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斩首示众当天,十万岳家军为何不出手?监斩官到底有多牛

世人皆知岳飞含冤而死,却鲜有人知那个风雨交加的早晨,风波亭外竟然异常平静。一代名将,十万岳家军的主帅,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押赴刑场,而他麾下战功赫赫的将士们却始终按兵不动。
要知道,这支曾让金兵闻风丧胆的铁军,每一个士兵都与岳飞同生共死,每一位将领都是沙场老手。倘若他们当真想要劫法场,又有谁能阻挡?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支天下无敌的军队在自己的主帅被处死时,竟然连一兵一卒也未曾轻举妄动?更令人费解的是,那位神秘的监斩官,到底是何方神圣?
岳飞与岳家军的崛起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的中原大地一片混乱。当时的相州汤阴县,一个名叫岳飞的年轻人正在苦练武艺。世人不知,这位日后的抗金名将,起初并非军伍出身,而是出自书香门第。
那一年,金兵南下,烽火连天。岳飞带着十几个乡勇投奔了相州团练使王贵。王贵一见岳飞,便被他的一身武艺所折服。当时王贵手下正缺一个训练士兵的教头,便让岳飞担任了这个职务。

岳飞训练士兵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每日天不亮,他便带着士兵们进行体能训练。寒冬腊月,他要求士兵们赤膊练武;酷暑时节,他让将士们顶着烈日练习射箭。就是在这样的严苛训练下,一支精锐之师逐渐成型。
后来,宋高宗赵构南渡建立南宋政权,四处招募将才。王贵向朝廷推荐了岳飞,这才有了日后威震天下的岳家军。
岳家军初建之时,只有五百精兵。岳飞定下军中铁律:一日为兵,终身是父。凡入伍者,需立下重誓,终身效忠。更有趣的是,岳飞还在每位士兵的右臂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便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刺字军"。
军中的训练更是严苛。每日寅时,营中就要响起号角。士兵们需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全副武装列队完毕。岳飞规定,但凡有一人迟到,全营罚跑十里。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让岳家军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岳飞还创立了独特的兵种搭配。他将军队分为骑兵、步兵、弓箭手三个兵种,每个兵种又细分为数个小队。更特别的是,他要求每个士兵都要精通三种兵器。这种全能型的训练方式,让岳家军在战场上能够随机应变,攻防自如。
随着战功的累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想要加入岳家军。岳飞对新兵的选拔极为严格,必须经过三轮考核才能入伍。第一轮是体能测试,要求能负重五十斤行军百里;第二轮是武艺考核,需精通一门兵器;第三轮则是品德考察,要求忠义廉耻,心性坚韧。

就这样,岳家军的规模逐渐扩大,从最初的五百人发展到了数万人。每一个加入岳家军的将士,都以能成为其中一员为荣。在军中,岳飞不仅是一位统帅,更是一位严父。他经常亲自下厨,为将士们煮饭;遇到将士生病,他也会亲自照料。
这支铁军在成军之初,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第一次出征中,岳家军以一当十,击退了来犯的金兵。此战之后,岳飞的名字开始在江湖上传扬。而岳家军的名号,也渐渐成为了精锐之师的代名词。
岳家军的不世功勋
建炎四年的一个寒冬,岳家军在郾城一战,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当时金兵主帅完颜宗弼率领五万精锐铁骑南下,岳飞仅以三千精兵就将其击退。这一战后,完颜宗弼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的战斗力从何而来?原来,岳飞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军队编制。全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又设立专门的斥候营和弓箭营。最特别的是那支"夜不收"斥候队,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能在夜间潜行打探军情。
在郾城大战前夜,就是"夜不收"的斥候发现了金兵准备偷袭的计划。一名叫张显的斥候,冒着凛冽的寒风,爬上高树观察敌情。他在树上一动不动地趴了整整六个时辰,连手指都冻僵了,却获得了金兵调动的第一手情报。

