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到底有多厉害?凭什么能死磕大清70多年?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2-23 09:33:18

文|老达子

本文共3412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历史上,各朝代都有过辉煌的治世时期,如汉朝的文景之治、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宋朝的仁宗盛治、明朝的永乐盛世等,都被视为该朝代的黄金时期。作为后来者的大清王朝,自然也不甘落后。

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经过三代皇帝的努力,成就了长达百年的"康乾盛世"。在如此强盛的国力下,大清理应能在四方无忧,但事实并非如此。

偏偏有个准葛尔汗国不识相,一直在对大清虎视眈眈,不断挑衅骚扰。作为处于盛世的大国,大清自然不会容忍此种行为,原以为不过是一场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大清竟然花费了近七十年的时间,才彻底平定了准噶尔汗国。

大家可能会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势力,能在大清的强大压制下如此顽强抗争?还抗争了半个多世纪呢?

今天老达子就跟大家聊一下这个准葛尔汗国~

简述卫拉特蒙古的由来

准噶尔汗国最早起源于准噶尔部落,这个部落属于卫拉特蒙古四大部族之一。要全面了解准噶尔汗国,就需要先了解卫拉特蒙古。这里就简单介绍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这部分。

当年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国后,发现"林中百姓"(即居住在森林中的游牧民族)一直未表态。他派熟悉当地情况的斡亦刺部落首领忽都合和自己的长子术赤前往说服他们。这些"林中百姓"一向封闭,没见过这么大阵仗,所以当即就表示愿意效忠。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林中百姓"这个称呼涵盖了众多部落,如斡亦刺部和康合思部等。由于忽都合这个人比较圆滑,成吉思汗特别照顾了斡亦刺部,不仅使该部贵族与黄金家族结下了世婚关系,还设立了4个以斡亦刺部为核心的千户。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斡亦刺部由于与黄金家族走的太近了,所以他们很难免会被卷入到黄金家族的内部斗争中。

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的关键时刻,斡亦刺部的贵族不可避免地就被搅和进去了,这直接导致了斡亦刺部的分裂,一部分支持阿里不哥的贵族西迁伊犁河一带,另一部分则南下至阿尔泰山一带。

在元朝内乱不断的背景下,无人管控的斡亦刺部逐渐壮大,并与克烈等部落联合成为一个强大的联盟-瓦剌。

到了明朝中期,瓦剌首领也先率领蒙古大军俘虏了明英宗,瓦剌势力也达到鼎盛。然而,也先最终却背叛了黄金家族,自立为汗,这引发了内部纷争,瓦剌力量开始衰落,被达延汗赶回西边,逐渐演变为满清眼中的卫拉特蒙古。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卫拉特蒙古由四大部落组成: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其中准噶尔部和杜尔伯特部都由斡亦刺部分裂而来,前者的始祖是也先的次子阿失帖木儿,后者的始祖是也先的长子博罗纳哈勒。

土尔扈特部则是早先融入瓦剌的克烈部后裔,和硕特部则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后裔。由于和硕特部的特殊血统,它的首领一直都是卫拉特联盟的盟主。所以,准噶尔部对此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十七世纪初,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也先的七世孙)攻打了由达延汗后裔组建的和托辉特部,目的一是为了反抗达延汗后裔在卫拉特的统治,二是想借此机会提高准噶尔部在联盟中的地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哈喇忽剌不仅成功让卫拉特摆脱了满族的控制,也让准噶尔部有了跟和硕特部较量的条件。重新崛起的准噶尔部先是逼迫土尔扈特部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随后迫使喀尔喀各部承认了它的独立地位。

哈喇忽剌去世后,其子和多和沁与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汗共同担任卫拉特盟主,值得一提的是鄂齐尔图汗的叔叔固始汗此前已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

等到和多和沁去世后,准噶尔内部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夺位之争,直到他的六子噶尔丹上位才算平息。噶尔丹比父祖更有野心和能力,先是击败鄂齐尔图汗,然后一统卫拉特,于康熙十七年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此后,他积极对外扩张,相继征服哈密、吐鲁番、叶尔羌等地,并于康熙二十七年开始进攻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对满清发起挑战。

大清平定准噶尔的三阶段

老达子把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康熙时期,准噶尔在噶尔丹的领导下主动入侵了西北地区,也正式拉开了这场与清朝的持久战的序幕。当时的准噶尔已经建立起完整的行政体系和军事力量,一改往日松散部落的各种毛病。

