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河北唐山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造成超过20万人丧生。灾情发生后,北京军区副政委迟浩田迅速响应,立即带领部队奔赴灾区,展开紧急救援行动。
深夜时分,迟浩田结束了一整天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指挥,身心俱疲地回到住处。正欲就寝,中央办公厅的一通电话不期而至,要求他即刻返回北京,却未透露具体缘由。
在局势依旧紧张的国内背景下,迟浩田对中央急召他回京的真正原因感到困惑。望着身旁同样紧张的秘书,他淡然说道:“此次回京吉凶未卜,全看前来迎接的车辆如何了。”
【军长笑称迟浩田是“迟大胆”】
1941年,胶东地区遭日本侵略者践踏,他们肆意烧杀抢掠,无恶不为。年幼的迟浩田亲眼见证了日军的残暴行径,心中逐渐萌生了救国救民、为同胞雪耻的强烈愿望。
1944年,年仅15岁的迟浩田经由熟人引荐,加入了胶东区招远县齐山区中队,担任文职。他勤勉尽责,表现出色,赢得了上级的青睐。为栽培他,上级安排他到抗大分校胶东支校深造。学成后,他被分配至部队,踏上前线抗敌之路。
在解放战争期间,迟浩田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他紧随27军,先后投入了莱芜、济南战役,以及孟良崮、淮海等重大战斗,展现了非凡的战斗精神和贡献。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里,迟浩田作为连政治指导员,仅率两名战士悄悄潜入敌军指挥部。他们未发一枪一弹,仅凭迟浩田的智勇,成功震慑敌军,令千余名敌人投降,成为我军的俘虏。
迟浩田的英勇表现让27军军长聂凤智倍感欣喜,他握着迟浩田的手,笑声爽朗地称赞其为虎胆英雄,并幽默地提议给他改名,叫做“迟大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随即爆发,迟浩田加入许世友将军率领的志愿军27军赴朝参战。在战争的第五次战役中,他表现出众,荣获一等功臣荣誉。战后回国,迟浩田继续在军队中担任领导要职。
【中央深夜急召回京 不知是福是祸】
1976年7月28日拂晓前,河北唐山突发7.8级强烈地震,瞬间城市沦为废墟。时任北京大军区副政委的迟浩田,得知灾情后,心系灾区民众安危,主动请求带领部队,不顾夜色深沉,紧急奔赴地震现场。
唐山在深夜遭遇地震,那时人们正沉睡,根本来不及躲避,被埋在废墟下。这场灾难导致24万余人丧生,16万余人受重伤,更有4000多名儿童失去亲人,变成孤儿,场景令人痛心。
抵达灾区后,迟浩田目睹曾经繁华的城市瞬间变为废墟,房屋倾颓,遍地遗体,心痛至极,难以自禁,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脸颊。
唐山经历大地震后,余震频发,环境依然危机四伏。然而,迟浩田毫无畏惧,他毅然决然地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中。
10月6日,迟浩田整日忙碌至深夜,才拖着疲倦的身躯返回帐篷欲眠。刚迷糊间,电话骤然响起,他猛地惊醒,以为抗震救灾又有新状况,睡意顿消,连忙起身去接。
迟浩田接起电话,得知是中央办公厅来电,心中稍感宽慰。办公厅告知他需即刻筹备,次日需返京,届时将有专机迎接。他随即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听完电话,迟浩田不自觉地瞥向手腕上的表,时针已悄然越过零点几分。他随即问道:“此刻匆忙返京,是否有紧急任务需要处理?”
电话那头传来简洁的回复:“回京后,所有事宜当面详谈。”他尚未来得及开口,对方就已挂断了电话,留下一阵忙音。
迟浩田此刻毫无睡意,心中颇为焦躁,不禁自言自语:“究竟是何紧急事务?非要此刻召回,难道它的紧迫性还超过了抗震救灾的工作?”