岳家军的将领们各有所长。张宪善于夜战,率领的夜战营在月黑风高时最为神出鬼没;牛皋力大无穷,能单手举起三百斤的大刀;汤怀擅长水战,在鄂州之战中,曾率水师一举击沉金军战船十余艘。
建炎五年的郊亭之战更是让金人胆寒。那天,金兵趁着大雾偷袭岳家军大营。不料岳飞早有准备,他让张宪的夜战营埋伏在营外,又命牛皋率铁骑绕到敌军后方。当金兵冲到营前时,大雾突然散去,岳家军的伏兵四面八方杀出,顿时杀得金兵溃不成军。
岳家军不仅战法精妙,军纪更是严明。军中设有"功过簿",将士们的功过都要详细记录。立功者不仅有赏赐,还会在军中点将台上受到表彰。犯错的将士则要在众人面前检讨,重则革职查办。
就是这样的铁律,让岳家军成为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金国的完颜昌甚至下令:"但闻岳家军至,即便速退!"每到一处,百姓们就会传颂岳家军的战功,说他们是"天兵下凡"。
岳家军对待百姓也极为友善。军中有规定,但凡经过村庄,决不能扰民。将士们常常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的百姓,甚至会帮农户收割庄稼。正因如此,百姓们经常主动给岳家军提供军情,成了岳家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绍兴十年,岳家军一举收复了襄阳、郢州等十七座城池。这支队伍的人数已经发展到了十万之众,几乎个个都是百战老兵。当时有个说法:但凡是岳家军出征的地方,金兵必定闻风而逃,根本不敢与之正面交锋。

更令人称奇的是,岳家军从未打过败仗。即便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岳飞总能带领将士们化险为夷。正因为有这样的战绩,岳家军的士气越发高涨,军中将士都坚信:只要跟着岳帅,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朝廷内外的权力博弈
绍兴十年的朝堂之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这一年,岳家军连克十七座城池,眼看就要收复中原。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朝中却传出了一道诏令,命岳飞班师回朝。
要说这朝堂之争,还得从秦桧入朝说起。秦桧曾在金营为质,回朝后便开始大力主张与金国议和。那时的太师李纲力主抗金,朝廷上下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有个细节鲜为人知:秦桧刚回朝时,曾拜访过李纲。当时李纲正在书房读《春秋》,秦桧便说:"老大人在看《春秋》啊?"李纲放下书卷说道:"是啊,正看到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最后落得个被围三月的下场。"这番对话后,两人再未谋面。
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斗愈演愈烈。每当朝会,两派大臣必定争得面红耳赤。一次朝会上,御史范冲直接指着秦桧的鼻子说:"你这是要把大宋的江山送给金人!"秦桧不慌不忙,只说了一句:"大宋养士百年,不在一战。"

秦桧深谙权术之道。他先是让心腹张俊担任枢密使,掌管兵权。又让另一心腹万俟卨担任御史中丞,负责弹劾大臣。朝中但凡主战派官员,都会被万俟卨以各种罪名弹劾。
更令人称奇的是,秦桧竟然还在军中安插了眼线。那年岳家军大胜,班师回朝时,有个叫王俊的小校突然状告岳飞谋反。这王俊便是秦桧安插在军中的一枚棋子。
事实上,早在岳飞班师之前,秦桧就已经开始布局。他先是派人散布谣言,说岳飞有异心。又让心腹在军中收集岳飞的一举一动。等到岳飞回朝,各种罪名已经准备就绪。
朝堂之上的较量并非一朝一夕。从绍兴九年开始,秦桧就不断向赵构进言,说岳飞"功高震主"。每当金国使者入朝,秦桧必定出面接待,并频繁往来。渐渐地,主和的声音越来越大。
最令人不解的是赵构的态度。当年靖康之耻,赵构亲眼目睹金人的残暴。可如今,他却对秦桧的主和之策颇为认同。朝中大臣私下议论,说赵构是怕岳飞北伐成功后,会迎回被掳的徽钦二帝。
秦桧设计陷害岳飞的手段十分巧妙。先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又命人严刑拷打岳飞的部下,逼他们作伪证。最后,又让心腹张俊出面作证,说亲眼看见岳飞与金人暗通款曲。
朝中虽有不少忠臣为岳飞鸣冤,但面对秦桧的权势,他们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那些曾经力挺岳飞的大臣,不是被贬官外放,就是选择了明哲保身。秦桧更是下令:"但有为岳飞翻案者,以谋逆论处!"

杨存的特殊身份
世人皆知岳飞冤死风波亭,却鲜有人知那日监斩的官员正是杨家将后人杨存。这位杨存,乃是大宋开国名将杨业的第五代孙,其祖上正是那位威震天下的杨六郎。
杨存与岳飞的渊源可谓颇深。当年杨存初入军营时,正是岳飞担任教头。那时的杨存年方十八,初到军中便展现出非凡的武艺。一日演武,杨存以一杆银枪连败三员大将,岳飞亲自上前与他过招,二人斗了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从那以后,岳飞便常常指点杨存武艺。每逢月夜,两人常在校场切磋,研讨兵法。杨存更是将岳飞视为兄长,时常登门请教。谁能想到,这对亦师亦友的将军,最后却要在风波亭相见。
杨存为何会被选为监斩官?原来这其中另有隐情。绍兴十一年冬,秦桧得知杨存与岳飞的关系后,便指派他担任禁军统领。这个位置看似显赫,实则是在监视杨存。
更为巧妙的是,秦桧还让杨存的妻儿入住开封,美其名曰"优待功臣",实则是在扣押人质。杨存的一举一动都在秦桧的掌控之中。当朝廷下令处决岳飞时,秦桧特意选择杨存担任监斩官,就是要用这层特殊关系来震慑岳家军。

