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兜兜宁大
编辑|L
癌症,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病发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生病过程非常痛苦,痛苦到甚至有患者把癌症称之为“第十九层”地狱。
周总理就是在这种痛苦之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到最后一刻的。

1976年1月8日,在与癌症抗争了600多个日夜后,周总理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
即便身患癌症也要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只有意志力强的人,才能够忍受得住癌症病痛的折磨,而周总理不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着自己。
在建国早期,周总理的身体就承受着超额的工作,即便是机械也要有维修护理的时间,何况人的身体,但周总理心系国家和人民,一刻也不想多耽误。
他曾对来华的阿尔巴尼亚客人讲述,自己现在有两个秘书,每天二十四小时,一人一天十二个小时,不能不让他们休息,晚上让他们走,有些事情他自己写、自己办。周总理总是这样体贴着别人,却从来不在意自己。
1972年,两次心绞痛不仅加重了他的心脏病,同年癌症又找上门来。

1972年5月,周总理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做尿常规检测所的时候发现了端倪,并留心注意了。不久,不出所料周总理开始尿血,随后确诊了癌症。
当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周总理的时候,周总理表示,人固有一死,死亡并不可怕,这是自然规律。
张佐良回忆周总理是奇人,即便累到极限也能继续工作,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广交会,三天两夜七八十个小时,其他人站着都能睡觉,但周总理没打一个盹。其实哪里有什么奇人呢?是靠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的初心。
据统计:1974年1月至5月期间,周总理的实际工作量为每日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有5天。此外,从3月中旬到5月底的两个半月内,除日常工作外,共计参加中央各种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议和谈话57次。

韩宗奇很难忘记1976年1月8日那一天。躺在他面前的是周总理,冰冷的解剖室内,白布下的周总理双手放于腹部,面容慈祥。
就在三个小时之前,周总理失去生命体征,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人间。但韩宗奇等人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不是悼念,而是要完成周总理的遗体解剖。
当遗体被解剖,在场的医务人员不禁都潸然泪下——这具身体的主要器官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肿瘤,这也就代表着,人在活着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痛苦的。
那为什么要解剖遗体呢?——这是周总理的遗愿。
在重病住院的日子里,周总理曾经专门有交待过医务人员:如果我死了,那就彻底解剖我,我身上有癌症,你们要仔细检查,好好研究研究,能为国家的医学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我是很高兴的。

周总理知道,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讲,我们国家对癌症的治疗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他将自己的遗体捐赠,希望能够做出一些贡献。
周总理总是心系这个国家和人民,无论何时何地,即便已经死去。
1975年2月4日,医务人员对周总理的身体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癌细胞作了电灼处理,手术历经4个小时,手术台没下来,清醒后的周总理就要见李冰。
这时的周总理很是虚弱导致说话的声音也是极小的,需要李冰俯下身细听才能听清。
“云南的,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们,要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就在几天前的1月29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报道过云南锡矿工人肺癌的情况,40%的矿工在工作后三四年间死亡。
看完报道后周总理对此很是忧心,自己现在在进行救治,那那些矿工兄弟们呢?他们有得到国家的救治吗?对人民的关怀,让这个病弱中的周总理强撑着醒来交代任务。

事后李冰回忆这件事,总是眼眶湿润,麻药过后,周总理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疼痛不是休息不是自己,而是云南的矿工,想哭的不仅仅是李冰一人,同事们,医务人员听到这些话都感慨万千,周总理是为人民着想的好总理。
离世的两个遗憾对于周总理的离世很多人都非常难过,然而其中有两个人无疑是最难过的。第一个人就是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
邓颖超和周总理相濡以沫51年,是多少人羡慕的爱情。
从鸿雁传书到到鱼穿尺素,用邓颖超的话来讲,她和恩来之间不是简简单单的爱情,而是将爱融在人民之间、同志之前、朋友之间。拥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让两个人更加相爱,而这一次,面对气势汹汹的癌症,邓颖超也同周总理一起奋战。

在周总理生病期间邓颖超悉心照顾,对于他的想法,她也是支持的。当周总理跟医务人员交代要解剖遗体的时候,作为夫人的邓颖超还对医务人员说:
“他在弥留之际,想到的是死后还要如何为人民服务,你们要支持恩来的这一行动。”
1976年1月5日,这时候的周总理因为癌症的原因已经无法进食两个月了,恶性肿瘤在体内无限增生,发育迅速,逐渐的从病发部位蔓延到全身,作为病发部位的腹部更是锥心的痛。为了缓解症状,只能被迫进行手术。这已经是第14次的手术了,在此期间光输血就高达89次。
邓颖超一直陪着周总理,从1月5号到1月7日,三天时间里很少休息,每天熬夜看护周总理,在手术过后,周总理的身体有所好转。她才早早回去休息,准备养足精神再来看护。

在邓颖超离开几小时后,周总理突然醒来,对病榻前的吴阶平说:
“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还是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醒来后的周总理迟迟不睡,睁眼看着门口,医生看得出来他在等人,于是告诉问他是不是找大姐(邓颖超),她回家了,明天会过来。周总理摇头表示不用找她,叫她好好休息休息。
看到有精神的周总理所有人都很高兴,觉得手术有作用,病情有所好转。但后来再看恐怕这个时候是所谓的回光返照。
时间悄悄流逝,1月8日到来了,今天是腊八节,这是祝愿来年农民丰收的传统节日,然而在一声声警报之中平静被打破,周总理的病情加剧,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10分钟后,心电图趋于平线,周总理过世了,所以人都忍不住呜咽出声,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好总理为什么会被病魔打败,更不知道应该怎么跟最爱他的人讲述。

此时邓颖超吃完早饭在收拾东西,接到通知说周总理不行了。没有耽误,邓颖超直奔医院,但是还是没有跑过病魔。推开病房的门,听到啜泣声,眼泪再也收不住,她扑到周总理身上哭:“恩来!恩来!我来晚了!”
其实,那一晚在医生看来,周总理完全可以打电话叫邓颖超来医院的,但是他却没有,也许是想让爱人好好休息,他依旧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周总理。而没有见到周总理最后一面,是邓颖超的遗憾。
周总理生前跟邓颖超说好,自己走后一切从简不要浪费,也不要留有骨灰。于是邓颖超照做,将周总理的骨灰洒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而另外的一个遗憾来自毛主席,风雨同舟并肩作战五十余年,作为战友,作为知己,这种结果让毛主席潸然泪下。

周总理去世的前一晚,毛主席看了一晚上的书,当早上起来毛主席的护士孟锦云得知消息以后,很犹豫要不要告诉毛主席,但最后,出于对毛主席身体的考虑,决定等一等,最起码等到毛主席稍作休息后再转达。
下午三点周总理的讣告详情送过来,孟锦云不得不送进去。此时正逢读报时间,看时机差不多孟锦云拿出讣告:
中国人民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总理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毛主席突然就愣住了,不敢置信,好一会才意识到,原来周总理已经去世了,他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缓慢的闭上了眼睛,泪却从眼里滚落,无声却又震耳欲聋,整个人好像更加苍老了。

周总理火化那天晚上,毛主席看了一晚上的电视,也哭了一晚上。
失去周总理是中国的遗憾,是中国人民的遗憾。
死亡并不是意味着结束,遗忘才是真正的终点,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是一位好总理,十里长安街的失声痛哭代表的是人民的态度,无数人心中的崇敬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