了劝告,一场迫在眉睫的鲁国内乱终于得以消弭。

可是,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

公元前619年8月,在执政三十四年后,周襄王驾崩了。天子去世,是大事,各诸侯国都派人前往吊丧。这年10月,鲁国也派出卿士公孙敖前往成周,去参加周襄王的葬礼。

可刚走到半路,公孙敖就突然掉转头,带着吊丧的礼物就跑往莒国,回到了莒女己氏身边!名誉、事业、地位、家庭,全都不要了,他就想跟美女呆在一起!爱江山,可是更爱美人——己氏魅力之大,由此可见!

作为一国卿士,居然放弃自身职责,为了一位女子而逃亡他国,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极为少见。从此,公孙敖就生活在莒国,并与己氏生下了两位儿子。

然而,这么平静地过了几年后,公孙敖却又思念起鲁国来。

在公孙敖出走后,鲁人已将公孙敖之子文伯立为庆父一族的宗主。接到了父亲想回国的消息,文伯(即谷)不得不腆着脸向鲁国朝廷请求。主政的公子遂答应了文伯之请,但是却与他约法三章:严禁公孙敖参政议政。为了回国,公孙敖满口答应了。回国后,他果然足不出户。

但是回到鲁国三年后,公孙敖却又想起己氏的好处来,决心再次出走莒国。上次出走时,他只带着丧礼,可这次出走,他却家中全部财产席卷一空,又去了莒国!

为了一位女子,公孙敖二进二出鲁国,堪称鲁国“国霸”!

父亲如此不正经,让孟孙氏大丢脸面。公孙敖走后,其子文伯就气得卧床不起。临终前,他向家族人请求,立弟弟惠叔(即难)为宗子。

两三年之后,公孙敖在莒国“浪”够了,又一次想回鲁国。

但这次,公孙敖自己也觉得极为困难,便给鲁国大臣送了重礼,上下疏通,请求回国。他儿子惠叔被迫忍辱负重,代他向鲁国朝廷请求。鲁文公对于这位堂叔“国霸”,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再次允许他回国。

可惜,这次老天却不愿帮他了。

公元前613年9月,当公孙敖途径齐国,准备回到鲁国时,突然病逝了!

公孙敖活着时候,大家念及他在鲁国从政多年,所以虽然他二进二出鲁国,都还不太为难他。可他一死,丑行曝光于天下,加上又得罪了公子遂,鲁国便不允许他的灵柩归国下葬了。

这实在是他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

此时,齐国人却给左右为难的孟孙氏出了一个主意:“鲁国是你们亲属,把棺材装饰好放在堂阜(鲁、齐边境,山东蒙阴西),鲁国必定会取走!”这是明告公孙敖后人,鲁国敢不收,就赖在鲁国身上!孟氏族人,果然听从此计。最终,鲁文公抹不过面子,被迫同意让公孙敖灵柩送入了鲁国。

“国霸”公孙敖,终于顺利的回国下葬了。

宗法制下,“亲亲尚恩”才是根本——哪怕公孙敖再不争气,作出再多丑事,因为他是国君之孙,鲁国都得原谅他。“亲亲尚恩”,就是“国霸”的底气所在。对比之下,高铁“座霸”又算得了什么!

公孙敖为了一女子甘愿放弃一切,二进二出鲁国,堪称奇事一桩!

从个人层面说,公孙敖这是为爱情付出了一切,爱美人不爱江山;从国家层面说,庆父与公孙敖父子都如此荒唐鲁国却无力遏制,这才是鲁国落后于时代的根本原因吧!

0 阅读:636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