监斩当日的布置更是独特。杨存命令禁军将风波亭四周团团围住,又在亭外布置了三道关卡。每道关卡都有专人把守,非有腰牌者不得进入。就连行刑的刽子手,也是杨存亲自挑选的禁军精锐。
那日凌晨,杨存早早就到了风波亭。他让人在亭外摆上香案,又命人准备了三杯烈酒。按照规矩,行刑前要让死囚饮酒壮胆。但杨存却打破惯例,让人将这三杯酒摆在香案上,说是祭奠杨家列祖列宗。
更令人称奇的是,杨存还在风波亭四周布置了特殊的军阵。这个阵法名叫"六合锁魂阵",乃是杨家军代代相传的秘阵。阵法一成,就算有千军万马也休想突破。正是这个阵法,让岳家军的将领们望而却步。
行刑前,杨存手持令箭,立于风波亭前。他身披重甲,腰配宝剑,神情肃穆。当岳飞被押到风波亭时,杨存朗声宣读了圣旨。宣读完毕,他转身向岳飞拱手一揖,却始终未发一言。
这一幕被后人传为佳话。有人说杨存是迫于形势不得已,也有人说他是为了保全杨家血脉。但无论如何,杨存确实完成了他作为监斩官的职责。而这个不得已的选择,也让杨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难解的公案。
风波亭的最后时刻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这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天还未亮,风波亭四周就已经布满了禁军。当日,岳飞身着白衣,在狱卒的押解下走向风波亭。一路上,他走得异常坚定,丝毫没有犹豫的脚步。
风波亭外,早已架起了三道关卡。第一道关卡由禁军把守,负责盘查所有出入人员的腰牌;第二道关卡处设有弓箭手,弓弦已经拉满,箭头直指四周;第三道关卡则是杨存亲自带领的精锐禁军,布下了那个神秘的"六合锁魂阵"。
就在岳飞被押解的途中,城外突然传来了阵阵马蹄声。原来是岳家军的先锋营统领王贵,带着三百精骑来到了城外。这支队伍刚准备靠近城门,就被守城将领拦下。王贵出示了令牌,说是奉命进城护送大帅最后一程。
城门处的守将正要放行,却突然看到城楼上打出了一面特殊的旗号。那是杨存事先准备好的信号。守将立即会意,以城防森严为由,只允许王贵一人进城。
当王贵独自来到风波亭外时,发现亭前已经摆上了香案,三杯酒整齐地放在案上。杨存站在亭前,手持令箭,目不斜视。王贵向杨存行礼,却被禁军拦在了第二道关卡之外。
这时,岳飞走到了风波亭前。他先是向香案上的三杯酒躬身一拜,随后转向王贵说道:"回去告诉兄弟们,岳飞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朝廷,更无愧于各位将士。"说完,便大步走入风波亭。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号角声。那是岳家军的军号,声音悠长而凄厉。原来早在行刑的前一天,岳飞就派人送出了一道军令状,命令全军按兵不动,不得擅自入城。
这道军令状上写道:"军令如山,违者斩首。"岳飞用自己最后的军令,保全了他的将士们。城外的岳家军将士跪倒一片,有人捶胸顿足,有人泪流满面,却无一人敢违抗军令。
行刑时辰到了,杨存走上风波亭,手持令箭高声宣读了圣旨。宣读完毕,他向岳飞拱手一揖,随后退下。刽子手上前,岳飞昂首挺胸,直到最后一刻仍然保持着一个将军的尊严。
行刑结束后,杨存命人将三杯酒洒在地上,说是祭奠忠魂。当日入夜,风波亭四周竟然飘起了雪花。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风波亭的台阶上结了一层薄冰,怎么也化不开,仿佛是上天在见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当天夜里,王贵带着岳飞的遗言回到军营。将士们跪在地上,静静听完了主帅的最后叮嘱。从此,岳家军渐渐散去,有的归隐山林,有的远走他乡,却始终记得那个雪花纷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