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西方国家的卫星首次曝光了一架停放在平壤顺安机场的朝鲜伊尔-76运输机正在进行改装。这架运输机的改装工作并没有像朝鲜其他军事项目那样保持神秘,反而被卫星全程记录下来。当时,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朝鲜只是在搞一个“预警机空壳”,毕竟朝鲜的军事工业基础在他们眼中似乎并不具备研制预警机的能力。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西方媒体大跌眼镜。2025年3月27日,朝鲜官方媒体公布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视察这架预警机的画面,还展示了预警机的内部结构和飞行展示。这架预警机的雷达采用三面阵120度布置,直径约9米,比中国的空警-2000和俄罗斯的A-50都要大。虽然雷达尺寸大可能是因为朝鲜电子设备性能不足需要“以大补拙”,但即便其性能只达到美军老旧的E-2C预警机水平,也足以满足朝鲜空军的需求。
朝鲜的这一举动不仅让西方媒体“打脸”,也让西方国家感到困惑:朝鲜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朝鲜的军事工业一直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近年来,朝鲜在军事技术领域的进步令人瞩目,从潜射战略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到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再到标准版本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大口径远程火箭炮系统,甚至还有正在研制的第五代战机。朝鲜军工的发展似乎在“开挂”,让韩国和西方国家都感到意外。
更让西方国家意外的是朝鲜的无人机技术。朝鲜的“新星-4”无人机被不少人称为朝鲜版“全球鹰”,其外观与美军的“全球鹰”极为相似,翼展约40米。这引发了外界对朝鲜无人机技术来源的猜测,毕竟此前只有美国能够生产如此长翼展的无人机。此外,朝鲜还装备了类似美军“死神”无人机的“新星-9”无人机,甚至有传言称朝鲜已经在俄乌前线使用了这种无人机。
朝鲜发展预警机和无人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朝鲜半岛地形多山,地面雷达站的视野有限,而预警机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为防空部队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同时,朝鲜的军事战略强调非对称威慑,通过发展预警机、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构建完整的空中侦察打击体系,以应对韩美联军的技术优势。
朝鲜军工的快速发展,也让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其技术来源。有猜测认为朝鲜可能得到了俄罗斯的助力,毕竟2023年朝俄军事合作有所升温。但不管技术来源如何,朝鲜军工的进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朝鲜的军事工业能力的提升,不仅让美日韩感到意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区军事力量的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说,朝鲜军工的发展并非坏事。它不仅提升了朝鲜自身的防御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对周边国家的压力。朝鲜的军事工业发展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其展现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决心,也让世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