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农村人一年吃不了几顿肉纯属胡扯”,这话是不是胡扯?

笨刨三农 2024-03-27 07:18:06

先看截图:

现在,网上好多好多的朋友,都喜欢写些回忆的文字,并且,大多数朋友也都是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我乍一看到这位发帖人的帖子的时候,我就怀疑,他肯定不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才会说出这种话来。

点开他的主页一看,果不其然,这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小年轻。

我也就理解了,他对那时候的这些说法,肯定是道听途说后,自以为是地想象出来的,甚至是杜撰出来的。

要真是如他所言,那,当时的农村人,还真是有口福了。

首先,“说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平时一般很难吃上几顿肉,吃肉也就是在过年的那几天里……”,人家这说法,是真实的,是千真万确的。

只要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亲历者,我想,对这说法,是感同身受,并且是不会有一点疑问的。

因为,这就是事实,没有半点水分,没有丁点虚假成份。

不是“胡言乱语”、“胡说八道”,更不是故意“抹黑”。

其次,发帖人说“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养着不少的鸡鸭鹅狗……”的说法,一半对,一半错。

对的是,那时候,农村人那时候,真的是家家户户都养“鸡鸭鹅狗”。

错的是,他说的那个“不少的”三个字。

养了“不少的鸡鸭鹅狗”,那就是养了很多了,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那时候的农村,并不像现在,粮食还是很紧张的,虽然说那时候农村人养这些“鸡鸭鹅狗”,多数情况下是喂些草菜之类的东西,但多多少少还是要喂点粮食的。

就是这个“喂点”,也注定了农村人不敢养太多的“鸡鸭鹅狗”。

因为,积少成多,养的鸡鸭鹅狗越多,喂的粮食肯定就会多。

那时候,人们自身吃饭都困难,谁家舍得多养鸡鸭鹅狗,舍得多消耗粮食?

正常的情况是,一家一户,养个三五只,六七只,至多养个十只八只,就到顶了。

至于发帖人说的,“难道这鸡鸭鹅狗肉,就不叫肉吗?”

这个肯定叫肉,但是,那时候的农村人都做不到“随时都可以逮一只宰吃”。

先说一句我们农村老家那边的一句俗话吧,叫“瞎个大骡子大马不心疼,瞎个老母鸡哭上三天整”。

解释一下,“瞎个”是我们当地方言,意思总丢了。

这句话,是当时的农村男人,用来笑话家庭妇女头发长见识短的意思,是说她们,丢了大牛大马她们不心疼,丢只鸡却能心疼的哭上三天三夜。

是瞎了,丢了,都心疼的哭上三天三夜,那么“随时都可以逮一只宰吃”,能做到吗?

谁敢去逮?去“宰吃”?

七五年,我们邻村的两位家庭妇女,为了几个鸡蛋,而大打出手,最后两家人一齐上阵,其中一家的一人,被打的头破血流,住了十几天院。

原因就是,他们两家都有只鸡“落(读Ⅰa)蛋”,落蛋就是不在自己家里的鸡窝里下蛋,去外面的柴禾垛里下。

后来,在柴禾垛里找到了几个鸡蛋,这个说是她家鸡下的,另一个说是她家鸡下的,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引发流血冲突……

实际上,那时候的农村人,养活几只鸡,除了在过年的时候,会宰一只“犒劳”一下,其它时候,是没有人会舍得去宰来吃肉的。

有个很有名的词语,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叫“鸡屁股银行”,就是养那几只鸡,是用来卖鸡蛋的,卖鸡蛋都上升到了开“银行”的程度了,你宰鸡吃了,不是在砸“银行”吗?

我们农村老家那边还有句顺口溜,叫“一个鸡蛋七分钱,两个鸡蛋一斤盐”,当时,一个鸡蛋可卖七分钱,食盐卖一毛四一斤,俩鸡蛋就换回一斤食盐来,就够一家人吃上半月二十天的。

鸡蛋大家都舍不得吃,就更甭说把鸡杀了吃肉了。

0 阅读:0

笨刨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