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红军在长征路上面对天险和追兵,硬是靠着意志和智慧闯出一条生路。翻越夹金山是长征里的一大难关,国民党将领薛岳带着十万大军在后面追,结果愣是没追上。原因不光是雪山难走,更因为飞夺泸定桥后,杨成武使了个高招,拖住了薛岳的脚步。
1935年5月,红军长征走到四川,前面挡着一座夹金山。这山可不是闹着玩的,海拔4500米,常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还变化无常。红军那时候啥条件啊?战士们穿着单衣,脚上套着草鞋,背点干粮就得上路。夹金山在当地叫“神山”,不是因为多神圣,而是太难爬了,普通人都望而却步,更别说带着装备的部队。
红军为啥非得翻这座山?当时他们刚从遵义会议调整战略,决定北上抗日,得跟红四方面军会合。夹金山是去四川懋功的必经之路,没得选,只能硬上。5月底,红军开始爬山。那时候正赶上春末夏初,山上冰雪还没化完,风一吹跟刀子似的。聂荣臻后来回忆,部队上午还士气高涨,下午大雾一起来,雪花满天飞,战士们冻得跟雪人似的。晚上更惨,气温低到刺骨,衣服根本挡不住寒气。
吃的也不多,红军带了点辣椒和白酒,靠这个暖身子。缺氧是个大问题,好多人爬着爬着就头晕,走不动了。队伍里互相搀着往前挪,有些战士实在撑不住,倒在雪里就没起来。尽管这样,红军还是咬牙翻了过去。这不是啥奇迹,就是硬扛出来的结果。
薛岳为啥没追上红军

再说说追兵这边。薛岳是国民党有名的将领,手底下有十万中央军,装备比红军好多了。他奉蒋介石的命令追击红军,目标是把红军堵在大渡河边,彻底消灭。按理说,红军翻雪山那么艰难,薛岳应该能趁机追上来,把红军摁死在山里。可事实是,红军翻过夹金山后,薛岳愣是慢了好几拍,没能咬住红军的尾巴。
有人可能会想,是不是夹金山太难爬,薛岳的部队也过不去?其实不是。国民党军队虽然也有后勤问题,但他们装备齐全,还有当地向导帮忙,翻山没红军那么吃力。薛岳没追上的真正原因是红军在飞夺泸定桥后搞了个大动作,把他的计划彻底打乱了。
1935年5月29日,红军拿下泸定桥后,没直接撒丫子跑,而是留了个后手。这个后手让薛岳到桥边时傻了眼,只能干瞪着过不去。等他想出办法,红军早跑远了。这事儿跟杨成武的策略脱不开关系,后面细说。
飞夺泸定桥是长征里有名的一仗。泸定桥在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用13根粗铁索连着,两边是悬崖,下面是湍急的河水。国民党守军本来守着桥,打算把红军堵死在河边。结果红军第四团在杨成武和黄开湘指挥下,硬是拼了过去。5月29日那天,战士们冒着枪弹,手脚并用爬铁索,愣是把桥拿下来了。
拿下桥后,红军主力赶紧过河北上。可杨成武没光顾着跑,他琢磨了一件事儿:这桥红军能过,追兵也能过啊。国民党要是追上来,红军还没喘口气就得接着打,翻雪山的时间就没了。于是他跟刘伯承商量,提了个主意——把桥上的四根主要铁索锯断。
这招听着简单,其实挺有讲究。泸定桥的铁索是主支撑,锯断几根,桥面就没法承受大部队的重量了。红军工兵冒着风险,把四根铁索锯开,断了的铁链直接掉进河里,桥彻底瘫了。这么一来,薛岳的部队就算赶到桥边,也没法直接过,只能干着急。

杨成武为啥没把桥全毁了?一是时间紧,红军没工夫把13根铁索全弄断;二是考虑到当地老百姓,这桥是他们过河的要道,全毁了不太合适。锯断四根,既挡住追兵,又留了修复的可能,算得上深思熟虑。
薛岳的反应和后果
薛岳带着部队赶到泸定桥时,看到桥上的铁索断了,气得不轻。他也不是没招,下令砍附近山上的竹子树木,搭个临时竹桥。可这竹桥哪有铁索桥结实?搭好后承重不行,部队只能一小批一小批过,速度慢得跟乌龟似的。从搭桥到过河,折腾了快20天。这20天里,红军早翻过夹金山,6月12日在懋功跟红四方面军会合了。
薛岳这回追击算是彻底泡汤。他本来想靠泸定桥快速跟进,把红军堵在雪山里,结果被杨成武这一手弄得计划全乱。红军这边争取到时间,喘了口气,后面战略上也好调整了。
后续发展和历史意义
红军翻过夹金山,跟红四方面军会师后,长征的形势有了新变化。这次会师让红军力量壮大,也为北上抗日定了基调。杨成武在泸定桥的策略,不光是拖住了薛岳,还体现了他对全局的眼光。后来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里也干了不少大事,1949年后当上副总参谋长,晚年还搞军事教育,2004年在北京去世。
薛岳呢?这次失手后,他在国民党那边调整了一下部署。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在长沙会战里打得还行,算有点战绩。1949年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1974年在台北去世。他跟红军的这场较量,算是输了一局。

杨成武这招锯铁索,真挺高明。既卡住了追兵,又没把当地老百姓的路堵死,战略上实用,态度上也厚道。长征里这种智慧和韧性,放到今天看,还是让人佩服得不行。
再聊聊这件事的深层意思
红军翻雪山、飞夺泸定桥,不光是体力活儿,更是一场脑力战。杨成武这手,不只是战术上的成功,还透出红军对老百姓的在意。国民党那边老想着“剿共”,红军却想着怎么既打赢又不害民。这种差别,可能就是长征能熬过去的一个原因。
再说薛岳,他也不是啥无能之辈,能带十万大军追击,说明有两把刷子。但他碰上红军这种打法,装备再好也没辙。历史这东西,有时候不看你有多少资源,就看你怎么用脑子。
这段故事放现在看,也挺有意思。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遇到难关时,光靠硬拼不一定行,得动脑子找突破口。红军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咱现在想想,也能学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