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2024 年 4 月,考古学家在浙江台州的下汤遗址发现了一座有 9000 年历史的大型墓葬。这一发现很可能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但这个下汤遗址究竟在哪里呢?
从杭州到下汤,搭乘杭温高铁只需一个多小时。贯穿了上山文化的三个重要遗址。一小时穿越一万年,这不是梦。下汤遗址位于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坐落在一个俗称为 “汤墩” 的台地上,比周边农田高出约1.5 米。它四面环山,在南面约 2 公里处,便是浙江第三大河灵江的上游永安溪。
该遗址于 1984 年被发现,是最早被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1989 年,它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约 150 米,东西宽约 120 米,外围有环壕,总面积约 3 万平方米左右。现存的高墩部分是遗址的中心,文化层堆积厚达 2 米以上,包含上山文化(距今10000
- 8500 年)、跨湖桥文化(距今 8000 -
7000 年)、河姆渡文化(距今 7000 -
6000 年)、好川文化(距今 4500 -
4000 年)这四大阶段,其中以上山文化时期的遗存为主。
考古专家判定,下汤遗址是远古中国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是我国早期农业社会以及早期村落形态的 “化石”。其年代跨度大,文化序列完整,在浙江独一无二。在已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当中,它的聚落要素最为完备、结构最为清晰、内涵最为丰富。是有着万年历史浙江的一个缩影,是构建浙江尤其是钱塘江以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 “标尺”。
为什么呢
超过世界人口 50% 的人以水稻为主食。所以,水稻的起源、种植以及驯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根据浙江上山遗址和湖南彭头山遗址的相关资料,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最初始的农业社会的样子。要是和半坡遗址比一下的话,基本的东西都差不多具备了。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农业社会。目前的资料很可能意味着农业生活的产生并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是一个快速的过程。然而,专家们还不能完全下结论。毕竟,9000 年或者 10000 年以前的资料实在太少了。说不定现在的下汤遗址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下汤遗址的 T21 和 T9 这两个探坑当中,还发现了野生稻。其中一份的年代测定为 27000 年前,另一份距今约 40000 年前。和上山遗址一样,下汤遗址展现出了上山文化区东部早期野生稻的分布情况。这一发现为专家们了解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 。
在研究稻作农业起源的过程中,目前还出现了几个棘手的问题。在低海拔地区,有迹象显示在距今约 6000 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稻作驯化程度降低的事件。那么,距今约 4000 年的时候,是否存在籼稻传入的证据呢?文化的演变与环境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呢?还有,专家们一直没能找到一个有着连续文化堆积的地方,这实在让人困惑。
该遗址从 9000 多年前一直到 4000 年前后,历经了 5000 多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毫无间断。在一处遗址上,完整地展现了新石器文化的发展进程。就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言,这不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从当下对上汤遗址的研究来看,即便是在最为寒冷的时期,也就是大约两万年前,这里的气候状况依然良好。大部分时间里,此地的植被类型属于暖温带植被。此外,还发现了与现今不同的情况。比如说,当时生长着大量的蕨类植物。
下汤遗址可不只是开辟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新起点。更为关键的是,它揭示出,在稻作农业起源的早期阶段,人类的食物构成并非仅仅只有水稻。实际上,那是由各类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涵盖了采集来的食物以及最早种植的水稻。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