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颖钰)2月12日,据“上海发布”消息,上海市老龄办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乐龄乐读、乐学乐为”老年阅读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公开发布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乐龄书单”,并在老年人活动频率较高场所设置“乐龄书架”。
该方案提出,自2025年起,上海市各区每年至少组织1场老年阅读主题活动、培育新增2支老年阅读团队和2个老年阅读志愿服务品牌;各街镇利用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或老年学校,每年至少新设1处老年阅读场所,并设置“乐龄书架”,配备老年阅读书籍和报纸。力争到2027年,累计出版不少于30种老年选题出版物。
“阅读是积极养老的一种实现方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阅读作为一种养老方式,让晚年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更精彩。
“数字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融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但老年阅读还存在不少数字鸿沟,例如,适老化的数字阅读产品较少,优质内容供给不足,老年数字化阅读环境不够友好等。”2024年11月7日,中国老龄协会宣传部主任庞涛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
庞涛表示,在拓展老年人公共阅读空间方面,鼓励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和职工书屋以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配备专门的银龄书架,优化阅读功能设置。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和经营单位,可采取错峰、错时的方式为老年读者提供适当的专用阅读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