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喜欢胡思乱想,压力过大并非真正根源,而是思想畸形

无知的求道者 2024-06-05 10:39:41

#优质作者榜#“我常感到孤单和无助,自然而然地开始胡思乱想,企图寻找一个出路。”

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统计了人体内耗的因素。结果显示,胡思乱想的习惯是极为常见的内耗之一,并位居第三名。其次是拖延症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调查的被试者中,有32.6%的人表示他们受到了胡思乱想的内耗之苦。

我们经常将自己陷入胡思乱想的状态,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思绪不停的狂奔,导致我们无法不想做任何事情。

“心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劳累,超负荷的想象让我们的大脑异常疲惫,每一种想法在我们的内心纠缠不休,犹如走进了迷宫一般,不断地循环再循环,始终找不到出路,但也无法停止沉重的脚步,这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内耗。

那么,我们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或者说,是我们的思想出现了问题,堵住了灵魂自由的出口。

胡思乱想

胡思乱想是本能反应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莉莎白·勒默尔和托马斯·博尔科韦茨关于忧虑的研究曾作出这样的观点:担忧的基础是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恐惧感激发了情绪脑,由此导致的焦虑有一部分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威胁上,迫使大脑思索如何进行处理,并暂时忽略其他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忧虑是对可能发生的坏事及其应对策略的一种预演,忧虑的目的是在危险出现之前进行预期,针对生存危机想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也就是说,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面临各种挑战,比如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就业,如何升职,如何娶妻生子,所以,我们需要在危险发生之前不断的思考。

但是,以思考为主干,会发生两个分支,建设性思考和胡思乱想。

他们二位可谓同出一脉,但区别却是天壤之别。

比如,我作为一名小编,时常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已经无法在创作更为优质的作品。所以 ,这个时候我会开始担忧并思考:我得把内容写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很多细节一定要刻画到位,而且分析也一定要具体,尤其是数据这方面,一定要让大家信服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果忧虑有作用就不会成为问题,对一个问题反复琢磨,进行建设性的反思,看起来可能像忧虑,但会产生解决方法。

反之,如果文章没有阅读量,反而有很多的差评和侮辱。我开始胡思乱想,担心更多的差评和侮辱,害怕他们谴责我“胡说八道 ”,害怕被谩骂为“雅痞”。

自此,我陷入了消沉,情绪开始低落,嘴角开始起泡。我不想动笔,不想看资料,甚至于连电脑都不想打开。

由于我陷入了创作瘫痪,这种精神困境让我再也无法启动新作品,不久之后,由于长期停更,我的账号被封了。

关于慢性忧虑的研究表明,慢性忧虑具有轻度情绪失控的所有特征:忧虑似乎没有任何由来,而且无法控制,并引发持续的焦虑感,理智无法推倒忧虑的城墙,忧虑者对其所忧虑的事物抱着一成不变的看法。

同样一种挫折,会出现两种“预演方案”,同样也决定着你的心理是漂入荒岛还是绿洲。据实而言,有着太多的人将自身困于“推演的威胁”之上,推理出的每一种坏结果犹如一把粗大的枷锁将自己牢牢禁锢,对我们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曾经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该研究表明,在健康中年男性中,更焦虑的人有更高的心脏代谢疾病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了1561名男性的数据,这些男性的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97%的参与者为白色人种,并且所有参与者都没有冠心病、2型糖尿病、中风或癌症病史。

在研究的40年随访期间,或者直到参与者自动退出或死亡,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年龄段中,精神紧张或焦虑程度较高的男性心脏代谢风险评分较高。

我们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小时候,几乎很少有人会出现心理问题,为什么现在条件好了,反而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胡思乱想

胡思乱想多数是自作自受

大家应该听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春秋时期战争不断,各个国家的战士也便成为了异国的俘虏,直接充当了奴隶。然后鲁国发布了一条国令:但凡在异国看见本国的俘虏,然后直接买下并带回本国,便可按照原定价格进行报销并额外给予一定的奖励,奴隶也放归自由。

政令一出,很多奴隶也归国了。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学之际,也看到了鲁国的奴隶,然后为他赎身在之后带回了鲁国。可是,他坚持不报销,也拒绝了奖励。心想:为国家出一份力,理当如此。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他这件事情做错了。因为你有钱,可以不要报销和奖励的钱,但是,其他人并没有你这样的家庭条件。一旦如此,那些奴隶也便没有人敢去为他们赎身了。

如果本就拮据的家庭,带回了本国,赎金和奖励,是要还是不要呢?

如果不要,原本拮据的家庭会变得更加雪上加霜,衣襟见肘。

如果要,旁人又会说他个人利益高于国家。

如果自己可以选择性的要一部分,每个人又会不一样,进而产生道德攀比。

一个小小的举动,居然将一道填空题变成了三面围攻的选择题。

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很容易懂。问题所在就是子贡擅自提高了道德标准,导致那些“善良的人”由于经济条件凭空出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变得过度担忧,进而胡思乱想,本来迎刃而解的一道题也就变得不了了之了。

我非常理解子贡的做法,因为他受教于孔子,常年受到道德思想的渲染,在常年累月中也便形成了这种思维方式,通过这件事情来彰显自身的德行并不奇怪。

大家注意啊,问题的根源开始浮出水面了。

天马行空的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一直在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成功人士,或者身边的朋友拥有了美好的生活,他们经常在朋友圈大秀自己的精彩和成就,我们常年受到这种假象的欺骗,认为自己过得不如他们。这种落差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我们开始变得担忧和恐慌。

