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26日,民航局再次对航空人员医学标准进行修订并颁布《民用航空体检鉴定医学标准实施细则(AC-67FS-001R2)》。该标准主要对飞行员Ⅰ级体检合格证的肺大泡和肾结石鉴定做出调整和修订。
2024年9月1日,新版航空人员医学标准正式实施,对于40岁以上飞行员需要常规接受胸部CT平扫检查,大量无症状隐匿性肺大泡被发现。根据原标准,诸多40岁以上的机长或教员面临停飞风险,对标准的适时调整迫在眉睫。这也是继新标准发布半年即进行修订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肺大泡的鉴定,必须考虑到气胸病史,手术治疗史,术后复发史,肺功能等诸多复杂情形。面对拗口晦涩的标准细则,飞行员Ⅰ级体检合格证如果患有肺大泡、气胸病史、或手术治疗后到底该如何鉴定呢?
名词解释:
胸膜区单个肺大疱最大径:位于肺脏表面的肺大泡,对个数没有限制,其中最大的肺大泡的最大径,以CT测量为准。
1、胸膜区肺大泡,既往无自发性气胸病史的
(1)胸膜区单个肺大疱最大径不大于2厘米,无症状,无需接受肺功能检查,可鉴定为合格。
(2)胸膜区单个肺大疱最大径大于2厘米且不大于5厘米,无症状,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至少一年内不能作为唯一机长在航空器上行使职责,在运行观察前提下,可鉴定为合格。运行观察一年后可考虑取消职责限制。
(3)胸膜区单个肺大疱最大径大于2厘米且不大于5厘米,如果有相关症状,或者肺功能中度及以上异常,或者不能接受职责限制的,应鉴定为不合格。
(4)胸膜区单个肺大疱最大径大于5厘米,应鉴定为不合格。
(5)肺大泡切除术后,观察至少90日,手术对侧无最大径大于2厘米的单个胸膜区肺大疱,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可鉴定为合格。
(6)肺大泡切除术后,观察至少90日,手术对侧单个胸膜区肺大疱最大径大于2厘米且不大于5厘米,无症状,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至少一年内不能作为唯一机长在航空器上行使职责,在运行观察前提下,可鉴定为合格。运行观察一年后可考虑取消职责限制。
(7)肺大泡切除术后,手术对侧单个胸膜区肺大疱最大径大于5厘米,应鉴定为不合格。
(8)肺大泡切除术后,手术侧单个胸膜区肺大疱不大于5厘米,无症状,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可鉴定为合格。
(9)肺大泡切除术后,手术侧单个胸膜区肺大疱大于5厘米,综合症状、肺功能等综合评定,必要时可以申请疑难鉴定。
2、肺实质内肺大泡
(1)偶然发现的肺实质内肺大泡,对大小无明确限制,无症状,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可鉴定为合格。
(2)如果合并有胸膜区肺大泡,参考胸膜区肺大泡鉴定原则。
3、合并有自发性气胸病史的
(1)气胸治疗后,观察至少90日, 症状消失,肺组织扩张良好,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无胸膜区肺大疱,可鉴定为合格。
(2)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应鉴定为不合格。
(3)合并有胸膜区肺大疱,无论肺大泡大小,均不合格。
(4)既往有肺大泡切除术史,无论手术同侧或对侧,如果仍有胸膜下肺大泡,均不合格。
(5)气胸治疗后,观察至少90日, 症状消失,肺组织扩张良好,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仅有实质内肺大泡,可鉴定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