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0dc0f44cb5ec9d92133643c47e7ba1.png)
马超的西征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决定亲自出征西部,目标明确,意图进攻汉中张鲁。马超对此非常警惕,他认为曹操根本不只是为了解决汉中的问题,实际上是在为吞并凉州的势力铺路。于是,马超决定联合其他关中地区的军阀,积极准备反击。
马超和张横、梁兴、杨秋、侯选、程银、李堪等人迅速聚集起十万大军,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联盟。马超心里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他认为只要能够防住曹操的进军,粮草问题将成为曹操最大的软肋。马超知道,曹军从中原出征,经过漫长的行军,粮草补给始终是最大的难题。他坚信,只要在渭河北岸稳守,曹军必定因粮草短缺而撤退。对于这个计划,马超非常有信心,他确信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点,迫使曹操的军队陷入困境,最终导致撤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53aacefd2f238aa30346717e13d384.png)
韩遂对马超的计划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韩遂认为单纯的防守并不充分,必须通过更主动的出击来消耗敌人,迫使曹操军队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他提议,应该在曹军渡过渭河的过程中,给予致命一击,这样才能有效打击敌人并争取主动权。
这个建议与马超的防守策略大相径庭,但经过讨论后,联盟中的各位将领一致同意采纳韩遂的方案。韩遂的“半渡击之”的计谋被付诸实践,准备在曹操军队进入渭河之时,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
潼关之战的转折
七月,曹操亲自率领中原大军西征,目的明确——进攻汉中张鲁。在潼关,与马超和韩遂的联军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曹操的军队首先驻扎在蒲阪,做好了渡河的准备,计划从这里进一步向西推进。马超和韩遂则早已在渭河北岸布下了防线,等待着曹操的到来。两方的力量已经清晰对峙,马超的联军在地理上占据了有利位置,但曹操的中原大军仍然庞大且充满了战斗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6dead84fe4d23024636c1599cf6056.png)
曹操得知马超预定的战略后,不禁感叹,称“马超小儿若不死,我恐怕连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马超虽然年纪尚轻,但凭借着出色的判断力和战术眼光,已成为曹操心中的一大隐患。马超的影响力与威胁,已在曹操心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
尽管马超在战术上表现出非凡的眼光,依靠渭河上的防守与粮草不足的问题,期望能够逼迫曹操撤退,但最终局势的发展并未如他所愿。曹操虽然听闻了马超的防线计划,却凭借着中原大军的优势,逐渐稳住了局势。曹操的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保证了长时间的粮草供应,使得马超预想的“粮草短缺”问题并未成为决定性的转折点。面对这种局面,马超的联军虽然坚守渭河一线,却未能彻底压制曹军,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逐渐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5e2c0ba14fd8cd8d9d0f58180c7406.png)
尽管马超的联军曾在前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意图和作战能力,但在长时间的僵持中,曹操展现了更加坚韧的战斗意志和资源优势。这场对峙的结果,并没有如马超预期的那样,曹军因缺乏粮草而被迫撤退,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军队逐渐消耗了马超联军的优势,稳步推进了战局的演变。马超虽然凭借过人的军事眼光初期给曹操带来了不少压力,但面对曹操在兵力、资源、战略上的强大优势,最终未能阻止曹军的推进。
再起兵凉州,曹操的打压
建安十七年,马超在潼关战败后,并没有选择就此罢手。尽管经历了巨大的挫折,他依然决定继续斗争。马超意识到,单凭关中的资源和自身力量,难以与曹操的庞大军队正面抗衡,因此他决定再次起兵,联合更多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失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7c95e4e7869e2b01de46d27e191ccc.png)
马超带领着诸戎渠帅再次起义,集结了数万之众。这次起义得到了张鲁大将杨昂的支持,张鲁的援助让马超的军队在西北地区的行动更具威胁。马超的部队在短时间内迅速围攻凉州刺史韦康的治所,韦康本以为自己在凉州地位稳固,却在马超的进攻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马超的联军在这一轮攻势中,迅速获得了周围郡县的响应,形势一度对曹操的统治造成了威胁。
尽管马超取得了局部的胜利,曹操并未因此松懈。曹操在邺城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开始着手打击马超的家族和支持者。曹操下令抓捕马超的族人,包括马超的父亲马腾、以及他的两个弟弟马休和马铁等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8b50d46ab42ce3ba25e0db5e96015b.png)
