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父来我家23年,母亲去世后他回老家独居,我去接他,他泪流满面

晚风计划 2025-01-24 14:47:45

我叫李琳,今年38岁,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我的父亲在我六岁的时候因意外去世,那时母亲才刚刚三十出头。

我还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李杰,父亲去世后,母亲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艰难地养活我们姐弟俩。

小学毕业后,我成绩不错,可家里实在供不起我继续读书。

母亲咬着牙坚持让我读完初中,却没能力再让我念高中。

于是,14岁那年,我随村里人去了广东打工,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她从不跟人诉苦。

可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实在太难了。

后来,经人介绍,一个叫张大山的男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他是母亲的再婚对象,也就是我的继父。

张大山比母亲大五岁,未婚,没有孩子。

他是个实诚人,话不多,却对母亲和我们姐弟俩格外照顾。

那年我16岁,弟弟14岁,母亲带着我们嫁进了张大山的家。

一开始,我和弟弟对张大山并不亲近,甚至有些排斥。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个男人是真的拿我们当一家人。

他对母亲体贴入微,对我和弟弟也从不偏心。

他会在农忙时帮我母亲分担重活,也会在我和弟弟生病时彻夜守护。

村里人都说,母亲命好,能遇到这么一个男人。

张大山是个木匠,手艺很好,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他从不对我们姐弟俩摆继父的架子,反而总是默默为我们付出。

比如,我第一次去广东打工,他亲手给我做了一个木梳,说是拿着顺手,能让我想家时有个寄托。

弟弟上学的学费,也是他用木工活挣来的。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因为有了他,我们的日子总算过得不再那么艰难。

转眼间,我和弟弟都长大了。

我20岁那年,母亲生下了她和张大山的女儿——也就是我同母异父的妹妹张小梅。

小梅的到来让这个家更加热闹了,也让我对张大山的感激更深了。

他对我和弟弟的关心没有因为妹妹的出生而减少,反而更加用心。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两年前,母亲查出胃癌晚期。

在她去世前,她特地拉着我的手叮嘱我:“琳啊,你和杰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你们张叔。

他这些年不容易,咱们欠他的,不能忘。”我点头答应,可我没想到,母亲去世后,张大山竟执意要回老家独居。

他说:“孩子们都大了,我一个外人,住在这里也不合适。”我们姐弟俩怎么劝都没用,他还是走了。

这两年,我一直想着去接他回来,可总被各种事情拖住。这不,又快过年了,腊月二十二,我决定亲自去一趟,把他接回来。

那天下午,我开着车去了张大山的老家。

他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路不好走,车子开到村口时已经快天黑了。

我下车走了几步,就看见他从屋里出来,手上还拿着木头和锯子。

他瘦了很多,头发也白了不少,显然比我记忆中苍老了许多。

“张叔!”我喊了一声,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琳啊,你怎么来了?”

我心里一酸,赶紧走过去:“快过年了,我来接您回去。您一个人在这儿,怎么过得下去?”

他摆摆手:“我习惯了,这里安静。再说,回来打扰你们一家也不好。”

我听了这话,心里五味杂陈。他的“打扰”二字深深刺痛了我。这个陪伴了我们23年的男人,怎么会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呢?

吃晚饭的时候,我留意到他饭桌上的菜很简单,只有一些咸菜和腌肉。

他一边吃,一边问起弟弟和妹妹的近况。

我把弟弟的工作和妹妹的学习情况一一告诉他,他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点头。

但当我提起要接他回去时,他却轻轻摇头:“琳啊,我知道你们孝顺,但我年纪大了,跟着你们也不方便。再说,我一个农村人,去了城里也不自在。”

我急了:“张叔,您是我们家的人,怎么能说这种话?我妈去世前,特地嘱咐我们要照顾您,您还记得吧?”

他低头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叹了口气:“琳啊,我知道你们对我好。可我是个没用的老头子,跟着你们,只会添麻烦。”

我听到这儿,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我说:“张叔,您别这么说。我们姐弟俩能有今天,全都是因为您。没有您,我哪有机会读书打工?没有您,弟弟的学费怎么凑得齐?还有小梅,她现在每天都念叨着您呢,说过年一定要给您拜年。您这样待着,我们怎么能安心?”

他听了我的话,把筷子放下了,抬起头看着我。我分明看到他眼眶红了,嘴唇抖了一下,却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一早,我打算带他回城。他嘴上还是推辞,但看到我坚持的态度,最终点点头。收行李时,我发现他的东西少得可怜,只有几件旧衣服和一些木匠工具。我问他:“张叔,这些年您一个人在这儿,不觉得孤单吗?”

他笑了笑,说:“孤单是有的,可我习惯了。这里有你妈的影子,我在这儿,心里踏实。”

听到这话,我的心又是一阵酸楚。母亲去世后,他把所有的思念都埋在了这个小山村里,连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都比不上。

回城的路上,他全程没怎么说话,只是看着窗外发呆。快到家的时候,他突然问我:“琳啊,你说,你妈要是还在,会不会嫌我没用?”

我一听这话,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我握住他的手,说:“张叔,我妈要是还在,她一定会高兴。她知道您这么多年为我们做的一切,心里早就把您当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

他听了,抬手捂住了嘴,肩膀微微颤抖。我知道,他哭了。

张大山最终还是跟我回了家。那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弟弟给他敬了酒,妹妹坐在他身边撒娇,连我丈夫也亲热地叫他“爸”。他笑得很开心,眼里却还带着泪光。

后来,他渐渐适应了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

虽然他嘴上总说自己没用,但他会每天早起给小梅做早餐,也会帮我丈夫修修家里的小东西。

他还是那个默默付出、不善言辞的张大山,但在我们心里,他早已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母亲走了,可她留下的爱,一直都在。他用23年的时间,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家,不是血缘决定的,而是用心浇灌的。

0 阅读:1

晚风计划

简介:用枯燥的文字诉说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