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彤小熠的妈妈。
这几天发了关于阅读主题的文章,热度都很高,看来很多家长都还是很关注孩子阅读这个板块的。
确实孩子开始上一年级了,如果对读书没有兴趣,更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那么在三年级以后的语文学习会越来越吃力的。
昨天有个娃爸留言很有意思,他说:“孩子都不识字,阅读个啥呀?”还有一个妈妈私信我说:“也给孩子读书,但是孩子总是不定神,摸着摸哪儿的,急死人。”“到底要给孩子亲子阅读到多大呢?”今天就来一一给大家解答。
01
阅读就必须先学会认字
学习语言传统的顺序应该是:先听,再说,再读,再写。
那么如果家长跳过了“听”这个环节,而直接去教孩子去说,去读或者认字的话,孩子就只是表面上的认识这个字,换了一个情境,孩子还是不能了解这个字的意思。
阅读的第一要素是:让孩子听懂这个故事,乐在其中。如果把亲子阅读活动简化为单纯地教孩子识字的话,孩子是可以识很多字,但是就不可能深入了解故事的内容,更别提阅读理解力的提高了。
所以要记住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02
阅读就是背古诗、读名著
很多家长想要孩子从小积累文学素养,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背古诗、读名著。
第一,这样的方式不能代替亲子阅读。
第二,这样机械的背古诗、读名著,输入的是孩子还不能理解的信息,在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方面是打折的。
第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输入可理解的信息,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孩子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
03
认为给孩子读书的时候,
他们就应该静静地坐着听
我儿子非常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听爷爷讲《林海雪原》。正常会听一个多小时,孩子也会拿一下他的小汽车。爷爷觉得他在做小动作就停止了读故事。孩子立刻催促爷爷继续读。
爷爷也会边读边问一些故事里面的内容,孩子都能答得出来,这说明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做一些身体动作,并不影响他对你读的内容进行脑部的信息处理。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听你讲故事,他们越想做一些生理动作,就越清楚的地表明他们对你读的内容进行着更高级的信息处理。
举个例子:我们大人有时候在思考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小动作,比如转笔,摸手指等等。
所以不要太过于要求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听你读书,只要他是在认真听就可以了。
04
图画书都是幼稚的孩子书,没什么深度
日本著名的纪实文学作家“柳田邦男”与松居直、河合隼雄合著的《绘本之力》中极力倡导“大人也要读图画书。”
我跟娃爸从孩子们出生就一直陪伴俩娃绘本亲子阅读,很早的时候会去绘本馆借绘本,遇到其他孩子的家长都会交流一些亲子阅读的感受。
其实我们大人有时候对绘本的兴趣比孩子对绘本的兴趣更大,会发现很多写给大人看的绘本,比如《朱家故事》、《搬过来搬过去》。
有妈妈跟我交流看了一些情绪类的绘本,比如《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感觉自己心态都能平和,甚至唤醒了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女孩。
还有个爸爸说:大人陪读绘本有时候是温习了自己的童年,和孩子一起成长,很多的恐龙知识都是跟孩子一起读绘本的时候学到的。
所以说,图画书(绘本)也是一种文学的表达形式,与其它文学形式并没有高低之分,也并不意味着是“给孩子看的”。
更不是幼稚的,它是适合0—99岁的年龄去阅读,每一个年龄段去读同一本绘本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发现是不一样的。
05
漫画书、搞笑书、故事书等等
都是“没营养”的书
漫画书、搞笑书和故事书都属于轻松读物。虽然没有经典书籍那样阅读价值大,但是也有它的作用。
第一,阅读轻松读物有助于促进大量的阅读;
第二,可以帮助孩子去阅读较难读物的语言能力;
第三,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所以只要孩子喜欢读,任何类型的读物都是值得阅读的(小说最佳)。
06
假如亲子阅读的状态
与我所预期的不一样,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昨天有一个妈妈给我私信,她说:为什么你们家是那种温暖的、有爱的阅读场面,而我家却是我在读孩子一边听一边做小动作,时不时还差个嘴,让你读不下去,或者听2分钟就跑出去喝水,上厕所玩玩具。
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或者是刚刚才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混乱的状态。
事实上,只要你坚信亲子阅读是好的,是值得提倡的,继续坚持,它就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
07
电子书便宜又方便,还是用电子书好了
对于低龄的孩子(6岁及以下),最好还是给他们看纸质书籍,不要看电子书。因为孩子是需要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眼前的世界。
而探索世界是需要给孩子慢慢地、静止的、足够长的时间,用手去翻页,用眼睛去仔细观察图片,用小脑瓜去思考。
而电子书往往加入了很多的声音和视频,这些声音和光影会干扰孩子,感受文字的微妙和进行思考,无法累积重要的知识和细节。这样的电子书,无非是另一种“电视”而已。
08
跟孩子的“亲子阅读”要坚持多久
“究竟要阅读到孩子多大?才可以放他自己去看书,不用再理会他了?”
我的认知是:在他需要帮忙读书的时候,至少拉长到10岁左右;但一起“讨论”书的年龄,可以延长到无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