曹操通过抓捕和斩杀马超的三族,实际上是在向马超和整个关中的军阀们发出强烈的警告。马超在得知自己家族遭遇此厄运时,悲愤至极。
失去家园,马超的心境变化
建安十九年正月,马超的妻子董氏的弟弟董种前来冀城,带着贺礼祝贺马超新春。他来时的心情或许是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对亲人的祝福,但马超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欢喜,反而感到极度的痛心。他捶胸吐血,愤怒的情绪和无法掩饰的悲痛一同爆发出来。
他提到自己家门百口余人已被曹操所杀,剩下的仅仅是自己和董氏两人,面对这样的惨状,马超质问为何还要庆祝新年,暗示自己和董氏之间的祝福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尽管马超曾在某些战斗中取得小胜,但这些胜利并未能为他带来真正的安慰和恢复,他始终无法摆脱家族覆灭的阴影和不断袭来的身心折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4571d2218dada9a3f21afcd479229c2.png)
春季,姜叙和杨阜在卤城起兵,马超看到了机会,认为这是一个恢复自己力量的时机。姜叙和杨阜的起义给了马超一个难得的局面,他期望能够利用这一波起义的力量,重新赢得局势的主动。马超迅速派遣军队进行调动,准备借此机会整顿力量,恢复势力。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像他所期待的那样顺利进行。
在冀城,赵衢劝说马超出城,考虑到曹操的军队严密布防,赵衢认为留在冀城并非明智之举。于是,马超最终决定出城,但事与愿违,形势并没有向他预想的那样发展。马超的家族和亲人被赵衢与梁宽联合起来的势力所杀害,这让马超感到更加沉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b29b28cc8a330a3218d74a99142be8.png)
在失去家族的保护和支持后,马超的军事力量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他失去了冀城,也未能成功攻克卤城,形势变得愈发困难。马超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无法在卤城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冀城的丧失使得他再无立足之地,内外困境交织,使得他无法顺利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在外部环境越来越艰难的情况下,马超不得不作出更为激烈的决策。他选择转而袭击历城,并且在历城发动突袭后,将城池放火焚毁。尽管如此,他深知自己已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此地立足,因此决定放弃历城,转身逃亡,前往张鲁的领地投奔。
最终抛弃家人,投奔刘备
马超在向张鲁投靠后,虽然暂时得到了庇护,但他对张鲁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尽管张鲁有一定的领土和力量,马超很快发现,张鲁在应对曹操的压力时显得力不从心。张鲁的军事和领导能力似乎无法有效抵挡曹操的进攻,尤其是在曹操大军的逼近下,张鲁的防线越来越显得脆弱。马超对这种情况感到忧虑,认为即使在张鲁的庇护下,他也无法彻底免受曹操的威胁。因此,马超决定放弃张鲁,转而投奔刘备,希望能够得到更强大的支持,以对抗曹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3033c22af10b200b3496e54920e1f4.png)
马超在投奔刘备后,并未完全脱离过去的困境。虽然他获得了庇护,但在张鲁麾下的日子依然不安稳。马超的妻子董氏和儿子马秋依然留在张鲁的领地,虽然马超曾因战乱被迫离开,但他始终没有能够带走家人。当时,张鲁虽然表面上与马超保持联盟,但曹操的西进让一切都发生了急剧变化。
随着曹操的军队逼近,张鲁被迫面临两难选择。在曹操强大的压力下,张鲁最终决定投降。对于张鲁来说,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决定。曹操的军队横扫四方,张鲁无力抵挡,只有向曹操示弱,才有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曹操绝不会轻易放过与他有过仇恨的敌人,尤其是马超那样的对手,哪怕马超已不在他的眼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c4d4f2ea67ff11a9178e7b4988e55c.png)
曹操为了彻底断绝马超未来的威胁,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手段。他将马超的妻子董氏赐给了自己的谋士阎圃,公然让董氏成为了阎圃的妾。对于马秋,曹操同样没有放过,他将这个孩子送给了投降的张鲁。
为了保全自己,张鲁不得不作出了痛苦的决定。虽然他和马超曾经联手对抗曹操,但在曹操的威压下,张鲁深知,如果不显示自己的忠诚,自己也难以保全。于是,他不得不将马秋处死,以此证明自己绝对不可能背叛曹操。
参考资料:[1]刘竺岩,马鹏.历史的接合与英雄形象的再造——评陈玉福长篇小说《西凉马超》[J].写作,2024,44(2):93-99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6b41f65006b9dbae4c0ca43ce801d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