迟浩田回京时心怀忐忑,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特殊时期。此前,他因主张为受排挤的老干部平反,遭到了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记恨,并因此遭受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此刻,他突然被急召回京,这让他不禁揣测,是否那些居心叵测之人仍未打消对他的念头,又要暗中搞什么鬼把戏?这般思忖之下,他的心中愈发忐忑不安。
天亮时分,迟浩田未眠一夜后,立刻致电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探询情况。秦基伟却称对此事一无所知,并劝慰道:“老迟,别想太多了,中央让你回去,回去便是。”迟浩田闻言,未再多言,默默挂断了电话。
迟浩田正整理着归京的行装,恰逢几位同志进屋。他们听闻迟浩田突兀的回京决定,皆心存疑惑,且忧虑他返京后可能会遭遇的不确定境遇。
尽管迟浩田内心也感到不安,但见战友们为自己忧虑,他便故作轻松,笑着宽慰众人:不必惊慌,就算天真的塌了,还有地撑着。一切顺其自然,无需过分担忧。
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言道:“明日抵达北京,究竟迎来的是福是祸,全看前来迎接我的车辆如何了。”
次日一早,按照预定时间,中央派遣的飞机抵达来接迟浩田。他向在场的战友们挥手告别,带着战友们担忧又不舍的眼神,稳步踏上了前往飞机的阶梯。
抵达北京机场后,飞机很快停稳,迟浩田步出机舱,一眼便望见一辆黑色轿车静候在旁,这让他心中顿时释然,确信自己已经安全无虞。
那时,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需接受组织审查的高级干部,会被绿色吉普车接送。正因如此,迟浩田表示,仅凭来接他的车辆颜色,他便能预感自己将面临的是福还是祸。
接着,迟浩田安稳地坐入黑色轿车内,由于前一晚未曾合眼,此刻已感困倦,他随即合上双眼,打算稍作休息。轿车疾驰而往中南海,待抵达目的地时,他也恰好醒来。
抵达后,迟浩田由工作人员引导,步入中南海西楼内的会议室。整个过程中,指引有序,他顺利到达了预定地点。
迟浩田刚进门,中联部部长耿飚便起身相迎,热情地与他握手交谈。接着,耿飚兴奋地告知:“迟浩田同志,有个好消息,那帮人已经被我们控制住了。”
接着,耿飚向他细致叙述了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携手叶剑英、汪东兴、李先念等老一辈将领,共同历经波折,果断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稳定局势的艰难历程。
耿飚的话语让迟浩田心潮澎湃,他眼中迅速汇聚起喜悦的泪光,声音略显嘶哑地说:“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看来局势即将迎来转机,天空也将放晴。”
耿飚眼中泛着泪光,接过迟浩田的话茬:“没错,阴霾总算散去了,那些兴风作浪的妖魔也已被制服。”说着,他轻拍迟浩田的肩膀,亲切地引导他坐到沙发上。
正当所有人因那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而激动不已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步入房间。迟浩田迅速起身,紧紧握住纪登奎主动伸过来的手,两人以此表达彼此的喜悦与敬意。
待众人情绪稍安,纪登奎向迟浩田阐明了召回他的缘由,即计划安排他到人民日报担任新职务。
纪登奎投来期待的目光,迟浩田见状,随即坚定地说:“组织上可以放心,我坚决承诺,会圆满完成党赋予我的各项任务。”
耿飚听到纪登奎点头表示满意后,见他转向自己说道:“党中央安排你来负责宣传工作,接下来你们共同商讨下具体开展方式。”言毕,纪登奎便离开了会议室。
【迟浩田奉命收复舆论阵地】
迟浩田被中央紧急召回以担纲重任,缘由在于他早年曾在《人民日报》任职,期间因坚持正义而触怒某些势力,最终无奈离职。此番召回,意在发挥其过往经验,应对当前紧要任务。
如今,他被中央再次委以重任,前往《人民日报》履职,这无疑昭示着困境正逐渐消退。我们应把握时机,迅速着手整理与恢复工作。
迟浩田深知行动迅速的重要性,返京次日即赴《人民日报》履职。他遵循与耿飚等商定的计划,逐一约见报社主要领导交谈,并随后正式传达了党中央对这些领导停职的决定。
迟浩田接管《人民日报》后,秉持真理,耐心开展思想工作,逐步消除了对党工作存在误解和异议的声音。在他的引领下,拨乱反正的进程渐趋顺畅,报社也稳步迈入了正轨。
在一年多的勤勉工作后,因表现出色,他赢得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基于此,组织上随后决定对他进行提拔,并赋予更重要的职责。
迟浩田受到邓公复出后的亲自召见,邓公对他过往的工作表达了高度认可,并指出党组织急需他这样的优秀干部。因此,党组织决定赋予他新使命,调任他为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承担更重大的责任。
迟浩田深感党组织信任之恩,但经深思熟虑,自觉资历尚浅,恐难以担纲重任,压力颇大。因此,他给中央军委致信,坦诚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恳请中央军委能审慎考虑这一任命决定。
邓公在阅读了迟浩田的信后,特地召见了他进行交谈。交谈中,邓公先对迟浩田的担忧表示了理解,接着话题一转,强调了年轻干部在军队未来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迟浩田在聆听邓公的讲话后,领悟到了其深远意图:邓公意在通过提升年轻干部,重用那些潜力大、能力强而资历尚浅的才俊,旨在加速推进领导层的更新换代工作。
在得到邓公的鼓舞后,迟浩田满怀信心地接任了副总参谋长这一关键职务,踏上了新的工作征程。
【结语:】
迟浩田不负邓公与党中央重托,凭借自身能力,逐步晋升至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及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要职,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且难以忘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