所以,当你看到身边的朋友买房了,所以你也想买一套。

所以,当你看到朋友买车了,所以你也想要一辆。

所以,当你的朋友都有了一块昂贵的手表,你也想有一块,即便你并不喜欢,只是因为这些朋友都有一块,仅此而已。

没有人察觉这种思想的恐怖之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比较的差距上感受生活的意义以及人生的味道,在哪里高就,月薪还是年薪,房子有多大,这些基本成为了沟通中的主要内容,而我们却怡然自得的认为它们才是衡量幸福和悲伤的标准。

而实际上,愚蠢的我们早就将人生的天平倾斜的血肉模糊。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的压力来源主要包括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压力。其中,工作压力被调查者认为是主要的压力来源,占比高达45%。经济压力和人际压力分别占比30%和25%。

实际上,这三方面都是我们与他人进行攀比博弈的主要筹码,但同时又受制于他们所带来的压力。他们压制我们,我们又去压制那些比我们弱小的同类,硬是要在无产阶级内部比出个好坏,比出个高低,比出个优劣,比出个美丑。

正如萨省大学的吉姆·普勒所说的那样:“实质上现代经济中的所有购买行为,即便有些看上去似乎是过度的,但同样反映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购买行为如果不达到一定数量,她们就无法被满足。”

顾名思义,一旦某种“欲望”牢牢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我们便没有多余的经历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了,用我们的话来说——魔怔了。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都是被攀比和欲望取代的牺牲品,为什么这么说呢?

《反脆弱养育》的作者玛德琳·莱文是一位拥有25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书中曾写道:

“我的治疗对象越来越多地出自环境优裕的家庭……他们很不快乐,与外界疏离并且被动……传统上青少年渴望的独立自主,在他们身上反而不见踪影。”

据一项美国研究显示,经济优裕家庭的青春期女孩患上抑郁症的比例是全国七年级女孩的三倍,达到了22%。而到了八,九年级,这类家庭的女孩中有三分之一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焦虑症状。

如果这种观念继续被传承,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于下下代将永远沉浸于这种观念的水深火热中,而我们这一代就是发起者的元凶和拾柴点火者,难道你不觉得毛骨悚然吗?

攀比

如何调节胡思乱想

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聊天,谈到一个无聊的话题:如果可以穿越到古代,你想做什么人。

“我要做皇子。”我一个朋友不假思索的说。

“那你岂不是会英年早逝。”我另一个朋友嘲笑的说道。

“你别诅咒我啊”他无所谓的说道。

“宫廷内斗频繁不断,就你这智商,我担心你刚穿越过去,第二天,又投胎回到现代了。”

“如果我生在古代,可能会这样。但是,我生在现代,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我有了更加先进的思想。”

“先进的思想?吃饭用勺子,而不是筷子吗?”

“少跟我贫嘴了,我说的是思想,不是用餐工具。等我做了皇子,我也不奢望做什么皇帝,只要随便给我一个闲散贵胄,或者随便一个岗位就行。这么大的等级制度,公,侯,伯,子,男或者无品官职,我随便选一个就行了。我不争皇帝,他们干嘛要杀我。这就是我的先进思想。”

“你还挺想的开”

“对,这就是将僵化思维进行融化的先进思想。在他们眼中,只能在皇帝和死亡当中选择一个,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极端选择。而我是在闲散贵胄和平民这个巨大的梯度中随意谋生,我的生存纵深要比他们大很多,选择也更多。”

是的,当我们用非黑即白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时,思想便会变得僵化而极端,进而被恐惧所困,因为你没有选择。就好像你就是一把尊贵的战刀,却被人类用来厮杀,虽然你见不得血腥,但也无能为力,因为你只想做一把受人尊崇的战刀。

反之,如果将自我融化为铁水,然后重新锻造,你可以做用于农耕的农具,可以做茶杯,可以做任何你想成为的东西,都可以随你的意愿而行。

你不想自降身份,也便失去了太多的选择,所以才会被“低点”不断恐吓。请问,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到底是谁站在顶点俯瞰一切,从来没有,仅仅是一条模糊不清的生物链而已。而实际上,根本就没有那样的人,只有“妄想爬到顶点”的人。

顾名思义,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梯度之间,哪怕是极为成功的人也是在这个梯度之间谋生,他们不可能是站在顶点的那个人,任何人都不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对完美主义的偏见和误解,同样也是胡思乱想的主要根源。

总而言之,你所有的压抑,都是因为你太想要而欲求不得。你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你太较真儿了。

分工

有人说,既然是梯度谋生,我可以不选择制高点,那我宁愿选择相对来说高梯度的位置。看来上一段落的数据还没有唤醒你。

然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根据数据显示,富裕阶层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是普通阶层的2-3倍。

我之前阐述过一个观点:并不是所有的犬都适合做牧羊犬,也不是所有的犬都适合做缉毒犬,也不是所有的犬都适合做搜救犬甚至于雪橇犬。它们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只是根据自己的特性被安排在合适的梯度位置,都是很棒的一环。

然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梯度,并将它做好,彼此之间没有歧视,没有侮辱,没有攀比,我对我们的下一代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在他的名著《心流》一书中做出这样的人生警示:

彻底功利化的人,只追求周遭他认定应该期望的东西——往往也是与天性密切结合的欲望。他可能会经历许多难能可贵的事,但因这些事与他的欲望不符,他就会完全忽略它们。他在意的并非现在拥有的,而是满足别人的要求后能获得什么。这种沦为欲望奴隶的人,只知道周而复始地追逐一到手就化为泡影的奖赏。

0 阅读:0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