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尸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治方:(脉证见上卷)
屑,内鼻两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亦见《肘后》、《外台》,并引张仲景。《肘后》“舌下”下更有“又云扁鹊法治楚王效”九字。原注“脉证见上卷”者,徐镕《附遗》谓即首篇“寸脉沉大而滑”一条,是也。《三因方》名内鼻散。《肘后》云:“尸蹶之病,卒死而脉犹动,听其耳中,循循如啸声,而股间暖是也。耳中虽无啸声而脉动者,故当以尸蹶救之”。《巢源·尸厥候》云:“尸厥者,阴气逆也。此由阳脉卒下坠,阴脉卒上升,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脉尚动而形无知也。听其耳内,循循有如啸之声,而股间暖是也。耳内虽无啸声而脉动者,故当以尸厥治之(下言脉,与本经首篇所云略同,不具录)。”
据此,知尸蹶亦是一种假死,其证候为脉动而无气,耳中如有啸声,股间暖(言股间暖,则他处已冷矣)。扁鹊所治虢太子,正是此病,见《史记》本传及《说苑》。
菖蒲屑吹鼻,桂屑著舌下,皆取其刺激开窍也。
又方:
剔取左角发方寸,烧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肘后》方寸间有“二”字,《外台》作方“寸匕”。
案:
剔,《素问》作“鴛”,依《说文》,当作“鬅”,云髴发也,髴即俗刹字。
程氏云:《内经》曰:“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皆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以竹管吹其两耳,鴛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见缪刺论)。”今仲景亦剔左角之发治者,以左角为阳气之所在,五络之所绕。五络皆竭,故剔其五络之血余以治之。和以酒灌者,助药力而行气血也。
渊雷案:
本方原出《素问》。《素问》之意,当如程说,然所谓邪与络,皆涉渺茫,难以信据。考之本草,乱发消瘀治惊痫,或者脑部血管有栓塞,遂成假死症状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