作为蒙古族军队,他们擅长骑射战术,与满清八旗军不相上下。而大清刚经历平三藩、收复台湾等多次战事,元气还未完全恢复过来。因此虽然康熙三次亲征,最终重创了噶尔丹,也逼得噶尔丹自杀了,但却无力彻底消灭准噶尔残余势力,这也为后面准噶尔叛军卷土重来埋下了隐患。

第二阶段是雍正时期,他三次发动了讨伐准噶尔的战役,但都效果平平,收效甚微。雍正虽然很善于文治,武功却不太行,因此在指挥上出现了失误,导致清军一度惨败。惨到什么程度?当时的北京八旗各家甚至家家都穿白戴孝。

好在雍正在最后一次平准战争中取得大捷,迫使准噶尔求和。其实当时只要再坚持打下去,雍正完全有能力彻底征服准噶尔,开创西北的和平。然而雍正英年早逝,又给了准噶尔喘息的机会,使他得以重新崛起。

第三阶段是乾隆时期,清朝终于展现出其雄厚的实力,彻底消除了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在此之前,康熙和雍正两位帝王时期,清朝一直未能与准噶尔汗国展开决战。这是由于当时清朝内忧外患交织,缺乏足够的决心和实力与这个中亚大国展开决战。

然而,在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的明智统治下,到了乾隆时期,大清已经成为一个军事实力雄厚、财政充裕、海内外政局稳定的统一大国。与此同时,历史上汉人文明面对游牧民族的侵扰往往因粮草后勤供应不足和无力长期驻守而无法彻底击败。更何况,游牧民族们往往打不过就向对方投降议和,待实力重新壮大后再次发动侵略。

而乾隆手下的大清,作为封建时期生产力的巅峰,已经不再面临这些困扰。加之乾隆帝对准噶尔的三降三判行为彻底失去了耐心,在准噶尔出现内部分裂之机时,乾隆下定决心一举摧毁了准噶尔汗国,世上从此再无准噶尔汗国,只有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为什么能和清朝周旋长达七十年?

准噶尔能和清朝周旋长达七十年,这既源于准噶尔本身的独特优势,也与清朝一些不利因素有关,老达子在这里总结了三个原因:

首先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准噶尔汗国地处西域腹地,地理环境对清军来说是很陌生的。像我们平常踢球都会讲究主场优势,更别说古代的战场了。

正清军对西域不熟悉,所以很容易遭遇埋伏或摸不到敌人的踪影,就这样时间拖的越长,士气和战力都会直线下降。而且,战线拉的越长,对于后方粮食的输送也是一大问题,容易遭到袭击。

此外,西域的气候条件也是清军难以适应的。这地方处在内陆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很大,而中原兵士并不像当地准噶尔部队那样适应。再加上周边都是沙漠和戈壁,绿洲很罕见,水资源稀缺,每次打仗打都可能面临被团灭的风险,因为这里的沙尘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频繁。

这些自然条件的限制,就可以看出征服准噶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第二个困难源于准噶尔汗国本身的强大实力。准噶尔汗国曾经是一个很牛逼的强国,在它鼎盛时期领土达到40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亚地区他敢说一没人敢说二。即便是面对沙俄的多次入侵,也都被准噶尔汗国击退了,最后逼得沙俄不得不承认它的地位。

沙俄深知准噶尔的强大,一时难以将其吞并,因此暂时放弃了侵略的念头。

与此同时,准噶尔汗国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建设。他们首先统一了文字,将蒙古文改为"托沁"文字,统一了文字,增强了国家认同。作为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准噶尔人春秋都会去狩猎,骑射本领自然就被锻炼出来了;然后他们在冬夏还会进行军事训练,所以说他们一年四季都能保持着优秀的战斗力,谁敢说这样的军队不会强大?

除非遭遇内部动荡或昏庸无能的君主,否则很难轻易击溃。可惜的是,准噶尔确实爆发了内乱,这才给乾隆皇帝以机会,最终歼灭了这个强大的对手。

第三个问题是来自沙俄的支持。虽然沙俄自身未能成功入侵准噶尔,可他反而支持准噶尔汗国对清朝发动进攻。这种利用他国力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强盗"思想,实际上是沙俄惯常使用的手段。他们为准噶尔汗国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支持,企图借助这股力量来拖垮清朝。

沙俄是想等准噶尔和清朝两败俱伤后,再出手趁虚而入,一举灭掉清朝,从而获得亟需的出海口。

老达子说

可以说,正是因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代帝王都具有卓越的统治能力,才使得清朝终于灭掉了准噶尔汗国,实现了对新疆地区的统一,增加了4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场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不仅是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举措,也打击了沙俄入侵新疆的野心,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可谓是一场重大胜利。如果没有新疆的收复,中国的版图也将是不完整的。

0 阅读:0