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最卷的永远是下一年”,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2024年很卷,2025年会更卷,春节刚过,各大车企各种“一口价”和优惠政策陆续发布,硝烟比以往更浓烈。在高强度的内卷与“价格战”之下,不少车企选择以价格换市场,反而身处被动局面。

实际上,车企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在擅长的领域坚守自我,往往是更明智的生存之道。比如长城汽车,2024年净利润124亿到130亿,拿下中国车市1/4利润;还有福特中国,去年在中国市场实现了6亿美元(约44.09亿元人民币)的利润,比拼命投身价格战洪潮的通用、马自达等过得滋润。

在看到这些车企的财报数据时,个人多少还是有些意外的,当其他车企深陷价格战泥沼,不主动参与价格战的长城、福特等车企反而是赚爆了。这也值得其他车企思考,中国车市非要在价格战的“角斗场”,靠卖低价车刷销量、换市场吗?01拒绝价格战的长城,狂赚130亿在车市持续上演“价格战”的市场环境下,长城汽车因销量连跌但盈利大涨,成为格外“独特”的一家。长城汽车去年累计销量123.33万辆,同比微增0.21%。按照长城汽车原定的190万辆销售目标来计算,去年的销量达成率还不到65%。所以从完成目标的角度来看,长城汽车做得并不好。

不过,长城汽车的盈利却爆了。日前,长城发布了2024年的财报预告,预计净利润124-130亿,同比大涨了76.6%-85.14%。利润增长的背后,是单车价值的提高。仅仅一年时间,长城汽车将单车平均利润提升到了1.28万元。参照行业中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长城汽车在单车利润方面取得的成绩实属罕见。

尽管外界各种诟病长城汽车的销量,但其有两个数据很值得一看,一是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为30.96万辆,同比增长37.13%,二是海外市场销量达到45.31万辆,同比增长43.39%。这两大板块业务的增长,正是长城汽车业绩大涨的重要原因。

倘若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长城汽车几乎从不在竞争惨烈的红海市场与对手血战,而是选择更有价值的市场切入点,集中所有资源和火力打造长板。总结来说,长城汽车不盲目价格战,不赔钱保份额。停产亏损车型、保住皮卡基本盘、不断提升坦克系列的溢价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凭借这些,长城不靠内卷,依然获得了惊人的利润。02福特也卷,但卷的不是价格除了长城汽车,不主打参与“价格战”的福特中国,2024年也实现了盈利。数据显示,长安福特去年卖了24.7万辆车,同比增长了5.97%。要知道曾经辉煌时期的福特在华可是百万辆的销量,而如今销量少了1/4,却依旧拦不住福特盈利。要知道,2017年-2023年,福特中国累计亏损超过50亿美元,而在2024年,福特中国实现了7年来的首次全年盈利。

客观来说,福特中国得以实现44亿元的净利润,归功于吴胜波在“瘦身减负”上的雷厉风行。去年,长安福特减少了不少不赚钱的车型,车型从曾经的百花齐放缩减到只剩6款。同时生产基地也从三个砍到两个,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销售端的压力,尽可能做到了产销平衡和轻资产运营。不得不说长安福特的这套打法确实干得漂亮。除了布局做减法,长安福特在产品与动力上走差异化路线。去年,长安福特解锁混动赛道,精准锚定大马力混动,使得蒙迪欧、锐界L等车型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实现了低油耗。产大马力E混动车型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目前,长安福特的混动车型市占率不断提升。

福特很清楚通过价格战,挤压自身利润的做法,其实并没有办法获得企业长久的、良好的发展路径。所以福特拒绝价格战,而是将重点放在提升产品价值和客户体验上,这也无形中赋予福特更强的竞争力,这也是福特在内卷中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03智驾普及,价格战2.0客观来说,车企“价格战”让消费者能买到更便宜的汽车,或用相同预算购买更高级别的车型。然而,为抢占市场份额疯狂降价,部分车企已经到了连成本都不顾的地步。企业亏本卖车,听起来似乎利好消费者,看似销量提升了,但超出常规的降本,逼得一些厂家偷工减料甚至不惜造假。从正常的商业逻辑来看,企业必须有合理的利润,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后续权益。

所以很多车企也意识到,单纯的价格竞争并非长久之计,长期的低价策略不仅会压缩利润空间,还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于是,今年的价格战伴随着价值战同时开启,车企换了新战场,决战智驾平权。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提出“智驾平权”的相关计划。

当前,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当低价走量车型都能实现智能化普及,不仅能增强车企竞争力,也能进一步拉动市场销量。显然,从长远来看,“智驾牌”比单纯的“降价牌”在消费者端更有影响力。

在一个产品供大于求、技术加速迭代的充分竞争市场,不打价格战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企业只会打价格战,也是没有未来的。而没有盲目跟随降价风潮的长城、福特等车企,也给行业提供一些不同答案。当然,不参与“价格战”的车企,也需要在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和稳健的利润之间找到平衡,进而才能在这场比谁活得更久的游戏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