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深入探讨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国明明不寻求重塑世界秩序,为什么反而让美国更难应对呢?
长期以来,美国的一些政客和舆论一直在叫嚷,说中国想要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重塑世界秩序。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中国的目标可不是去篡夺美国的角色,单方面制定国际规则,中国只是希望在规则制定过程中,能提升自己的话语权。那为什么中国这种不寻求重塑世界秩序的立场,却让美国感到棘手呢?
咱们先从美国内部来看。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美国国内对华态度出现了严重分歧。国务卿卢比奥说中国是 “最强大、最危险的近邻对手”,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茨宣称中美处于 “冷战” 状态,还觉得中国想用 “中国梦和中国领导力” 来取代美国。可特朗普本人的态度却不一样,他的做法更像是在做 “交易”,比较注重和领导层的关系。美国内部这种混乱的认知,使得他们在制定对华政策的时候,根本找不到统一的方向。
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梅兰妮・西森,在《美国、中国和控制竞争》这本书里,有力地反驳了中国寻求全球霸权的观点。咱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明确表示,中国 “无意超越或取代任何人”。中国很清楚,历史上大国争夺霸权带来过多么严重的后果,所以中国一直专注于在多极世界里,提升自身的财富、权力和影响力。中国追求的 “控制权竞争”,可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中美之间虽然利益有竞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调和。
美国对中国感到不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中国政府的治理下,中国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让中国的外部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中国两款 6 代机成功首飞,076 舰、空警 - 3000 等平台亮相,DeepSeek 人工智能模型也推出了,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焦虑。美国担心中国在国际秩序里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会敌视自由主义原则,威胁到自身利益,所以就夸大中国的威胁,把大家的注意力从自身竞争力削弱的问题上转移开,还把遏制中国当成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回顾历史,美国一直把自身实力和对自由主义的拥护,看作是 1945 年以后国际秩序的核心,还要求其他国家认同它的价值观,这其实和战后秩序的自由贸易、多边主义这些创始原则有偏差。中国国民党政府当年参与建立了战后秩序,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支持这一秩序,因为它能维护中国的内部稳定,保护国家主权。冷战结束以后,中国虽然对美国的多边主义做法有些担忧,但并没有去挑战战后秩序,而是选择融入其中,发展综合国力,在规则范围内倡导改革,增强自己的谈判地位。
中美在维持全球经济运行规则等方面,其实是有共同目标的。美国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利用中国对当前秩序的认同,务实推动中国参与战后秩序的体制结构,而不是假设中国要摧毁或垄断秩序。可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又开始 “退群”,还强化贸易壁垒,这和中国越来越开放,继续推进全球自由贸易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反差。随着美国和盟友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中国维持世界秩序的形象反而被进一步强化,这可真是有点讽刺。
总的来说,中国不寻求重塑世界秩序,却因为自身发展的活力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追求合作共赢的态度,打破了美国以往在国际秩序中单方面主导的局面,让美国在应对的时候,陷入了认知混乱和政策两难的困境。
要是美国非要实施那些挑战中国核心安全利益、限制中国国际作用的政策,就很难说服中国按照它的期望去谈判、妥协或者合作。而中美对抗或者激烈竞争的局面,反而会激发中国发愤图强,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
美国要是想走出这个困境,就应该摒弃偏见,和中国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放弃零和思维,这样中美关系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不过问题来了,美国真的能放下身段,和中国平等合作、友好相处吗?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