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个新闻特别有意思。全红婵比赛时出现失误,她的教练陈若琳下意识说了句"哎呦"。结果记者追着问:"这句‘哎呦’是什么心情?"陈若琳的回答更绝:"没什么心情,就是随口一说。"

平时运动员失误,教练要么黑脸,要么叹气,恨不得演一出"恨铁不成钢"的苦情戏。但陈若琳呢?一句"哎呦"轻飘飘带过,赛后复盘还和全红婵一起笑。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根本没把这当大事。
某些媒体就不一样了,巴不得从一句"哎呦"里挖出点"师徒矛盾""心理压力"的猛料。可惜陈若琳不配合,直接告诉他们:"别加戏,就是随口一说。"

问"哎呦是什么心情",这种问题本身就够离谱。打个比方,就像你走路绊了一下,旁边有人严肃地问:"你刚才‘哎呀’一声,是出于对人生的思考吗?"——这不是搞笑吗?
现在的体育记者,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运动员赢了就是"背负国家荣誉",输了就是"心理崩溃"。其实呢?人家可能只是那天状态一般,或者单纯没发挥好。

全红婵失误后没哭没闹,还能笑着复盘。这说明什么?说明她根本没被失误吓住。有些人急了:"这么不严肃,怎么当冠军?"可事实是,人家就是靠这种心态拿冠军的。
真正的强者,失误了不会要死要活,而是该吃吃该练练。反倒是围观的人,比当事人还激动,恨不得替她写一篇"忏悔书"。

很多人看比赛,不是欣赏技术,而是等着看"悲情故事"。运动员失误了,他们比谁都兴奋:"快看!她要崩溃了!"结果全红婵和陈若琳根本没按剧本走,该笑笑该聊聊,让等着看戏的人失望了。
其实体育比赛没那么复杂。赢了高兴,输了总结,下次再来。非要搞得像生死决战,累不累?

有些教练喜欢搞"军事化管理",输了就罚跑、写检讨,好像不痛苦就不算努力。但陈若琳和全红婵告诉我们:顶级运动员的日常,也可以是轻松的、自然的。
全红婵能成功,恰恰是因为她没被"必须完美"的压力绑架。失误了?笑一笑,接着练。这种心态,比一万句"拼命努力"的鸡汤都有用。

最后说一句:
体育比赛不是电视剧,别老想着看"虐心剧情"。真正的冠军,往往是那些失误了还能笑出来的人。至于那些比运动员还入戏的观众和记者——省省吧,人家真没你们想得那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